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背負114億債務!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喝匯源果汁,過健康年;媽媽選匯源,全家更健康。逢年過節充斥各大超市賣場的高濃縮“國民級飲品”匯源果汁,如今變得越來“不健康”,這種“不健康”體現在公司治理以及財務報表上。

先是公司自爆違規借貸,隨後停牌至今已近4個月,並延期披露2017年年報,最新進展則是公告稱公司面臨退市危機。成立於1992年的匯源果汁,近幾年來發展乏力,其目前股價較歷史高位已跌去83%。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債務高企,後續增長乏力

說匯源果汁是果汁行業的龍頭企業,一點也不為過。畢竟在10年前還被可口可樂看好,預計以180億港元收購。不過當時由於沒有通過反壟斷的審批,收購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現如今匯源果汁市值僅為53.97億港元。和之前的收購價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收購失敗對匯源果汁的影響是長期的,公司股價開始一路下跌。雙方在洽談收購過程中,匯源果汁幾乎撤掉了所有果汁生產和銷售渠道,在此之後,匯源果汁不得不重新佈局線下銷售渠道,新建工廠。根據匯源果汁2016年報顯示,公司銷售體系涵蓋經銷商、營業所、直營公司,另外還設立有電商、航空、果業、大客戶直營等特殊渠道,以經銷商為主的線下渠道覆蓋全國90%以上地級市以及50%以上縣級市,擁有約300萬個售點。重資產的佈局,雖然公司營業收入有所增加,但隨之而來的是資產負債率的高企,扣非後淨利潤連續6年虧損。

3月29日,匯源果汁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短期貸款,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時營運資金需要及還債。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安排,匯源果汁合計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約人民幣42.82億元的短期貸款,年化利率10%。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看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北京匯源果汁並非上市公司的組成部分,並且實際控股人是朱新禮。更蹊蹺的是,這筆借款,並沒有經過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披露,純屬朱新禮個人行為。

此事件被披露後,公司及時停牌,併發公告表示董事會會採取必要的行動,雖然後來公司稱已經收回全部借款及利息共計42.82億元,但是早在6月份,港交所就已經介入調查。畢竟這筆借款,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此外港交所也表示一旦調查清楚,將會強制匯源果汁退市!退市!退!市!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收入增長與虧損擴大的背離

對於匯源果汁高達114億元的債務,按理來說,這樣的快消產品,資金回籠應該很快,為什麼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這主要還得“歸功”於公司多年的盲目擴張。2007年匯源果汁融資24億元,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前後搭建了很多工廠,並深入上下游展開併購。大規模的擴張雖然增加了產能,但是由於沒有達到最大化利用,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等原因,不斷的吞噬著企業的利潤。

大規模的擴張不但沒有給企業帶來高收益,反而在2008年銷售和毛利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2年首次出現了虧損,到2015年虧損進一步增大。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2013年前後,為了彌補虧損,朱新禮陸續拋售了12家子公司,2013年可以說是公司最困難的時期,完全靠變賣資產脫困。此外,公司也通過裁員來減少支出,員工人數從2014年的1.77萬人,裁減到2017年上半年的3965人,裁員幅度近80%。,但是公司債務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根據公司發佈的未經審核的財務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公司負債總額達114.03億元。可以看出正是由於多年的擴張使得公司的負債越築越高。這筆鉅額的欠款對公司來說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可能會將企業推向破產的深淵。

果汁飲料,按照產品的濃度,可以分為3種,即百分百果汁、中濃度果汁(果汁含量在26%-99%)和果汁飲料(果汁含量在25%或以下)。匯源果汁在業務佈局上相對單一,根據2017年中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上述三大類,其中,百分百果汁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37%,為 10.36億元,同比增長2.9%,中濃度果汁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27.5%,為7.7億元,同比增長6.1%,果汁飲料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14.1%,為3.94億元,同比下降9.1%,主營業務增長乏力。

曾錯過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如今股價跌超8成!揹負114億債務!

市場份額被蠶食

匯源果汁還要面臨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多個品牌商家的激烈競爭,隨著乳製品、功能性飲料都在強勢爭奪飲料市場,匯源果汁所在的果汁品類的市場份額開始被蠶食。儘管公司在果汁產品方面不斷推出新的飲品,包括冰糖葫蘆汁、百利哇、混合果汁等新品,還涉足雞尾酒、普洱茶等領域,但市場反應冷淡。

中國飲料市場發展迅猛、產品豐富、市場空間巨大,不管對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是件好事,但是“多而不亂”卻也十分重要。如今天市場上,讓消費者分不清其特點和真偽,不少企業也會亂跟風,總想亂中取勝撈一把,結果往往丟失了個性、迷失了方向。飲料家們再不是“一專到底”,而是“一專多能”,延展產品線,儘可能多地開發產品。雖然其中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這種發展趨勢,而是一些企業的進入時機、產品定位、市場推廣與運營。

第一,產品的正確定位與品牌的個性形象的成功塑造

當年樂百氏成功地推出了“脈動”,並帶動了功能飲料新一輪的浪潮,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是藉助“非典”展開強有力的事件營銷,在人們渴望健康、珍視生命的關鍵時刻,通過對補充維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訴求,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二是其利益訴求定位為“補充人體水分和身體必需的維生素,令身體保持活力。” 包裝有所創新大氣而高檔、風味獨特具有淡淡的水果味。還賦予“脈動”以“讓自己充滿活力、從容自信的享受生活、迎接挑戰,展現自己最好一面”的品牌內涵。

第二,分銷渠道建設

飲料行業的分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真可謂“成也渠道,敗也渠道”。娃哈哈在飲料業贏得霸主稱號絕不是徒有虛名,它擁有強大的渠道競爭力是目共睹的。康師傅、統一近年來迅速崛起,正是因為他們打造了一張有效控制終端的分銷渠道網絡。可口可樂的渠道有其細分和可控性的優勢。匯源的分銷渠道優勢在餐飲,而通路和零售渠道卻是短板。美國西北大學的斯特恩教授說過:“一個公司可以短期內變動產品價格、更換宣傳廣告、聘用或解僱市場調研機構、銷售計劃或者生產線,但是管理者一旦建立起營銷渠道系統就為難,也不願意對其進行改動。”

第三,決勝在終端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有最好的廣告支持,如果消費者不能在售點買到它們,你就無法完成銷售!”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品牌在終端具明顯優勢,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終端也不落後。旭日升前些年廣告、店招、冰箱到處可見,但旭日升的冰箱裡放的卻是娃哈哈或可口可樂,成了業界的笑話,問題就出在終端。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匯源果汁可能會在最近有融資的舉動,並且現任CEO吳曉鵬可能會帶領企業走輕資產化的道路,即通過甩賣固定資產獲得更多現金流,來解決公司的當務之急。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希望老牌企業匯源果汁能夠挺過此次危機,日後能夠不斷的創新、能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生產出真正符合消費者口味的果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