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3種壞習慣,別讓「熊孩子」成爲你家兒的標籤

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3種壞習慣,別讓“熊孩子”成為你家兒的標籤

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有一些不恰當的做法。比如說罵人,打人,隨便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等等。如果父母一味的放縱,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現在暴打熊孩子的新聞還少嗎?不要忽略孩子現在小小的壞習慣,及時制止,防患於未然。

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3種壞習慣,別讓“熊孩子”成為你家兒的標籤

1.無視規則。你在和別人講話時,孩子突然打斷你們的交流,去自顧自的說他自己的訴求。或者是在超市裡面逛,孩子突然把超市的餅乾拆開吃了,弄的你在超市工作人員譴責的目光下灰溜溜的付款。要冷靜的告訴在,在媽媽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不要打斷媽媽的話,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去超市時也是同理,沒有付錢之前東西就並不是他的,要制止他,甚至適當的懲罰,讓孩子記住。

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3種壞習慣,別讓“熊孩子”成為你家兒的標籤

2.攻擊行為。如果孩子故意打別的小朋友時,你沒有刻意的去制止,孩子就會把你的“沒有制止”當成你默許他打別的小朋友的訊號,甚至會變本加厲。要及時的制止孩子主動打人的做法,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被允許的。告訴他,下次如果再這樣就不再帶他出去了。

父母必須糾正孩子的3種壞習慣,別讓“熊孩子”成為你家兒的標籤

3.使小性子。家長大多數不會覺得,孩子在青春期和家長交流時會瞪眼,甚至無理取鬧,說話傲慢無禮。這個時候家長會覺得是階段性的,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不是的,這種傲慢無禮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一起長大,最後孩子會被孤立,沒有別的孩子願意跟他交朋友。要讓孩子明白,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瞪著我,不覺得很沒禮貌嗎?”孩子如果不回答,或者假裝聽不見,你可以轉身走開。讓孩子自己想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