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為什麼老闆都喜歡聽話的人?

因為聽話的人好“馴服”......

之前在一家教育機構實習,上面的領導在第一次培訓的時候就問過我這個問題。領導當然喜歡聽話的人,領導交代你一件事情,讓你往東你往西,讓你站著你坐著,類似這樣的“刺兒頭”,想必沒有一個領導喜歡。

可惜,時代變了,“聽話的人”在多數公司都超負荷了。就連始終堅持“新人一定要聽話”的馬雲,都早已改口聲稱,“阿里不需要聽話的人!”不是說聽話的孩子有糖吃嗎?怎麼放到現在又不對了呢?問題就在於,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最沒效率的勤奮。

01簡單的聽話,是最沒創造力的表現!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過去企業引進一個人才,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培訓,就是現在,很多企業也都是這樣的模式,面試通過之後,新員工來到公司的第一天,可能就是熟悉一下環境,然後緊接著的就是一輪又一輪的新員工培訓,目的是為了讓新人瞭解公司的原則和邊界,從而不斷地馴化其成為公司系統中的某個角色。

這種做法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在確定性中大大提升執行效率。然而,當下的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便你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也不能確保每個任務都能按你的設想進行。

通俗的來說,工作經歷再豐富,資歷再高的領導也無法操控趨勢,能把握的只有方向;無法避免危機,能降低的只有風險。

因此,一個公司對抗不確定性因素的最好方式,並非是找到一堆人使其“無條件服從”,而是應該去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人,並實現有限多元化。

02無條件地盲從,本質上是一種“討好型”人格!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這個世界上最吃虧的,往往是那些“聽話的人”。比如有人總結了“聽話的人”常見的8大委屈,一遇到事情就對自己說這幾句話:

“算了吧,大家都不容易”

“忍一忍就過去了”

“差不多就行了”

“就這樣吧......”

“別管我了”

“沒問題,我儘量”

“習慣就好了”

“那好吧”......

用電影《私人定製》裡的臺詞形容,這一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噁心自己,成全他人”。現在的問題就是很多人的自以為: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甚至於會覺得:你不哭,就不會有人在意你。

其實我以前也是一個喜歡“聽話”的老好人,總把別人的評價看得特別重要,對別人的要求從來不會拒絕,後來,才嘗試著改變,但實際好像也沒怎麼變。

之前創業的時候,公司並沒有一個成熟的管理機制,誰會就誰做,會的越多做得越多,那時候,聽得最多的話就是:

“你策劃寫得好,幫某某公司做個營銷方案吧!”“幫我做個PPT吧,我不太會......”“你辦事有條理,準備一下,幫我跟**去談下合作的事情......”

類似這樣的訴求,那段時間,身邊的人,老師、同學......

隔三岔五就會讓我忙得措手不及,就這樣,做了一個不善於拒絕的“老好人”。在我的潛意識裡,認為拒絕別人會傷害對方,但是現在想想,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是這種“討好型人格”成為了一種行為習慣,它讓我過度在意於別人的評價和看法。

比如我從不好意思找別人幫忙,因為總害怕被拒絕;比如我從不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因為害怕引起誤解。比如我從不敢推託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得罪對方;以上種種“討好行為”,會導致一種非常嚴重的結果,就是缺乏界限和原則。

一方面,討好型的人會在工作中以取悅他人為目的,任憑別人對自己無限制的違矩而不做出任何抵抗。

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容易突破別人的界限,希望周圍的人對其過度負責,期望通過別人的理解來獲得自信。

簡單來說,脫離了原則的“討好行為”,頂多算是一種低效的努力。這種心理是通過為別人負責來逃避對自己的責任,其在本質上仍是一種不敢擔責的表現。

03真正的人才,敢於在關鍵時刻跟老闆拍桌子!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聽話”,其實是一種沒效率的勤奮

25歲之前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迷茫,25歲之後有些事情拎不清,社會對你就不會那麼寬容了。

有的人總寄希望於別人,希望別人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現成的、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種情況下,“聽話的人”就會成為集體效率惡化的幫兇。因為一般討好型的人對負面情緒消化地很快,總會以某種理由解釋“我很弱”。甚至認為他們只能依賴別人地評價和判斷才能做好事情。

在我看來,這樣地“聽話”,其實就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現。所以,真正的人才從不是那些一味追求“無條件聽話”的人,而是那些擁有自己原則,懂得把握分寸,並且敢於在關鍵時刻和老闆拍桌子的人!

一方面,一個有胸懷的管理者,不會過度在乎自己的權威是否被挑戰。因為倘若一個人聽不進去建議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對方人微言輕,那麼這個公司必然也沒有太大的發展。

另一方面,員工和老闆拍桌子,永遠不能僅僅是因為一時的情緒。因為爭執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集體利益,而不是兩敗俱傷。

其實職場上,更多地講究的是效率,並不會有人在意你的情緒和感受,一味“聽話”的討好型人格,只會讓人陷入低效努力的陷阱。

弱者總用善良掩飾內心的脆弱

而強者從不畏懼對手的強勢

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

任性是被低估了的美德

所以......

面對未來世界的種種不確定性

我們要做的

是明確自己的原則與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