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等关节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能活动自如。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皮影多见于北方农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等,重点流行的陕西还分西路、东路两大派别,风格各具特色。

1995年,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民间艺术,我国发行了《中国皮影》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画面选取了极具代表的陕西东路皮影人物、河北滦县皮影人物、山西孝义皮影人物和四川大邑皮影人物,整体感十足又不失韵味。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1995-9 (4-1) 陕西东路皮影人物

画面是明末陕西东路皮影中一位身穿靠旗,头戴帽盔,披甲执剑的将军。据说是皮影戏《魏征斩白蛇》中刚正、勇猛的大将军尉迟恭。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1995-9 (4-2) 河北滦县皮影人物

画面是一个小生形象,取材于清代河北滦县皮影戏《黑水国》中西蜀秀才韩幼奇父子夫妻在阵前团圆的故事。人物脸谱夸张,从额尖向下构成通天鼻,眉目上吊而弯曲,显得清秀、聪颖、大方。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1995-9 (4-3) 山西孝义皮影人物

画面为山西孝义的早期纸窗影人造型。是皮影戏《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形象。其脸部为阴刻,极显厚重,头戴虎头帽,身挂刀剑令旗,铠甲为菊花图案,应用了身段上少见的阳雕技法,显得疏密相间,均衡得体,古朴洗练。

皮影,光与影的生命绽放

1995-9 (4-4) 四川大邑皮影人物

画面上四川大邑皮影中的旦角,是当地民间艺术家专门为这套邮票提供的人物造型。从额到腮呈圆形,眉目细长,给人以善良、敦厚的美感;雕簇不重精巧而重人物性格刻画,受唐代壁画和川剧影响较多,艺术格调浑厚而大气。

皮影戏的神奇,在于小小皮影在指尖上飞舞,时而刀光剑影、时而策马扬鞭、时而缠绵悱恻,千军万马是他,单打独斗也是他,正所谓“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这便是中国民间悠久灿烂的传统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