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喝汇源果汁,过健康年;妈妈选汇源,全家更健康。逢年过节充斥各大超市卖场的高浓缩“国民级饮品”汇源果汁,如今变得越来“不健康”,这种“不健康”体现在公司治理以及财务报表上。

先是公司自爆违规借贷,随后停牌至今已近4个月,并延期披露2017年年报,最新进展则是公告称公司面临退市危机。成立于1992年的汇源果汁,近几年来发展乏力,其目前股价较历史高位已跌去83%。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债务高企,后续增长乏力

说汇源果汁是果汁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点也不为过。毕竟在10年前还被可口可乐看好,预计以180亿港元收购。不过当时由于没有通过反垄断的审批,收购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现如今汇源果汁市值仅为53.97亿港元。和之前的收购价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收购失败对汇源果汁的影响是长期的,公司股价开始一路下跌。双方在洽谈收购过程中,汇源果汁几乎撤掉了所有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在此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新建工厂。根据汇源果汁2016年报显示,公司销售体系涵盖经销商、营业所、直营公司,另外还设立有电商、航空、果业、大客户直营等特殊渠道,以经销商为主的线下渠道覆盖全国90%以上地级市以及50%以上县级市,拥有约300万个售点。重资产的布局,虽然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负债率的高企,扣非后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

3月29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安排,汇源果汁合计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约人民币42.82亿元的短期贷款,年化利率10%。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看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北京汇源果汁并非上市公司的组成部分,并且实际控股人是朱新礼。更蹊跷的是,这笔借款,并没有经过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披露,纯属朱新礼个人行为。

此事件被披露后,公司及时停牌,并发公告表示董事会会采取必要的行动,虽然后来公司称已经收回全部借款及利息共计42.82亿元,但是早在6月份,港交所就已经介入调查。毕竟这笔借款,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此外港交所也表示一旦调查清楚,将会强制汇源果汁退市!退市!退!市!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收入增长与亏损扩大的背离

对于汇源果汁高达114亿元的债务,按理来说,这样的快消产品,资金回笼应该很快,为什么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这主要还得“归功”于公司多年的盲目扩张。2007年汇源果汁融资24亿元,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前后搭建了很多工厂,并深入上下游展开并购。大规模的扩张虽然增加了产能,但是由于没有达到最大化利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原因,不断的吞噬着企业的利润。

大规模的扩张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反而在2008年销售和毛利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12年首次出现了亏损,到2015年亏损进一步增大。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2013年前后,为了弥补亏损,朱新礼陆续抛售了12家子公司,2013年可以说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完全靠变卖资产脱困。此外,公司也通过裁员来减少支出,员工人数从2014年的1.77万人,裁减到2017年上半年的3965人,裁员幅度近80%。,但是公司债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根据公司发布的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达114.03亿元。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多年的扩张使得公司的负债越筑越高。这笔巨额的欠款对公司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能会将企业推向破产的深渊。

果汁饮料,按照产品的浓度,可以分为3种,即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汁(果汁含量在26%-99%)和果汁饮料(果汁含量在25%或以下)。汇源果汁在业务布局上相对单一,根据2017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上述三大类,其中,百分百果汁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37%,为 10.36亿元,同比增长2.9%,中浓度果汁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27.5%,为7.7亿元,同比增长6.1%,果汁饮料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4.1%,为3.94亿元,同比下降9.1%,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曾错过可口可乐收购的汇源果汁如今股价跌超8成!背负114亿债务!

市场份额被蚕食

汇源果汁还要面临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多个品牌商家的激烈竞争,随着乳制品、功能性饮料都在强势争夺饮料市场,汇源果汁所在的果汁品类的市场份额开始被蚕食。尽管公司在果汁产品方面不断推出新的饮品,包括冰糖葫芦汁、百利哇、混合果汁等新品,还涉足鸡尾酒、普洱茶等领域,但市场反应冷淡。

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迅猛、产品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不管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件好事,但是“多而不乱”却也十分重要。如今天市场上,让消费者分不清其特点和真伪,不少企业也会乱跟风,总想乱中取胜捞一把,结果往往丢失了个性、迷失了方向。饮料家们再不是“一专到底”,而是“一专多能”,延展产品线,尽可能多地开发产品。虽然其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但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这种发展趋势,而是一些企业的进入时机、产品定位、市场推广与运营。

第一,产品的正确定位与品牌的个性形象的成功塑造

当年乐百氏成功地推出了“脉动”,并带动了功能饮料新一轮的浪潮,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非典”展开强有力的事件营销,在人们渴望健康、珍视生命的关键时刻,通过对补充维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诉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二是其利益诉求定位为“补充人体水分和身体必需的维生素,令身体保持活力。” 包装有所创新大气而高档、风味独特具有淡淡的水果味。还赋予“脉动”以“让自己充满活力、从容自信的享受生活、迎接挑战,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品牌内涵。

第二,分销渠道建设

饮料行业的分销渠道显得尤为重要,真可谓“成也渠道,败也渠道”。娃哈哈在饮料业赢得霸主称号绝不是徒有虚名,它拥有强大的渠道竞争力是目共睹的。康师傅、统一近年来迅速崛起,正是因为他们打造了一张有效控制终端的分销渠道网络。可口可乐的渠道有其细分和可控性的优势。汇源的分销渠道优势在餐饮,而通路和零售渠道却是短板。美国西北大学的斯特恩教授说过:“一个公司可以短期内变动产品价格、更换宣传广告、聘用或解雇市场调研机构、销售计划或者生产线,但是管理者一旦建立起营销渠道系统就为难,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改动。”

第三,决胜在终端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有最好的广告支持,如果消费者不能在售点买到它们,你就无法完成销售!”可口可乐、雀巢等国际品牌在终端具明显优势,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终端也不落后。旭日升前些年广告、店招、冰箱到处可见,但旭日升的冰箱里放的却是娃哈哈或可口可乐,成了业界的笑话,问题就出在终端。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汇源果汁可能会在最近有融资的举动,并且现任CEO吴晓鹏可能会带领企业走轻资产化的道路,即通过甩卖固定资产获得更多现金流,来解决公司的当务之急。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希望老牌企业汇源果汁能够挺过此次危机,日后能够不断的创新、能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生产出真正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果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