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日本史——日本戰國分國略述

極簡日本史——日本戰國分國略述

武藏:

特點:平原廣闊,適合農業和畜牧業。

石高:66.7萬石

分郡:久良、都築、多磨、橘樹、荏原、豐島、足立、新座、入間、高麗、比企、橫見、埼玉、大里、男衾、幡羅、榛沢、那珂、兒玉、賀美、秩父

主要特產名物:真桑瓜、蔥、海苔、今戶燒、蕎麥、江戶染

代表風土:、隅田川、淺草、冰川神社、熊谷寺、八百善、吉原、兩國花火、江戶三座、金澤八景、武甲山、武藏野

主要勢力:成田氏,太田氏

梗概:佔有關東平野大部分的關東之國。東以江戶川與下總接壤,東北短距離與下野接壤。利根川為北部與上野的邊界,西北以甲武信嶽與信濃相鄰。西以秩父山地和關東山地一直延續到甲斐,西南通過多摩丘陵與相模接壤。古代為東山道一國,後變成大和朝廷東北經略之國,變成了東北和關東之間的重要地域。

國內東部為平原,西部為山地,由於廣闊的關東平原,自古以來農業畜牧業發達,平安時代的莊園歸豪門所有,後在地武士團勢力擴大,平安末期到室町時期出現了橫山,豬俁,兒玉,丹,西,私市,村山黨之稱的武藏七黨割據的局面。平安末期作為平家知行國,坂東八平氏中的秩父氏為國內最大勢力,鎌倉幕府建立後處於源賴朝的支配之下。

之後新田義貞率領打倒鎌倉幕府的武士團中,武藏武士多有從者。室町幕府建立後,屬於關東管領的支配下。到戰國期管領山杉氏支配衰弱,相模的後北條氏趁機將武藏納入自己的版圖。由於相模入侵武藏的北條氏在河越夜戰中擊破扇谷上杉氏,1552年,追放了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為關東管領支配武藏的歷史畫上了休止符。

1561年,山內上杉憲政將管領職務讓與上杉謙信,為了從北條氏手中取得關東,他14次關東出陣,多次入侵武藏等地,嚴重阻礙了北條氏的發展。但北條氏康也奪取了親上杉方太田資正的松山,巖規等城,慢慢擴張勢力,同時築造了國人和地侍等支配體制。氏康將江戶城給予重臣遠山直綱,瀧山城給予次子氏照,缽形城給予三子氏邦,巖規城給予孫子氏房等一族。重臣支配的武藏,成為關東制霸的最重要據點。

1568年,武田信玄攻擊今川家,與今川家同盟的北條氏開始與武田氏敵對,信玄因此也開始出兵關東。受到信玄威脅的氏康,與宿敵上杉謙信議和,一起對抗信玄。1569年,信玄大軍入侵武藏,攻略缽形城,逼近小田原。但氏康1571年死後,武田與北條再次達成和睦。之後,北條氏再次安定地支配了武藏。直到1590年豐臣秀吉討伐小田原,豐臣軍上杉景勝和前田利家由上野,下野入侵武藏,攻略松山,忍,巖規,缽形,江戶,八王子等諸城。北條滅亡後,德川家康移封關八州,進入了江戶城,並著手開發城下。家康1592年開始整備江戶城,幕府成立後作為將軍的居城。

相模:

極簡日本史——日本戰國分國略述

特點:經濟和文化水準高。

石高:19.4萬石

分郡:足上、足下、餘綾、大住、愛甲、高座、鎌倉、御浦

主要特產名物:野蘿蔔、菸草、炭薪、竹、鯰魚

代表風土:江之島、大山詣、遊行寺、鶴岡八幡宮、七里浜、蘆之湖、箱根七湯、寒川神社

主要勢力:北條氏

梗概:由東到北與武藏接壤,西北與甲斐,西與駿河,南與伊豆分別接壤。通過三浦半島和浦賀水道與上總和安房隔海相望。

國內被分成了有著關東平野的東部和關東山地的西部。西部有著足柄山和箱根山,是東海道一道天險。三浦半島根部鎌倉作為鎌倉幕府的中心,經濟,文化,政治都比較發達,到了室町時期,一樣非常重視,設立了鎌倉公方,鼎盛時期統率了關東十國。戰國期鎌倉公方大幅衰退,北條氏展開了關東制霸,相模的小田原成了關東經略的中心。作為東國和西國在東海道的要地,並且有武田,今川等大名在北,西的存在,應憑藉丹澤和箱根天險,加以防備。

1495年北條早雲進駐小田原以來,逐步開始相模領國化,1515年統一了相模,從小田原城的整備開始,這裡成為了北條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二代氏綱開始逐漸在關東南部擴展領土,並在三浦半島突出部的三崎城作為水軍根據地,確保相模灘的制海權。三代氏康擊破了山內,扇谷上杉兩家,吞併了武藏,並與今川,武田結盟,更加鞏固領國統治。

1561年,上杉謙信繼承了關東管領之名,並掌握了關東武士團,大軍攻擊小田原。但氏康籠城小田原,對抗謙信的包圍。謙信只好解圍而去,在鶴岡八幡宮舉辦繼任儀式後撤退。之後,很多之前從屬於上杉的關東武士團,再次臣從到了北條家。之後北條家築起了更加堅固的支配體制,與上杉,武田等大名對抗。

