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吳國和魏國看起來都差不多大,爲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葉昌輝


文|小河對岸

許多人看各版本的三國時期疆域圖會產生疑問,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也不小。卻為何有天下三分,曹魏佔其二之說呢?也即是說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之和,也只相當於曹魏的一半。

其實,這是從歷史上的疆域劃分來看的。我國最早的疆域劃分,據說始於大禹時期,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後世亦以九州代指天下。此九州為: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荊州,梁州。

而曹魏的地盤據有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雍州等六州之地。東吳佔據了揚州及荊州的大半,蜀漢佔有梁州之地。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之和,也只佔了三州之地,也只相當於曹魏的一半。

戰國時期、七雄並列。可以說齊、燕、韓、趙、魏、秦及楚的一部分疆域,都在曹魏的境內。東吳只佔據了楚國的大半疆域,而蜀漢的疆域在戰國時期還屬偏遠之地。秦朝統一之後,行郡縣制。漢初行郡國並行制,至漢武帝時期,頒佈“推恩令”之後,諸侯封國已經虛留其名。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將天下分為13個監察區,名為州,州設刺史。然而,此時的州卻並非行政單位。

而至東漢末年,州正式成為行政單位,行政區劃也由郡縣兩級,變為州郡縣三級。漢末十三州分為:司州(畿輔,也稱司隸)、涼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幷州(曹魏)。揚州、荊州、交州(東吳)。益州(蜀漢)。而雍州曾被取消,後該設涼州,其後又析出雍州,此時天下共有十四州,而曹魏的疆域佔據了十三分之九。

蜀漢與東吳所佔之州,雖疆域遼闊,卻都地廣人稀。蜀漢的核心區域,只有成都平原及漢中盆地,而南中地區為南蠻之地,雖被諸葛亮征服,卻並不能真正為蜀漢所用。鄧艾偷襲陰平之後,劉禪想逃往到南中地區,譙周便進言道: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而劉禪聽了譙周之言,也就放棄了逃往南中的打算了。

東吳也是如此,其核心區域也只集中在今天的蘇南、浙北(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及江漢平原地區(楚國的核心區域),而江南的其他區域都尚未得到開發。今天的福建地區,在安史之亂之後,才有大量的中原百姓湧入而得以開發。今天的兩廣地區,在北宋時期,還是官員們的流放之地。

而曹魏統治的北方地區,卻開發較早,人口稠密。雖經漢末的長期戰亂,而人口凋零,但北方地區開發程度較高,農業基礎較好。隨著社會秩序的穩定,人口恢復也較為迅速。蜀漢滅亡之時,人口只有九十四萬。東吳滅亡之時,人口有二百三十萬。而曹魏有四百三十萬左右。當然,這只是官方統計的人口數量。漢末三國時期,世家門閥蔭庇莊客也為常態,實際的人口數量遠不止這些。但是從官方統計的人口基數來看,曹魏的人口也是要高於蜀漢與東吳的人口之和。

參考史籍:《三國志》、《後漢書》等等;


歷史聞知社



我想說,你看錯地圖啦。請看上圖。東漢把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幷州、徐州、豫州、涼州、雍州。(圖中的司州寫的不對,應該是司隸,屬於京畿重地,從州的分佈上分屬雍州、冀州、豫州)這北方九個州歸曹魏所有。荊州、揚州、交州歸東吳所有,益州歸蜀漢所有。從面積大小來看,北方九個州的確要遠小於南方四個州,但是注意,分十三個州不是根據土地大小,而是根據人口和稅收的。所以說南方一大塊土地裡面的人口和繳納的稅賦也就跟北方一塊小地方差不多。

