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人看起来很勤奋但是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汴地花开


有句古话:勤劳致富,靠双手致富。这句话,只说了前半句,没有说后半句。勤劳是致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还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特征。如果靠一双勤劳的双手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那么,那些挖煤工人是不是占满了财富的山峰?

先举一个简单形象的例子。

勤劳,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体力上的勤劳,二是思想上的勤劳。

体力上的勤劳,只能带来财富的量变,比如,你一天挖两车煤挣20元钱,他一天挖四车煤挣40元钱,但是他的身体极限是一天挖五车煤,再勤劳,财富从20元钱量变到50元钱,基本封顶了。

思想上的勤劳,一个投资家,思想上很刻苦,进行了深入调研和钻研,他认为煤价要从200元一吨涨到2000元一吨。于是他投资了煤矿,或投资了煤炭股。假如他投资了100万元,最后涨十倍成为一千万元财富。就这个数量级,就不是量变,而是质变。那么,靠挖煤,一辈子也挖不出来一千万。

再反推一下,有的人说,职场火锅你上面的例子不对啊。我天天上班,体力上勤劳吧。我天天研究方案,思想上也很勤劳啊。为什么我还是很穷呢?

这就涉及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体力上的勤劳,比较容易做到,加班加点、吃泡面、睡在办公室,都算是体力上的勤劳。思想上的勤劳,不容易做到。有的人,研究技术,可以废寝忘食,这属于一种智力勤劳。但是让他研究营销,他就头疼了,有了好技术,还要找人脉,还要求人,还要营造人际关系,这个太难了。

好了,知道思想勤劳和智力勤劳方面的差距了吧。有的人,研究机械,可以钻进去。但研究人际关系,就头疼了,不肯委屈,不肯屈尊,不肯放弃利益,所以,输给了情商。

成功的要素,除了99分汗水加一分天赋,还有认识地利人和,后面的因素要比前面的99%重要的多。那么,有人又说了,那是命中注定的,可遇不可求。

有一句话说得好,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机遇来了,能不能抓住,这才是关键。许多人,体力上勤劳,思想上勤劳,再发现机会、等待机遇、抓住机遇甚至抓住“贵人”上,下了很多苦功夫。凡是成功人士,其实在后面这个要素上付出了比常人更艰辛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不好显现,更不好量化,不被人们所重视。也许,这就是草根与成功之间的差距吧。


职场火锅


讲两个有点意思的小故事。家里有个亲戚,姑且称之为吴小姐吧。吴小姐跟我一样,都是80后。她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辍学的原因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太贪玩,不去学校上课,就辍学了。

后来就浪迹江湖,亲戚朋友们给她介绍过无数的工作,她基本上没有干超过一个月的。我爸妈都给她介绍过好几次工作,基本上都是去几天就不去了。还有一次是去了一次就不去了。

后来她年龄渐长,结婚生子,丈夫也挣不着什么钱,所以日子过得很窘迫。15年年底的时候,我奶奶去世,我从北京赶回重庆。守灵的那晚,吴小姐跟我说:“我从小学习不努力,现在没本事,以后你要多帮帮我啊。”

我不置可否。后来每次见到我,她就要向我诉说她自己的生活多窘迫。我记得有一次,她在说完准备买iphone和浪琴表的计划后,再一次诉苦。我实在听不下去了,给她说:“你现在年纪也大了,当妈妈了,也成熟了,应该学会承担起责任了。现在好胳膊好腿的,应该去打个工啊,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说:“可是我去打工女儿怎么办啊?还不是怪我妈不靠谱,我没办法把女儿托管给我妈帮忙照料。”我:“你要实在不放心女儿,一定要带在身边,那你找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来做吧。”她又说:“做生意没本钱呀,我爸又挣不着钱,给不了我本钱。”我:“也不是所以生意都需要很大的本钱,有些生意启动资金要求也不高。”她说:“那你帮我找找这种项目吧,找到了介绍给我。”那天跟她没聊太多,因为每当我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吴小姐就会把责任推给除她之外的其他人。

