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生病都要找女儿管?却任由儿子不过问也不管?

辣妈育儿小宝典


首先,儿子好,女儿好,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个人,我爸妈生病都是我们儿子媳妇照顾,女儿不出钱不出力!我岳父母生病又轮到我们女儿女婿照顾,儿子当外人不照顾,我只觉得孝顺双方父母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吃亏不吃亏,是人都会老,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其次,看看大家对此事的看法:

1 一位医院工作者: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早就看惯了。我们一个病人女儿天天来照顾,儿子不怎么来,但是每次儿子一来妈妈就把女儿买来的营养品都叫儿子拿回去,更奇葩的是老太太的媳妇不让她回家,房产都给儿子了,就这样还说儿子好;

2 这样的父母多了去了。好处是儿子、孙子的,跟本没女儿的份,女儿是外人。有困难时,女儿拿钱、生病时要女儿服伺,这时女儿就是她最亲的人,嘴上还说我亏好养了女儿,这辈只当没儿子。作为女儿知道是假话。那又能怎样呢?谁能狠心不管自己的父母呢?照样付出。

3: 自从父亲去世我才明白,原来我只是父亲手中的宝。母亲也是夫死从子。尽管她儿子百般不孝,但在她的心里只有儿子,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事不临到自己头上,外人是无法体会到这种寒心。

4 深有同感,父母生病照顾的都是女儿,儿子不拿钱老爸说他没钱,他一个人吃饭全家不饿,我们还要供养上大学艺校的孩子,钱拿了是小事,照顾也是小事,得不到认可是最可气的!


游戏大咖王


之前老公住院,小手术,我去照顾了一个星期。同病房有两位估摸60+的阿姨,均是女儿在照顾,其中一个病情较为严重(简称A),床前始终离不了人,她女儿就白天夜里都在医院守着。期间,儿子儿媳露面两次,都带有看病人常备的水果和牛奶,在病床前陪着母亲说了会儿话,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走了。接下来才是亮点,另一位阿姨(简称B)闲聊道,刚来的那是你儿子吧?A笑眯眯地说,是啊,儿子儿媳孝顺,听说我住院了,非要来看我,我都说了他们忙,不让他们来。B接话,一看这儿子就是能干的。A骄傲地说,我儿媳也能干,比儿子还强一些。我住院儿子还拿钱了的。不像我女儿,嫁了个男的,没本事。她脾气还大,我分家产的时候还埋怨没给她。她自己活该,自己男的没本事,还指望娘家的财产,我们家两套房子,我都说了,都给儿子。她还一脸不高兴。B很赞同,说,我也是,家产都给儿子了,给女儿干嘛,他们以后有男方的家产,她男方多她就多,少她就少,反正我是要留给儿子的。话音刚落,A女儿打饭回来了,A和B互相对视一眼,就打住了话题。

B的儿子,我从始至终没有看到过,但是B在言语之中也有维护之意。

这两位阿姨,年龄相仿,均是女儿在床前照顾,话里话外没有听出一丁点儿对女儿的感激,连起码的认可都没有。我想,如果这两个女儿知道母亲的想法会不会摔了盆就走,还是会心疼自己母亲,继续忍气吞声照顾毫不感激的母亲。这两个女儿年龄已是中年,我想她们肯定也已为人母,也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照顾,可是她们没有推卸责任,尽心尽力。

这事儿其实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是独生女,从没有想过子女成年以后还有这样的重男轻女区别对待。在我感觉,他们好像只对金钱的付出有感觉,对生活上的付出直接忽视。比如,儿子继承家业,就是继承财产,女儿就该继承男方财产。但照顾生病老人,就该女儿照顾(不拿钱)。就是说,出钱不出力,出力不出钱,两个选择。当然,有些女儿在父母住院后也拿了钱,但是老人家可能直接就忽略不计了。估计是觉得这是女婿拿的钱,是外人给的,相当于白捡的,而儿子拿钱,那就是自家人拿的,就感激不尽。

说到底,就是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那是真真儿自家人。


原味磨叽


大家认知有一个错误!

