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委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

我委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點擊“藍字”發現驚喜

我委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2018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國市監市〔2018〕67號)的通知要求,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網絡市場環境,促進我市網絡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市市場監管委決定於2018年7月至11月開展“2018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網劍行動”)。

工作目標

按照《“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和“依法管網、以網管網、信用管網、協同管網”的總體要求,不斷適應網絡市場監管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積極發揮天津網絡市場監管部門聯席會議作用,深化“網監+”監管機制作用,優化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通過開展網劍行動,以打擊網絡侵權假冒、刷單炒信、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和落實平臺責任、規範格式合同為重點,更好地實現對網絡市場的全流程、全鏈條精準監管,進一步遏制網絡市場突出違法問題,提升網絡商品和服務質量,營造規範的網絡市場競爭秩序和良好的消費環境。

工作重點

■ 規範網絡經營主體資格,保障網絡經營活動的可追溯性。

督促網絡交易平臺按照《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要求登記備案,並對平臺內經營者的經營資格進行審查、登記、公示。嚴厲查處偽造企業名稱、冒用其他企業名稱的非法主體網站和無證經營、缺乏資質的經營行為。

■ 嚴厲查處製售侵權假冒偽劣網絡商品行為,探索建立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監管機制。

嚴懲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偽造產地、廠名、質量標誌,篡改生產日期,在網售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違法行為。加強與平臺的溝通與協作,有效利用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商標侵權案件線索發現能力,根據商標權利人和消費者投訴舉報、媒體報道等,以高知名度商標、地理標誌、涉外商標、老字號註冊商標為重點,從嚴從重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加強嬰幼兒輔食等重點食品監管,嚴厲查處網絡銷售假劣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對網絡銷售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的查處力度。從生產源頭、流通渠道和消費終端進行全方位整治,增強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震懾力。

■ 整治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以市場混淆等違法行為為重點,推動執法辦案工作。嚴厲打擊通過組織惡意註冊、虛假交易、虛假評價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從嚴處罰限制、排斥平臺內的網絡集中促銷經營者參與其他網絡交易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等行為。積極推動執法辦案工作取得新突破。

■ 堅持正確宣傳導向,加大對網絡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打擊力度。

嚴查互聯網藥品違法廣告和虛假信息,加大對包括醫療、藥品、食品、保健食品等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重點熱點領域執法力度。督促網絡交易平臺加強自律,規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宣傳信息,嚴禁以使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 規範網絡合同格式條款,加大對新零售消費業態的監管力度。

督促網絡交易平臺完善與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格式合同,修正不公平格式條款,採用顯著方式提請合同相對人注意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格式條款。認真及時查處混淆“定金”與“訂金”、不依法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自行解釋“商品完好”以及在線旅遊等網絡服務交易平臺經營者採用訂金不退、增加限退條件等方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關注規範新型消費業態、模式,加大對網絡銷售保健食品、提供生活信息服務等領域的監管力度。

具體要求

■ 突出問題導向,精心組織部署

以網絡市場監管突出問題、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抽查結果、消費投訴舉報集中以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重點,注重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原則和理念,堅持規範與整治結合,研究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案。關注網絡市場突發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適時開展宣傳,發佈典型案例,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 加強網上執法,樹立執法權威。

發揮“一支隊伍管執法”體制優勢,圍繞網上商標侵權、虛假廣告、銷售假冒偽劣等國計民生領域投訴舉報集中、社會公眾反映強烈、嚴重擾亂網絡市場秩序、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重點熱點問題,集中查辦一批大案要案,顯著增強維護網絡市場秩序的控制能力。充分發揮“網監+”機制作用,強化網上發現、源頭追溯、終端倒查,推動線上線下共同治理。建立健全線索通報、證據移轉、案件協查、大要案件掛牌督辦等制度,優化跨地域跨部門執法指揮協調聯動機制。

■ 落實平臺責任,推進社會共治。

探索“政企互動、數據共享、協同監管、社會共治”監管模式。綜合運用聯合座談、約談、告誡等手段,強化網絡交易平臺等市場主體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在平臺治理、信息披露、公平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廣告合規、知識產權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面履行法定管理責任和社會責任,積極協助配合行政機關監管執法。加強對重點平臺企業的工作指導,各區選擇1至2個平臺或大型交易網站,建立聯繫點制度,強化事前規範指導、事中應急處置、事後規則制度的完善,指導、督促平臺或大型交易網站落實主體責任。支持網絡經營者成立行業自律組織,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務和產品在網絡市場中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消費者和輿論的監督作用,及時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加大違法行為曝光力度,努力構建社會共治新機制。

■ 提升技術水平,優化監測監管。

嘗試與大型平臺開展數據對接合作,實現網絡經營主體數據的準確有效性,初步實現網絡數據資源共享。探索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關注網絡集中促銷期、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網絡市場定向監測,及時發現風險,警示違法。完善部門間信息交流反饋機制,將碎片化的市場監管信息統一起來,推動數據信息共享基礎上的協同管網。

■ 健全信用體系,推行全網警示。

推動網絡交易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物流企業等相關責任主體作出信用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將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經營者的基礎信息和各部門履職中形成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及其他監管執法信息,歸集記於企業名下,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充分發揮天津市行政機關聯合獎懲監管系統的作用,為各部門發揮失信聯合懲戒職能,實施全網警示,引導涉網經營者誠信合法經營提供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