许多人看到这里,大概以为会有转折了吧。以为吴小姐的命运应该会因为什么偶然事件发生奇妙的转折吧,可是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残酷和绝望得多。

直到今天,她还是没有上班,依旧过着窘迫的生活。

接下来讲第二个小故事。前两天,有个朋友给我说,他非常想去某一家公司工作,让我帮他把一下简历的关。我说好,你发我看看吧。于是他把简历发给我了。我看了一下,简历确实做得非常粗糙,好像58同城上招切菜墩子会收到的简历。于是我给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特意嘱咐:在网上找一些优质的简历模版,对照着好好改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说改好了,把改过的简历发我了。我打开简历看了一下,新的简历,除了格式略有变化之外,实质内容也就改了几行字,依然非常粗糙,依然像切菜墩子写的简历。明显也没参考过什么简历模版,就是凭自己感觉随便改了一下。说实话,我挺生气的。因为我是认认真真地给他提修改意见,他却一点不认真,做的事情全是在敷衍我,可是敷衍我完全没有意义呀。我们处理简历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要帮助他去找到一份他想要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都不认真,那旁边的人再怎么帮也是无用的。后来我说了这位朋友几句,第二天他认真又改了半天,再发我看时,简历已经改得很不错了。其实讲上面这两个故事,只是想说明,很多人的问题,看起来是技巧、方法的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态度问题。很多人对待自己的人生、事业、目标,真的不够认真和努力。

这些年,我也逐渐发现让我有点可悲的事实:写这么多文章,营销也好,创业也好,职场也好,能力成长也好,讲的其实是方法居多,但是这只能真正帮助到一部分人。能帮到哪一些人呢?就是态度积极,但是找不到方法的人。但是更多的人,其实不是方法有问题,而是态度有问题。但是我们假装没问题,假装在认真,假装在做事。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的度过每一天。

有句话叫做: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我们需要叫醒的,是那个装睡的自己。

我在读研究生时,上过一门管理学的课程,老师讲到两种人格类型——“自控型”(internals)和“外控型”(externals)。 “自控型”的人相信结果主要取决于自己,“外控型”的人相信结果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

这两类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

面对同一件事,“自控型”和“外控型”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考试考得不好,“自控型”的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者没有发挥好,“外控型”的人会觉得是这次题出得太难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控型”比“外控型”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比如前文所说的亲戚吴小姐,是典型的“外控型”,她会把一切的不如意,不管是不去工作,亦或是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归咎于外部原因,即“母亲不靠谱,没办法帮忙带孩子”,以及“父亲不赞助自己做生意的本钱”。而内控型的人不会这么想,他们会找方法而不是关注问题和责任本身。比如“跟母亲沟通带孩子一事”,或者“寻找资金门槛低的小生意项目”。就像同样是被女孩子甩,“自控型”的人会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外控型”的人会认为是女孩子太拜金、太物质。

前两天跟一个一起长大的老同学吃饭,聊起我一路以来的经历,从学校、到职场、再到创业,一直都很优秀。他评价了一句“优秀是一种习惯。”别人夸我我总觉得是恭维,后来回家后我仔细想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你总是以一个相对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能一步一步变得更好;如果你对于自己做人做事都没什么要求,或者停留在一个很低的评价标准,那现状只会越来越差。

为了避免这篇文章被人说成是励志鸡汤文,最后我再补充两个小工具吧。帮助大家在做人做事时,都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能有一个高的标准,能真正的实现自我驱动。

1

换位评价

很多人做事情,做了也就做了,不仅不反思和改进,甚至对于自己做得好不好都不知道。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要对自己做事的结果有一个评价。比如你修改了简历准备投递,你开了个餐馆准备揽客,你应该对你的简历吸引力和餐馆吸引力有一个基础评价。那么如何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呢?方法很简单——换位思考。比如我问前文所讲的那位找我改简历的朋友,他如果改完简历想一想:“如果你是HR,看到这样的简历,你会眼前一亮,让这位应聘者过来面试吗?”也许他就不会这么仓促敷衍了。所以大家做事情,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至少要做到基本满意吧。怎么衡量“基本满意”的程度呢?你需要换位思考一下:你改简历,至少要改到你认为面试官眼前一亮的程度;你开餐馆,打磨菜品、服务、环境,至少要打磨到“你如果是食客,也会有兴趣来光顾”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连“换位评价”这关都过不去,那就先不要把你的方案、产品和模式拿出来了吧,先做到自己满意再说。