不是要找女儿,是找能使唤的动的女人!

如果儿媳妇能指挥的动,可以贴心,自然不用找女儿了!

为什么儿媳妇很少伺候患病的老人,想过没有?

人,特别是年老和患病时的老人,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她的反应是直观的和简单的线性反应,谁对她好,就找谁!

至于为什么,没有为什么

女儿之所以被常常要求照顾,是因为,在老人心里相信,能不抛弃和满足她的要求的是曾经付出过,并且听话的女儿。

还有一个就是女儿心细,可以照顾的周全些。

即使是不常照顾的儿媳妇,回到自己爸妈哪里,也是女儿,照样一样的伺候。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都没有坏的,只是看重的不同罢了!

如果有儿有女,都是😊女儿照顾,每一家都不亏,吃亏的是没有女儿的那家,所以古话的儿女双全是有很深的道理。

为什么是女儿?

因为父母在你身上付出过感情,很深的感情,而且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困难是第一个找的人当然是你了!

至于儿子,在情感的范围内,其实是没有女儿来的贴心,所以才有小棉袄之说。

文化要求儿子要干大事,主外,这是从小培养的结果,长大了想要求,就要看儿子自己的觉悟了!

儿媳妇只是因为儿子这一层关系,才间接的和老人有了亲属的关系。没有养,没有恩情,自然承受的程度不同,同样的事情,放到女儿和儿媳妇身上,结果大不同,老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容易起矛盾。因为没有很深的感情做后盾,所以很多事情就是交换了!价值的交换。

婆婆没给带孩子,就不管生病伺候,因为没有交换。

女儿本身就是情感的产物,给看不看孩子,不影响对于父母的恩情,所以要求起来好像理所应当。

唯一引起矛盾和心里不平衡的是,因为儿子得了财产,女儿没有,却付出更多。。

但如果儿女双全的话,儿媳妇没伺候,但你女儿回来伺候,其实是一样的,财产也是这样的。

传统的社会规则如此,但现在的法律又赋予了女儿继承财产的地位,就出现了传统风俗和现代制度的矛盾。

现在给予女儿财产的同时也要求了扶养的义务,这在过去的传统是没有的。

别在抱怨了!有能力就多多的照顾老人,他是你在娘家的根,没了爹妈,你就没有家了,回去就是亲戚了!

珍惜吧!为了自己能名正言顺的回家,也要照顾老人。


生活对我说


这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哦。首先父母年事已高之后,容易疾病多发,还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像我们这一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时还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他们更多的是以多生育、争当光荣妈妈(爸爸)为荣!所以我们的父辈们,往往是兄弟姐妹都齐全,等父辈的父辈们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衰老生病了,确实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安排。然而,事实上在照顾父母方面确实也是女儿出力、出时间多于做儿子的,这或许是有下述几个原因导致的。

1.父母更看重自己女儿照顾人的能力,这和他们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成员分工有关。在那个各方面资源相当匮乏的时代,生下来的儿子和女儿,是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的。往往儿子是被需求去外面发展,比如去读书、去工作、早点赚钱养家;而女儿往往是被需求在家里多照应,比如承担各种家务、照顾好兄弟的生活起居,早点嫁人,可以腾出房子给自己兄弟结婚……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正是从小有这种培养,所以自然卧病在床的老人更期待女儿来照顾他们。

2.在传统家庭中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生出来的儿子是宝贝、是家族香火!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终究属于别人家的!就是这种家教背景下,导致了很多女强男弱的局面,儿子有可能被娇生惯养到一无是处,而女儿则是历尽艰辛,待人处事值得信任,那么自然父母老了病了之后,继续宠护包庇着儿子一方,而什么事都是麻烦女儿来做、来解决。

