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雙胞胎兄弟,雙雙被北大清華錄取

2018年高考,上蔡一高一對雙胞胎學霸兄弟,分別以676分、679分的成績,引起了眾多師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7月20日上午,這對雙胞胎兄弟倆陳定一和陳弘一同時接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據瞭解,雙胞胎兄弟倆的父母都是教師,那麼他們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孩子的呢?雙胞胎兄弟倆的父親談了自己的育兒方法。

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在上蔡縣蔡都街道辦事處建安小區陳定一、陳弘一家,其爸爸陳天治告訴記者:哥哥比弟弟,其實只“大”9分鐘。

今年高考,哥哥總分676分,被北大錄取;弟弟總分679分,被清華錄取。

哥哥定一所在的班是三(2)班,高中三年是班裡的化學課代表。

“定一雖然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但課餘時間,他愛好閱讀、聽音樂、旅遊。”其班主任蔡志強老師介紹:定一學習非常刻苦,且樂意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學習中的難題。

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哥哥定一與高中班主任蔡志強老師在一起

“弟弟弘一,三(1)班的學霸,語文課代表。”弘一的班主任翟長海老師介紹:從高一入學起,弘一就對自己有比較清醒和科學的人生規劃,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不僅僅滿足於知識表面,而是努力朝著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展自己,注重知識的內涵與外延。

定一、弘一的父母,都是老師。爸爸陳天治在上蔡北大公學實驗學校任教,母親李蓮花在上蔡縣三中任教。

“這倆孩子,上初中起,給他倆一人買了一輛自行車,每天騎車上下學。”其媽媽李蓮花說:要說培養孩子有啥“經驗”,那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會不斷攀升。另外,不能累著了孩子,孩子不能整天泡在學習中。

在談到學習秘笈時,老大陳定一說:“在學習上一定要樹立遠大目標,併為之不懈努力,有目標有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汗。當然僅僅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他來說,認真聽課,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要有不恥下問的勇氣,勇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平時與哥哥不分上下的陳弘一,這次比哥哥高出了3分。在談到學習秘笈時,他說,上課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十分重要,對於錯題要及時整理回顧,要有各科糾錯本,要制定明確的補弱計劃,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弱科成績。同時,還要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每次考試。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的這句格言,定一、弘一兄弟倆都很喜歡。在談到今後的打算時,定一、弘一說:進入大學後,發憤求學,將來做一名科研人員,為實現科技強國夢不懈攀登。

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接到小編的約請,定一、弘一兄弟倆的父親陳天治就手寫了一份育兒心得,在此與大家一同分享。

雙胞胎兒子同時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這對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2018年高考錄取放榜,我的兩個雙胞胎兒子如願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這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和關注,其中有不少的學生家長,詢問我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有啥方法和經驗?對此,我把一路陪伴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實寫出來,供家長們參考,也算給大家研究家庭教育提供點滴素材。

教育雖不是萬能,到很重要。選擇什麼樣的教育,便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著重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著重訓練孩子擁有較強的能力。而這習慣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要承擔起重要責任。因為“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所以我比較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培養。

小學階段裡,我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包括:讀書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觀察的習慣等,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各種興趣等。

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平日裡,主要是節假日有意帶領他們逛書店,購書、租書……幾年間跑遍了幾個大書店,讓孩子讀了許多書籍。同時,在年級的交替階段,提前已讓他們自學完下年級的所有課程(更小的時候,是在家長輔導下完成的)。

孩童時代,是開發智力的重要階段。日常給他們搞些“智力遊戲”,也買些智力訓練的器材,比如拼圖組裝等,也有意提高難度,讓他們做奧數之類的數學題……

小學階段,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用力較多、用時較長,他們的一些基本學習習慣也漸漸養成,讀書學習,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初中階段,學生在校時間逐漸增長,課程逐漸增多,知識內容也逐漸加深,我們已很少在課程上輔導,只是當好他們學習的助手,有時在學習方法上作以指導,也有意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

為了學好英語,我們買了復讀機和錄放機;為了學好物理,我們買了物理實驗器材;為了學好化學,我們在家專設了一個“實驗小角”……

由於在家的學習活動較多,也由於經濟問題,他倆平日或假期裡,沒有參加過輔導班或培訓班之類。不過,這也是我愧疚的地方,因為一些藝術類培訓,的確能陶冶性情,培育良好的氣質和個性,況且能讓孩子多才多藝,開發智力。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2015年,他倆如願考入縣一高。高中三年是學生很關鍵的三年,也是最吃苦的三年。在如今“大考”的背景下,他們已進入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他們能否適應緊張的高中生活?能否在高中階段迅速成長,甚至脫穎而出?……這是我考慮的主要問題。

首先給孩子以學習動力。我們著意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更配合學校舉行的“我要上清華”“我要上北大”活動,特意讓他們參加了“清華夏令營”“清華金秋營”等活動,以激發他們的鬥志。

其次,為了培養他們吃苦的能力,訓練毅力,適應高三艱苦生活,我們要求他倆每天上下學都騎自行車,風雨無阻……

同時,在學習上,反覆提醒他們,要注意知識規律的掌握,提高學習效率,不要只靠“坐時間”“拼刷題”來提高成績。特別是在高三,距高考較近的時段裡,我們反而淡化高考——“降壓”,不讓他們再多上晚自習時間,早自習乾脆不上,讓他們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調節時間。高考的幾天裡,倆孩子仍然是騎自行車去考場,家長倒顯得“輕鬆”!

孩子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時期裡,並非家長與他們“形影不離”“時時輔導”,因為我和愛人也是教師,沒有這個時間,其實也沒必要“時時跟蹤”“處處關心”,我們只是在小學階段比較重視,訓練也多在假期裡。習慣一旦養成了,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智力,以後在中學階段裡,他們會自己成長,應當放心。況且學校裡,有和家長一樣關心學生的老師,我們只是做好配合,再根據不同情況、個性特徵做好我們不同的工作而已。

孩子今天高考的成功,不僅是家庭教育之功,更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