2

动员

军队会在战前做内部动员。球队在重要比赛前也会开动员会。美国总统大选前,候选人也会在电视、网络上动员选民到现场去投票。

就连发廊的小哥小妹在每天营业前,也会在店长的带领下跳跳操,喊一喊口号。

“动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统一行动者的思想,提高士气,提高执行力。但是我们发现,在大多数团队执行重要任务前,其实是缺少“动员”环节的。领导可能就开个会,说一下事情,分配一下任务。最终事情失败,往往不是策略不对,而是参与者的思想并没有统一,行动的积极性也没被调动起来,计划没有被有效贯彻。同样的道理,对我们个人而言,自我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面临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也需要“自我动员”。

我们在“理性的层面”上虽然知道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无法在“感性”的层面上调动自己,这件事也很难做得好。所以如果我们真想做成一件事,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自我动员”。方法很多:冥想、自我暗示、跟成功者交谈、想想失败的后果、给自己写小便签,方法不一而足。不管你要减肥,升职加薪,创业,做副业,还是娶个漂亮老婆,在你为这些目标奋斗之前,记得做好自我动员,调动起自己的情绪。

结语

看过尔冬升的一部电影《我是路人甲》,讲的是一群混迹于横店影视圈底层的群众演员的生活。其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一个很鸡贼的群众演员,一到电影开拍,就偷偷找个房间去睡觉,也不要参加拍摄,等到当天收工,他也睡醒了,直接去领酬劳。当他洋洋得意地向其他人炫耀这一诀窍时,有个人站出来说他:“要是想睡觉的话,为什么不回家睡。我这么辛苦的跑到横店来当群众演员,不是为了找个地方睡觉。”

我觉得这句话其实适用于我们很多人。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像那个一到拍戏就偷懒睡觉的群众演员,这种做法看似能节约一时的心力,获得短暂的轻松,但是真的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还不如不做呢。你永远叫不醒那个装睡的人,但也许你能叫醒装睡的自己。


每天看一部电影


制定一个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奋斗,听起来仿佛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情。但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很勤奋、坚持不懈为了目标努力,但是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在进行一种“有害的坚持”。

根据大样本的研究,坚持不懈的人的确比不坚持的人成功的比例更大。但这其实是建立在,知道什么时候对坚持行为重新评估,懂得选择退出和放弃,而不是盲目地前行的前提下。

对于那些不计成本和后果,一味坚信自己会战胜失败的行为,

心理学家称之为“昂贵且有害的坚持”,这样的坚持降低了效率,增加了负担。

为什么说这种“坚持”是有害的?

有时候,人们陶醉在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里,误以为越勤奋,付出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到最后变成了自我欺骗,在头脑中制造出自己并不平凡(我是天选之人),或一定能够实现梦想(事业成功,成为人生赢家等)的幻象来

当我们对于坚持深信不疑时,就会从脑海中搜寻各种各样对它有利的证据,这时,我们会陷入一种自我欺骗,我们会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回忆和搜集细节,来证明自己的信念或猜测,忽略与自己想法相悖的信息。虽然这种自我欺骗并不是故意的,但它依旧偏离了客观事实。

这使得那些“盲目坚持”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正走在错误的路上,在做无用功。

那么,怎样评估你目前的坚持是否有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你是否能看到有好的结果的可能?

• 你在努力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成败与否的影响因素取决于他人?

• 是否因为你坚持的这件事,已经让你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变差了?