3.也和男女不同的退休年龄有关,女性有时候比男性早退休5年—10年,那段时间如果父母病倒,那自然已经退休在家的女儿则变得责无旁贷,而儿子则有各种借口来逃避。


鹈鹕心理


?很多家庭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把儿子当做自己真正的传后人,平时家里有点好吃的,好用的东西,都紧着给儿子,就是在百年后,大部人都会把家业和财产,传在儿子手上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人偏袒儿子的现象,比如我们小区,就有一位七十来岁,卖三轮,摩托,自行车的老人,他生意很好,每年都会有几十万收入,这位老人,有三女一子,都已成家,平时儿媳经常打电话问老人要钱,不是说要钱交统筹,就是说要买门市钱不够,总之每次要钱,都有各种名目,而老人也是有求必应,要多少给多少,对于女儿,可就不这样了,对她们的生活不闻不问,遇到紧急事,要钱从来也不会给她们,在老人眼里,女儿是人家的人,有女婿挣钱养活,饿不死就行了,更为可笑的是,他认为女儿是外人,但孙女却是自家人,从一出生抚养到十几岁不说,现在还准备再开十年门市,给孙女挣嫁妆


前段时间,老人的老伴生病住院了,三个女儿轮流守在医院,陪护老人,而儿子,媳妇只是拿点礼物,去医院看了一眼,就走了,老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子忙走不开,在家开个小卖部,而女儿,就是再忙,也得守在身边,有病在身,这时候不用女儿,什么时候用?她觉得,一来舍不得使唤儿子,二担心儿子伺候,会影响生意,三是女儿比较细心,伺候起来比较方便,有时因病痛折磨,发起火来,就是骂自己女儿,也不会计较,这老人平时舍不得吃这喝那,就是女儿们给她买点,奶粉,饼干,也都拿到儿子的小卖部卖钱,贴补儿子,其做法,真有点不可思议


这样的事例,在当今社会,太普遍了,一般老人,都过于看重和心疼儿子,把自己好点的东西,都给了儿子不说,还特别舍不得让儿子花钱,出力,遇点急事,或生病了,有时怕儿子担心,能自己处理的,就隐瞒不说,即使告诉了儿子,在心理上,从来也没指望过儿子,在身边日夜陪护

虽然,很多老人都会多为儿子考虑,过于重视和袒护儿子,但老人毕竟是养育和培养了自己的长辈,我们做子女的,可能有时会心理不平衡,但也一般不会,过于去计较这些,因为,孝顺和回报老人,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应尽的本份,对于自己的父母,在生病需要我们照顾时,理当义不容辞,去精心伺奉






用户63410117949


现在在农村,往往父母病了,即使再小的病,只要惊动了住在附近的儿子,那边儿子立马要给他姐姐或妹妹打电话,把爸爸,妈妈的病说的多么多么严重,当女儿的哪怕是路途再遥远,天气再恶劣异常,家里活在忙,也要放下手中的一切,没有钱也要借上几千元风雨无阻地赶过去,如果是头痛发烧,三天两天还可以,要是住院,当女儿,女婿的尽孝的日子到了,忙里忙外,儿子,儿媳一看来了外援反而轻松了许多,该干啥就干啥去了,一天到晚可以到医院去上一两趟,问候几句,看看有多少瞧看病人的东西,顺便捎带回家,过个十天半月的,爸妈的病好了,结帐当然是儿子去,至于花多少钱,全凭儿子一张嘴,自己掏是多是少,甚至赚不赚,全凭良心说了算。当女儿的再有想法只能在心里,千万别表现在脸上。

平时爸,妈七老八十了,当女儿的一月或二十几天要看上一趟,带上吃的用的,给娘家哥哥和弟弟上些面子,委托他们替自己照顾老人,女儿走过以后,拿的东西,老人能吃到多少,全凭儿子,媳妇的良心,中间儿子多长时间去看望老人一次,也全凭良心,娘家嫂子或弟妹向婆家姐姐或妹妹要诉说照顾老人的艰难,有没有影,信与不信,也全凭猜测,只有老天爷知道。