直到1590年,五代北條氏直因與真田家爭奪在上野的沼田領,因此使豐臣秀吉得到了出兵的理由。集結全國兵力的秀吉包圍小田原城,氏直開城投降,北條家的百年統治結束。之後,相模處於德川家康的支配下,重臣大久保忠世獲得小田原4萬石,此外還有一些小藩和幕府直轄地。因大久保氏後來失勢,阿部氏,稻葉氏進入小田原,一直存續。

伊豆:

特點:國境由高山包圍,易守難攻。生產力低下。

石高:7萬石

分郡:田方、那賀、賀茂

主要特產名物:生薑、紙、山葵、酒

代表風土:三島大社、熱海溫泉、伊豆山權現、天城山、箱根宿、三島囃子

主要勢力:北條氏

梗概:北與相模,東北與駿河接壤的佔據伊豆半島的東海道之國。含有了大島,利島,新島,式根島,三宅島,八丈島等諸島。自古以來就是罪人的流放地。伊豆半島中央部有很多溫泉,氣候溫暖。

戰國時代的伊豆是接近北條,今川,武田的接壤地區,有必要加強防衛。可以利用山地地形,是易守難攻的地區。自從1491年北條早雲制霸伊豆後,憑藉卓越的政治手段統治領民和在地領土,保持了伊豆一國的平穩,1491年,北條早雲滅掉了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茶茶丸之後,伊豆國納入了北條支配下。在早雲支配時,築起了韭山城,在本城移動到小田原後,此城作為小田原的支城存在。戰國時的伊豆國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一直在北條氏的支配下保持安定,直到1588年為了防備秀吉的入侵,才開始加強防禦。韭山城配置了北條氏規,山中城配置了重臣松田氏,築起的下田城派重臣清水氏守備,防止豐臣軍從水路進攻。但小田原陷落後,伊豆便在家康支配下。韭山城配置了內藤信成,下田城配置了戶田博次,對伊豆進行統治。關原戰後,伊豆納入了幕府直轄範圍,並在三島設立了江川氏為代官。

極簡日本史——日本戰國分國略述

甲斐:

特點:盛產馬匹,並且有金山。土地貧瘠,生產力低下,許多物品依靠進口。

石高:22.8萬石

分郡:山梨、八代、巨摩、都留

主要特產名物:葡萄、馬、菸草、金、水晶、紙

代表風土:猿橋、天目山、景德院、惠林寺、龜屋座、山中湖、淺間神社、八之嶽

主要勢力:武田氏

梗概:中部與關東分界地區的東海道之國。北通過秩父山地與信濃和武藏兩國相接,南通過富士山系與駿河相連,東通過關東山地與武藏和相模接壤,西邊的赤石山脈和白根山等,是與信濃和武藏的邊界。四面高山圍成的內陸國,造成了與其他國聯繫少,地域獨立性強的特徵。國內的大菩薩山和御坂山地將國內分為西國中和東郡內兩部分。國中央的甲斐盆地有釜無川和笛吹川經過,此甲斐盆地一直處於武田氏的支配下。武田氏壓制了國內國人層,在家督武田信昌與長子信繩的爭亂中,迎來了戰國時代。在家督之爭中勝利的信繩子信虎再次壓制了國內豪族,統一了甲斐,為子信玄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甲斐由於山多平地少,農產品匱乏,交通不便。鹽是需要從他國輸入的必要物資,在物資運輸路線被封鎖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領國滅亡。但困難的土地孕育了精強的士兵,而且從平安到戰國時代,這裡一直是名馬的產地,同時還存在一些金山,以上是成為軍事國家的前提。

武田信虎在16世紀初壓制了河內地區的穴山氏和郡內地區的小山田氏,完成了國內統一。但其實行的苛政導致家臣和百姓的離反,最終導致被嫡子晴信流放,晴信在領內廣泛施政,繼續完成著信虎擴大領土的願望。

信玄1542年開始攻略信濃,同時與北條,今川結盟。但由於其信濃攻略,導致信濃國人投靠了越後的上杉謙信,二者在1553至1564年間爆發了五次川中島之戰,最終以信玄統一了信濃全境而告終。但這幾次戰爭,大大延緩了信玄西上的腳步。1568年三國同盟瓦解,信玄入侵駿河,1571年完成佔領。到1572年,西上作戰開始,在三方原之戰大破德川織田軍,但因病於次年去世。家督由四子勝賴繼承,由於其在諏訪領內為養子,重用了信濃眾,導致了家中信濃眾與甲斐眾的對立,雙方矛盾激化。勝賴1574年攻落遠江高天神城,以此作為攻略遠江的據點。但因1575年長筱之戰的慘敗,只能退回甲斐。之後只能致力於武田軍團的再編成與國內防衛體制的強化,但1582年,織德聯軍發起了對甲斐和武田的總攻擊。在織田大軍前,木曾,小山田,穴山等大批重臣背叛,最終勝賴在天目山自殺,名門武田家滅亡。征服甲斐的信長令穴山信君的河內領安堵,其餘賜與河尻秀隆。秀隆受信長意志,迫害武田家臣,燒燬惠林寺,信長死後導致民眾反叛,殺死河尻秀隆。此後武田舊領便成為了北條和德川爭奪的焦點。直到1590年北條家滅亡,家康被轉封到關八州,甲斐由秀吉家臣加藤光泰入國。1593年光泰於朝鮮戰死,便由淺野長政和幸長繼續甲斐的統治。關原戰後,淺野父子被轉封和歌山,家康重臣平巖親吉被任命為甲府城代,之後經歷了德川一門的義直,忠長,綱豐等,最後由柳澤吉保入國。柳澤家失腳後,被收為幕府直轄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