• 为了这件事,你是否已经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如果客观评估和内心的直觉都在告诉你,这件事不值得你再这样坚持下去,那么你可能是误用了你的坚持和勤奋。

而真正的坚持是聚集你全部的力量和注意力,抓住你所真正喜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放弃那些在你掌控范围之外的事情。它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你能够把握节奏,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退出。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一直都在奖励坚持,惩罚放弃,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放手。而偏偏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放手的人才能过得好这一生。

以上。

上一次你坚持了很久的是什么事情呢?当时结果怎么样?希望你可以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Lucas, G. M., Gratch, J., Cheng, L., & Marsella, S. (2015).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Grit predicts costly persevera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59, 15-22.

Rizzo, A., Buckwalter, J. G., John, B., Newman, B., Parsons, T., Kenny, P., & Williams, J. (2011). STRIVE: Stress Resilience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a pre-deployment VR system for training emotional coping skills and assessing chronic and acute stress responses. Studi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173, 379-385.

Williams, L. A., & DeSteno, D. (2008). Pride and perseverance: the motivational role of prid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4(6), 1007.


知我心理学


看到这个问题我真是太感同身受了,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非常老实、善良的人,从来不会骗别人,也不好意思亏待别人。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宁愿自己辛苦点,多花点时间,也要做到无可挑剔,觉得一定要过自己心里那关。和他一起进入装修这行的人,比他赚的钱多很多。

为什么?因为别人总想着速战速决,大概弄一下就行了,但是我爸总是想做的细致点。

现在进入公司了,只负责装修的部分,家具啥的是公司负责,结果因为公司的家具没有装好而过了合同的期限,要扣我爸的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后存下的钱也没多少。房子买不起,车子也买不起。

现在这个社会的很多人大抵也是这样,看起来勤勤恳恳,却仍然得不到高回报。

我想要么是还不够勤奋,要么是勤奋创造出来的价值太低了。很多体力劳动者,他们付出的并不少,但是他们所得却是很少的。但是脑力劳动者呢?可能一篇文章就有500元稿费;一个课程就可以卖出几万的单子;一个科研成果就更有价值了。

富人整合资源,而穷人则更多的是出苦力。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生怕麻烦了别人,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做。但是我忘了,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你今天找别人帮忙,别人愿意帮忙,你就多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下次别人找你帮忙,你帮了他,你们之间的链接就会更加紧密。大家互帮互助才能走得又快又远。

综上所述,看起来勤奋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勤奋,即使真正勤奋的人,可能也是低质量的勤奋。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就要付出更多的东西。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在我身边就有你们看起来看起来很勤奋却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就在去年,家里来电话,明哥要来深圳了,让我帮忙照顾一下。


明哥是我儿时如影随形的玩伴,但在小学,我们俩的人生开始背道而驰


7岁,明哥去了地区分配的公立A小。我去了姨夫在教的私立S小。我们开始日渐疏远


13岁,我在家人的提耳面命下通过提前招生考入本地著名的私立S中,我在繁忙的学业中渐渐忘却明哥


16岁,我依靠S中的强大师资考取本地唯一的省重点S高,在茶余饭后家人谈论起明哥去了学习不好去了包分配的中专


19岁,我在高手如云的S高中夹缝生存最终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毕业去了一所律所实习去年我去车站接明哥,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来深圳,他一脸憨笑说听说深圳工资高生活也好点。我苦笑


我以为幼时的冒险经历至少能够给予我们一点点共同点,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和明哥接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才知道,我们确实不在一个世界了——彼此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7岁那年到如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问明哥想要找什么工作,他说只要工资2500就够了,端盘子洗盘子收银都可以,最好是工厂,但要包吃包住,之后的日子实在不愿麻烦我这个同乡玩伴。


明哥的学历和技能让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去餐厅洗碗、只能去超市当收银员、只能进血汗工厂11小时重复机械的劳动 我在招聘网上帮他找了一份实习2700转正3500工厂的流水线普工,一天11小时,平时加班工资150%,周末加班工资200%,一线的工人甚至能拿到4000的工资,比我勤奋多了不是吗


