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閨蜜柳柳最近正在找工作,但已年近30歲的她,依然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想做什麼,因為她沒有自己的興趣,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稍微擅長一些的工作就是攝影,但她並不是很熱愛攝影。

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一直以來,柳柳都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好孩子。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秀,從小學到大學一路順風順水,但一直都是她爸媽幫她做決定出主意。到了大學了,她想給自己買一個錢包,還要打電話回家給媽媽說一下。父母對她說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孩子,真聽話”、“聽爸爸媽媽的,準沒錯。”

由此,我們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太聽話的孩子,註定走不了太遠

小說或者電視劇裡,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節:一個大家眼中成績好、聽話又很懂事的“好孩子”,幾年後進入到了大公司工作,或者小有所成的自己當起來老闆;而那些不好好學習,在班裡整天睡大覺的同學,最後一個個要麼拼爹過日子,要麼幹起勞力賺著微薄的薪水養活著一家老小。

但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卻大多都是反著的:曾經班級裡被認為是“壞孩子”的同學,長大後很多都混得有模有樣,有的也進了大公司,沒幾年也做到了領導的位置,甚至有的開了公司當了老闆。而那些成績優秀的“好孩子”,畢業幾年後卻過得平平庸庸,可能有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卻是月光族,只能勉強養活自己,而且幾年如一日都是這樣。

高中同學曉琳和薇薇的故事就是這樣。上學那會兒,曉琳是個很叛逆的女孩,經常翹課,經常被罰站,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中下游;而薇薇是個典型的模範生,多次獲得班級上的三好學生。但是她們倆的命運,在10年後有了大反轉,薇薇去一家公司面試,但是面試她的人,正是曾經的老同學曉琳。當年,曉琳沒有考上國家統招的大學,只上了一個民辦的大學,但是大二時她就出來工作上班了,從肯德基的服務員到店面經理,之後又因為自己天生的創意才能,被朋友介紹到了廣告公司,從剛開始的創意策劃助理開始做起,後來可以獨當一面坐上了創意策劃經理的位置。

雖然,我們無法預想這兩個人以後還會不會再反轉,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太聽話的孩子真的很吃虧。“聽話”,意味著孩子很順從父母的決定和心意,但是卻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許開始還想叛逆的反抗一下,但他已經習慣了“聽話”的思想狀態,已經習慣了被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內心聲音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只要父母開心滿意就好。想一想,這樣的孩子真的是你最初期望的嗎?

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培養孩子的思想獨立性,是給他未來最好的禮物

我有一個表嫂子,大家對她的印象和評價大多都是:一個很“懶”的媽媽,(這裡說的“懶”是指她思想比較懶)但我覺得她是一個很智慧的媽媽。她對兒子小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想想辦法吧。”

記得有一次我去她家玩,小偉的遙控玩具車壞掉了,求助表嫂。但表嫂說:“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想想辦法吧。”後來,小偉從床底下拉出了工具箱,我問他要幹嘛。他說:“之前我的玩具也壞過,我記得爸爸就這樣修理過,我試試。”他從工具箱裡掏出來各種工具,梅花刀、十字刀、改錐、鉗子……挨個試了一遍,打開了玩具車上的後蓋,然後把舊電池拿下來,換了兩節新電池上去,最後玩具車終於可以跑動了。雖然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有點長,但是我還是感到很吃驚。一個5歲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自己動手拆卸玩具車和換電池。

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小偉在玩樂高玩具上有著異於普通孩子的天賦。表嫂說,其實剛開始給他買了一堆樂高玩具,小偉並不是太感興趣,但是為了鍛鍊和提升小偉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嫂子也是花費了很大的心思,比如引導他拼裝成一臺他最喜歡的玩具車,只要孩子肯願意動手做了,後面一切都不是問題了。後面小偉再想拼裝什麼造型時,表嫂子依然會說:“我不知道,你自己想想辦法吧。”如今,小偉已經可以獨立拼裝很多造型了,在幼兒園舉辦的樂高玩具比賽中,還獲得過第一名呢。

在表嫂“懶”教育的影響下,小偉還學會了煎雞蛋、煮麵條這樣簡單的做飯能力。表嫂說,她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沒怎麼出入過小偉的房間了,基本上都是小偉自己收拾,自己疊衣服、疊被子、收玩具、打掃房間。

其實,表嫂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放手”,只有家長肯放手,孩子才能夠學會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工作,他才能獨立做主自己的人生。表嫂說,她知道孩子在動手研究創造方面很有天賦,但是未來他想做什麼,還是由他自己做主。

如果父母對孩子干涉過多,什麼都替孩子做主,那麼孩子很容易養成思想依賴的性格,即便是有機會能夠自己做主,也會猶猶豫豫,不知道該怎麼辦。

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做眼光長遠的父母

說實話,父母是否具有長遠的眼光,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格局。

那天聚會上,柳柳講到了她兩個表哥的事情。(由於我忘記名字了,我們暫且叫A表哥和C表哥吧)。

這兩個表哥幾乎是同時上的學,從小學習成績都很不錯,他們大學畢業後,區政府當時正好空出來一個位置,他們倆都是黨員,再加上有關係,所以都可以去的。A表哥對這個職位表現出了十足的興趣,A表哥的父母也特別想讓他在區政府上班,有固定體面的工作,還能在家照顧父母,覺得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兒。

但C表哥對那個職位根本不感興趣,C表哥的爸媽也不想讓他去什麼區政府上班,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去更大的城市發展。在父母的鼓勵下,C表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博連讀。畢業後他選擇留在了上海,進入一家國際企業上班,剛上班就已經可以拿到年薪15W了,幾年後他沒有管父母要一分錢,自己在上海貸款買了房子,房子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足以被老家很多人都羨慕。

反觀A表哥,雖然是在鄉鎮政府單位上班,但有一年,A表哥父親的一場手術,就讓他四處借錢,欠下了將近10萬元的外債。10萬元,對於C表哥來說,不過是幾個月的工資而已;但對於A表哥來說,卻是好幾年才能積攢到的錢。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例子有點牽強,畢竟這兩個表哥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那是他們自己做的選擇,不能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就是原生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如果父母是一個眼光長遠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學著把人生格局放大,價值觀也會放得更高。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家長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已經提前替孩子擺出放棄學習的態度的了,“你不是學習的料,還不如提前進入社會去打工賺錢呢。”受到這樣思想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放棄了學習,沒有了學習前進的動力。也有一些眼光長遠的父母,就算家裡再窮,也會尊重孩子想上大學的想法,送孩子走向更大的城市;還有一些父母,即便孩子學習成績只是班級中游,也會鼓勵孩子去讀個大專的學歷,始終鼓勵孩子要有拼搏向上的精神。

家長一句“聽話”和“你自己想辦法” 教出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或許你會說未來變化莫測,說父母的眼界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是不是太早了?

父母的長遠眼光和思想觀念,一定會決定孩子的成長環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進入孩子的思想中,進而影響他們的每一個人生選擇。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教會孩子“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句話的真正道理。

以上所有故事,其實講的都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和思想滲透作用。其實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還表現在方方面面,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當我們做了父母后,或許你會發現,我們身上多多少少也會帶著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子,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所以,我們要學會摒棄原生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好的思想,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