儿媳妇与公婆生气,有时候要把老人的女儿叫去劝架,女儿只能多批评爹娘,多好言劝慰娘家嫂或弟妹,否则,你意气用事,会两边不落好,毕竟你是出罢嫁的闺女,拨出去的水,公婆向着儿媳妇的很普遍,外人干涉内部事务,是不明智的。

当女儿的要看清形势,爹妈不是你自己的,你只要尽自己的孝心就行了,千万不要因为孝敬老人与娘家人伤了和气,把娘家爹妈好像寄养在别人家似的。


阳光雨露177713209


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也许只有到父母生病的时候,可能才会体现得最为贴切。

如同题中所描述那样,明明儿子工作也不忙,父母就是舍不得使唤,十天半月不见人影,父母也不在意。反而整天让女儿做这做那,关键是还没有一句好话!

我以为,现实中会有这样的情形,但不一定都是坏事,主要出于以下方面:

一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女儿相对来说要贴心一些,也会照顾人一些。

这点是肯定的,而且一些生女儿的,就可能比生儿子的要幸福些,不是说儿子不孝顺,而是因为女性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比较细心,知道怎么知热知冷,知道怎么心疼人。

在如今物质相对变好的时期,精神方面是最为宝贵的。 所以如果要儿子或女儿来照顾父母,父母们当然希望是女儿来照顾自己,这样不仅放心,而且也很随便。

二是有的父母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人就是应该侍候人的,没有那么多的事业;男人应该去忙事业,即使没有事业可以去忙,也不希望其来晃悠。

有的父母病床前往往会少一些儿子的身影,一方面是儿子太忙,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儿子不应该是侍候人的,是要去忙碌事业的。纵然儿子没什么事业,也希望不要总在床前晃悠,这样父母还觉得自己没甚面子。

所以从父母本身的希望来看,对于儿子,需要的是面子,对于女儿,需要的是里子。

三是经常在一起,哪有不发生矛盾的,而不常在一起的,永远也不会有矛盾,最多是心里可能疙瘩,但出于面子又不会说。

没有一句好话,只是因为在一起相处久了,总会有磕磕碰碰,亲人之间又不会遮遮掩掩,话说的多了,事指使的多了,哪里会没有矛盾的。

而就儿子来说,可能父母觉得他们出了钱,又没在面前晃悠,怎么会有矛盾?

只是现在是儿子、女儿都会出钱,但是女儿除了出钱,更多的还得出力,大家想想有没有这回事?


碧翰烽


题主所说的这种事情,还真的不是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之前有一次,陪老婆去医院,发现病床边上坐着的基本都是女儿或者是媳妇,很少看到有男的。这里,农夫也认真的思考过,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女儿比儿子更懂得照顾人。不管是父母中的哪一方生病了,来医院照顾的基本都是女儿,或者是儿媳妇。因为女人的心思比较的细腻吧,而男人都五大三粗,也不懂得照顾老人啊。有他们在还可能只会添堵。

其次,父母认为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这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他们还都以为是以前的社会,男人在外面搞事业,而女人在家是照顾老人小孩的。所以,生病了让女儿过来方便一点,而儿子过来的话,不但帮不上忙,而且还会耽误他们的事业。

再次,重男轻女思想。这种思想现在依然还是很普遍吧,老人认为女儿是嫁出去了,就是泼出去的水的。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这生病了她们照顾几天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女儿和父母的感情更深。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话一点不假的,即便是父母给女儿没有好脸色,那是因为她们这样习惯了,认为女儿的这点付出算不得什么。之所以对儿子当做宝贝,那是因为他们还需要依靠儿子来养老,不敢做得太过分。


