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之声:《尚书》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引导山西经济转型复苏!


三晋之声:《尚书》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引导山西经济转型复苏!

历史典故——《尚书.梓材》

上古之书——尚书是由鲁国的大夫孔子收集整理的古代历史文件汇编。“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句话意义深刻耐人寻味!“三监之乱”平叛以后让摄政的周公旦深感新建立的周朝是多么地脆弱,也让周公旦明白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姬封赴任之前,周公旦对姬封是敦敦教导,连续发布了三篇文诰即《康诰》、《梓材》、《酒诰》,梓材的本意是指珍贵的木材。周公旦用“珍贵”的木材形象地告诉姬封,力求做一个象“梓材”一样的国家栋梁之才,希望姬封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诸侯,管理好自己的封地。
三晋之声:《尚书》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引导山西经济转型复苏!

周公劝诫

周公旦语重心长地说:“姬封,对于殷地(安阳地区)的老百姓和官吏你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去管理他们,并且常常告诉他们,我们不会去滥杀无辜的!各个官吏首先要敬重国君,更要敬重那些勤劳的老百姓。对于那些过去作奸犯科之人、待君不忠之人、犯有死罪之人,感谢先王之恩德,今天就赦免了他们吧!而且是既往不咎。”这就是“大赦天下”的来历!“作为一国之君,你要用德性去教化他们,让他们不要自相残杀,不要互相伤害。对于孤寡老人,尤其是怀孕的妇人一是要安抚他们,二是要帮助他们,三是要保护他们,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君王天生就有教化官吏和老百姓的责任。要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要让老百姓自给自足,你的责任就在于此,不得偷懒,不得偏差!”“ 这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播种之前一定要把土地整理好——耕、耙、秣缺一不可,挖好沟槽,撒上种子,浇上水,埋上土,那一道工序少了都不行!这就像我们盖房子,打好基础,垒好墙、上好门窗,盘好灶,屋顶的泥巴和茅草必须完备。制作器具同样是这个道理,选材、制作、上漆(颜色也需要搭配)难道你能说这些细节不重要吗?”“先王一直以来都在宣扬德教,以至天下的诸侯都愿意来周天子的都城洛邑进行朝贡,争相附庸。我们要继承先王的优良传统。继续宣扬德教,然后把它列为常法。让天下的诸侯都能从中受益。上苍既然把天下交给先王,我们将继承先王遗志,努力把你的封地治理的井然有序,才不会辜负先王对你的期望。我们应该唯才是举,尤其是唯德是举,用先王之圣德,或者说德化去教化哪些执迷不悟的人。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办法去管理你的封地,必然会传承下去,也将会经久不衰的,保护你身边的黎民百姓是义不容辞!”


三晋之声:《尚书》中国古人的智慧可以引导山西经济转型复苏!

社会的管理者也是一种职业

《梓材》是周公向姬封传授的治国理政之道,君主治国也是一种职业,他与工匠制作器皿的道理是一样的,精雕细琢是一种态度,也体现在最總的结果。粗制滥造就不值得一提。具体的细节:一是要认真对待、二是要扎扎实实仔细琢磨,三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木材对于人类来说是贡献其身体,而人才对于国家来说是贡献其智慧。通过学习周文王的安邦治国理念,通过你姬封辛勤努力的工作,殷地(安阳地区)各个方面一定会治理的井井有条,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安居乐业,乐不思蜀,先王在“天堂”也会安心的!”

编译:王恭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