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智库刘冬梅:“中国式妈妈”是贬义词?中国妈妈自爱更要自省

通常,中国式妈妈一天的表现是这样的:

早上7点,叫醒孩子,帮助TA找好衣服,将早点端到孩子面前,送孩子上学;

上学路上,不断地叮嘱孩子“多喝水”、“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

下班回家,最先询问的就是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和在校的生活;

辅导作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晚上时间,孩子休息,妈妈还要帮助孩子整理书包,整理家务衣……

大脑智库刘冬梅:“中国式妈妈”是贬义词?中国妈妈自爱更要自省

像这样一复一日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国式妈妈,没有赢来赞美声,反而招致了“嘲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式妈妈”已成为了国际性的贬义词。作为一位拥有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失落。在百度词条上,中国式妈妈被解释为中国母亲教育子女方式的一种说法,她们爱攀比,把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传给孩子。

之所以会产生“中国式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所致。在中国,因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家务杂事和照顾孩子的重任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女人一个人身上,而且大部分的中国妇女也有自己的工作。然而,男人们推推童车、背背宝宝或者知道怎么给孩子换脏尿布,就会得到很多的赞许。在家庭教育上,男女分工非常的不合理,孩子的教育几乎由妈妈一人负责,而父亲总是缺位的。因此,中国妈妈是内外兼顾和身心俱疲的。

平心而论,中国妈妈都很辛苦,因为她们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交给工作和家庭很多,给予孩子的时间更多。在众多的中国妈妈当中,许多人几乎把全部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给自己的肩上承担了无限重量的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妈妈对于孩子的爱的确会很容易变质,成长为畸形。她们会把“给孩子最好的”作为目标;把“都是为了孩子好”作为动力;把“我的孩子最优秀”作为结果,而“别人家的孩子”则成了中国妈妈对中国宝贝最残酷的惩罚。

大脑智库刘冬梅:“中国式妈妈”是贬义词?中国妈妈自爱更要自省

产生“中国式妈妈”的另一个原因则更加可怕,那就是习惯。以最近正在咨询我亲子关系的一位妈妈为例。她告诉我,前段时间,她特地提前下班回家,从超市买了丰富的食材,决定晚上亲自下厨给两个孩子好好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刚一回家,她就看见他们在客厅里你追我打,玩得不亦乐乎。

此时,这位妈妈马上想到的是他们作业是否都完成了,于是上前询问孩子。孩子回答起来支支吾吾,终于大儿子开口说道:“我今天能不能晚点写,我想多玩……”“不行!”他还没有说完,这个妈妈就条件反射地大声回应道。当时,孩子都被吓到了,这位妈妈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她说自己那时候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晚饭时刻,这位妈妈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行为向孩子们表示歉意,还说了些笑话逗他们开心,一开始默默吃饭的孩子们终于轻松起来,也愿意和她交流和沟通。然而,她又不知不觉地把话题引到了孩子的功课问题上,也不禁说到了同事家的小孩是怎样学习的。其实,这位妈妈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发展到那一步。直到孩子们慢慢地发出不耐烦“啊”“哦”的声音,或是有意地打断她的话时,她说自己那时候才明白她已经开始进行“中国式妈妈”的教育。当这位妈妈和我分享完她的经历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她内心的矛盾和自责。

明明应该是一次温馨的晚宴,却似乎演变成了母子之间的对抗。作为一名个性化教育从业者,我非常理解孩子在父母的唠叨、催促面前所表现的抗拒和厌恶。我深知传统的教育环境,固化的思维模式,以及妈妈们强烈的心理需求等,这些都促使很多妈妈有了“中国式妈妈”的特质。

我们习惯性地认知孩子的性格,判断他们的行为,干涉他们的成长,还以此为骄傲。坏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变非常困难,最为可怕的是,大部分的妈妈并不知道她们的所做作为是坏习惯,有甚者还以“中国妈妈”做“为了爱”的标榜。试想,我们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却用错了方法,导致社会批判我们,亲人质疑我们,孩子厌恶我们,中国妈妈岂不是非常悲哀。

我们是中国妈妈,千万不要成为“中国式妈妈”,不然会变成孩子生命中一种难以逾越的存在。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教育,要让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创办大脑智库至今,我为许许多多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提供了良好又高效的育儿方式和亲子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指导。最近两年,我们开展了《幸福爸妈课程》,很多父母通过课程学习了许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他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摒弃了“中国式妈妈”的行为和“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缺点。此外《天性检测报告》以及生命解读师对家庭成员的分析更从本质上了解了每个家庭所存在的问题的根源,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导向。

大脑智库刘冬梅:“中国式妈妈”是贬义词?中国妈妈自爱更要自省

给孩子幸福,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教育行业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传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帮助中国妈妈,让她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和习惯,把真正的爱传递给孩子,同时受到更多人的尊重。

我喜欢龙应台《目送》中的那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是的,中国妈妈,我们无需攀比,无需催促,无需干涉孩子走的路,我们只需在一旁冷静平和的陪着孩子成长,不必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