农夫也疯狂


按照血缘关系,儿子和女儿对父母的关系是对等的。但是当父母生病时,老人总喜欢给女儿说,而不喜欢告诉儿子。这说明婆子时代已经过去,也显示出儿媳时代的到来。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婆子主宰家庭关系的社会。作为儿媳在家庭的地位都受制于婆婆的态度。不管是一言一语,还是一举一动毫不例外。这就是“多年媳妇”为什么非要“熬成婆”的理由。按照这个规律“媳妇要熬成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生产方式突飞猛进的转化,家庭经济向社会经济的过度,作为儿媳在家庭社会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婆子在家里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再复反了!


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女人在社会上上学求知,成家立业,和男子有了同样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家庭女性的耐心和细心更增加了他们主宰家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男人虽然在闯荡江湖,敛财聚财方面有他们的特长,但是女人在勤俭持家方面更有他们的特长。因此,在脱离了大家庭之后,儿媳在这方面的长处更是彰显无遗。


因此,社会就形成了一个“男人是个捞钱的耙耙子,女人是个存钱的匣匣子。”的局面。“捞钱的耙耙再有刺刺,存钱的匣匣也怕没底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大气粗”,可见儿媳在家的地位已不是婆婆所能左右的,连过去言听计从的儿子在家里也惧怕媳妇三分。所以,儿子再有孝心,没有钱都是空的。


因此当父母生病说给儿子时,儿子也做不了主,只得和掌握经济大权的媳妇商量,遇到开明的媳妇还可以,要是遇到个不开明的媳妇,不仅解决不了父母的疾患,而且会惹来一大堆麻烦。小则媳妇骂丈夫一顿,大则媳妇把家里弄个鸡飞狗跳。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告诉儿子。

为了不给儿子出难题,所以父母生病时多向女儿求助,而很少告诉告诉他宝贝儿子,作为女儿尽管是“嫁出的女,泼出去的水”,但是,看到父母的作难又不能不管。但又不能说出兄弟媳妇的不是,因为,自己再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终归是嫁出去的人了。父母常年的一日三餐,偶然的头痛脑热还都要靠兄弟媳妇去照看。女儿自己也没精力,也没时间长期厮守在父母身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忍气吞声地去做,这也是没法的法子,不是女儿挣着想去做。



“儿子是敌人,

媳妇是仇人。

女儿是亲人,

女婿是外人。

老婆是恩人,

孙子是先人。”

农村老人编的这首打油诗,虽然有些片面,但也确实能印证这个眼前尴尬的事实。这是要花钱,父母往往想起女儿。但是要是给钱,父母往往又都将钱背着女儿全部给儿子,老人这么做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希望大家一起来说说!



原上麈


因为找女儿管管用啊。找儿子有什么用?根本就不管。其实也不是儿子和女儿的问题吧,关键就是儿子和女儿哪一个能够使唤得动的问题。


人性有时候让人很叹息,不是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很多时候,人并不会因为你顺从,所以就尊重你,体谅你。反而会觉得用起来很顺手,一再加强使唤的力度。就像训狗的时候,如果说小狗开始是听话的,坐下起立,然后慢慢的他就会训练你拿拖鞋叼飞盘。

相反,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摆出完全不合作,不听从,以自己的事情为轴心的话,有可能他根本就不会来使唤你,或者在使唤一两次看见没有成效以后就会放弃了。


这样说并不是要人不孝顺,而是说要儿女孝顺,也要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要求,而不是买柿子专拣软的捏。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可以排出一个顺序表,135谁来服侍246谁来服侍,或者说实在工作忙的,也可以以拿钱请护工的形式代替。

总之,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人场,在孝顺这个事情上,谁都不能缺席。作为父母不能厚此薄彼,作为儿女也要懂得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

关注头条号,非正式生活不一样的两性视角,职场观点,人生无模板,生活非正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