要知道,比如當時的交州,蠻荒之地,東漢末群雄爭鋒一直就沒人去搶那麼大一塊地盤,劉備只有在荊州呆不下去了才想著去交州當流寇。益州是大,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與外隔絕,地勢險峻。諸葛亮所謂“益州疲弊”。揚州現在看這是挺好,江南魚米之鄉,實際上呢?那是後來,以東漢末年那種科技發展、經濟狀況,江南丘陵地帶那是一般人都不願意去的蠻荒之地。荊州倒是還行,不過四戰之地,動不動就打仗。北方呢?那是漢朝長期的經濟政治中心,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都在北方,即使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後來經曹操統一北方後也獲得了恢復和長足的發展。山東一向是人才聚集之地,河南又是大糧倉。地勢都是平原,可以說情況比南方四個州好很多。

所以北方九個州相當於天下十三分之九的人口、糧食、錢財。而南方只佔十三分之四。十三除以三,四點幾,南方吳蜀就佔了四,北方九,超過三分之二。另外,北方諸多勢力都被曹操統一,人心依附,各勢力人才濟濟,都歸於一家,實力更是超群。故言三分天下有其二!


伊耆角木


三分天下有其二,說的不是土地面積。我們打個比方,如果現在俄羅斯的國土與中國與美國之和差不多,總不能說俄羅斯=中國+美國吧。

三分天下有其二,有兩層含義。東漢共有十三州,蜀漢有益州一州,孫吳有荊州(魏國有荊北一小部份),揚州,交州三個州,曹魏有剩餘的九個州,是不是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還要多一些?

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人口,根據一些史料,蜀被滅時,人口94萬,吳被滅時,230萬,魏滅蜀時,440萬,三國總人口約780萬。是不是也相當於三分天下有其二。

另外,還得再考慮經濟,文化,科技程度。

綜合考慮下來,說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這個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也正因為魏的強大,所以三國最終由魏晉來統一。


歷史簡單說


你絕對沒玩過三國志,哈哈!你得明白,政治也好、戰爭也好,將比兵的重要性。人數是一方面,名士、武將才是最重要的!魏佔據河北、河南、山東和西北,武將和文官多到爆!主要大家都拖家帶口,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追隨主公走南闖北的...另外,大糧倉和兵庫—河南,那是曹操的大本營!


今天不停電


其實那個時候還沒有搞房地產,土地的價值還不大,如果那個時候的州相當於現在的省的話,一,我們來看看三國的行政區域吧,蜀國,益州,吳國荊州一部分和揚州,交州名譽上是吳國的,實際有地方勢力的。在看魏國青幽冀並兗豫雍涼州司隸徐州和荊州一部分看看魏國佔了多少行政區域!

二,看人口,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還沒有魏國人口多。

三,看經濟,中原地帶和北方地帶當時是富饒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南方,Gdp比蜀吳多。

所以綜上。。


我是微時代


因為當年還沒有大運河,南方並不富庶,川內更是沒張松說的那麼富裕,自給自足到時可以,連年征戰可謂民不聊生,當時比較富裕的產糧大城基本都在河北一帶。打仗打的是錢糧軍需,沒錢打個屁啊。


我要摸奶奶


古時候人口和土地是實力的體現,人口多,地盤大,實力就強。而人口和土地,人口又是更重要的。沒有人,啥事也辦不了。人多了,土地自然不會太少。

當時天下開發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魏國佔據了絕大部分,吳國次之,蜀漢最少。


金剛菩提淺談


我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地圖上看佔了半個中國,但人口、經濟等指標和東部一比就小多了。小時候家裡有一本三國演義,前面附了一張三國地圖,光看城市分佈,三國強弱就一目瞭然了,北方的城市密密麻麻確實佔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吳蜀兩國的城市就稀疏得多了。


楊洋1840


土地面積看起來差不多大,主要是土地開發程度的不同,四川多窮山惡水,雖然現在開發的很好,但是那個時期的人們並沒有那麼強的開發能力,至於南方,沒有經過後世幾次南遷,跟北方也是比不了的,要知道中華文化的起源地是黃河兩岸,經濟中心以及文化中心都是接近黃河的地區,在兩晉以前,四川蜀地,以及長江兩岸,開發遠不如黃河兩岸。東晉南遷才使南方逐漸發展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