日子就这么过去半年,在一次过节一起老家的途中我忍不住问他,明哥你真的只想一辈子都拿三千五的月薪度日吗,明哥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的对我说“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反正我的父母也是这么过来的。”二十几岁,就怀着这种心态度过余生。这种生活态度,是我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


两班倒11小时40度的高温,车间没有空调,只有排气扇,重复的劳动,长袖长裤的工作服。多劳多得,不怕吃苦,就怕没活干。


勤劳吗,勤劳;底层吗,底层。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流水线工人因为扭钉子快而被提拔做经理的


没有宽阔的眼界,没有高超的技艺,没有丰富的经验,再勤劳,也是别人口中很勤劳但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有许多普通到最普通的人,他们普通的父母没有为他们争取最丰富的资源、没有教会他们要一技旁身、没有提耳面命地教他们要把人生最宝贵的十年用来升级,而不是给老板做重复的体力劳动。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是学生,请你用功读书,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上或不上大学都不能限制你能走多远,但决定你的生活最底线——是血汗工厂11小时倒班制工人还是朝九晚五生活规律小白领。


如果你没上大学也没关系,在社会里摸打滚打学习的这些年里阅历是你最大的优势,学习不只是指你初中令人昏睡的教科书,而是学习识物待人,学习一门专业的技能,厨艺、汽修、机械维修....如果还心有不甘,熟悉摸熟某行业后可以尝试开一间只属于自己的门店。我的不少初中同学走这条路,其中初中一个和我很熟的朋友脚踏实地从三年打工两年开店,那家伙上个月在朋友圈晒出了他的宝马三系


共勉。


闲蝉24


勤奋,不是你有多少辛苦就埋怨自己的付出。如果你找到了一条治富的路,你当然可以一帆风顺地成功。否则无论你付出多少勤奋,也只是锄禾日当午。其实古语并不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每天为按时上下班而苦恼,把目光投向别人,只是自寻烦恼。

曾经有个同学,辞职在家,后来实在没办法,卖了自己唯一居住的房子,背水一战,做起了生意,居然成功了,今天可谓腰缠万贯。别人能发财,自然有能发财的胆气,不能因为自己干工作辛苦,就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和老板一样的待遇。你就是个干工作的人,你不辛苦,能干什么?恐怕连温饱都困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人家没出力,因为有胆识远见,面对机会,不怕失败,敢尝试,你行吗?前怕狼后怕虎。不要怨天尤人,一个甘于现状的人,不应该不平衡。天上掉馅饼,都砸不到你,因为你正在为别人工作。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你害怕风险,就该永远的平常心。买房,买车,不是唯一的追求,你真是一个在乎买房买车的人,就该干点与理想有关的事。

老板今天的装,张扬显摆,也是从装孙子做起的,人家成功了。认为自己每天辛苦,没赶上别人的人,或许看到那些失败者,又嘲讽别人,庆幸自己没有和他们一样摔跟头,暗赞自己的雄才大略。人总是觉得天下好处,应该归自己,只想守株待兔,天明开门,看到几个亿在自家门口。上写:送君薄礼一份。人家有房有车,你为什么没有?是怨没扶贫吗?要问自己问什么。你只想出力挣钱,出力又说辛苦,你可以不辛苦,可以做大爷,是你自己不愿意做,因为你最了解自己。得到自己应该的一份,不能嫌少。不是你做地产商,把房子卖给了别人,自己没房住。你没钱买,因为你干的是没钱买房买车的活。你自己选择温饱的路,就不能发唠叨,认为自己埋没了,自己应该多房多车才对。辛苦挣钱没什么不好,苦点好,做个苦人比做个富人难,谁都可以做富人,不是谁都做得了穷人,安心做穷人,是一种品德,有人做不了多久穷人,就没人品,没良心,坏事做尽。人一生很短,别计划太长的路,开心快乐,才对得起自己,这社会,就无法攀比,别人多少亿,都不如我们的月薪,世界那么大,活的是自己,别人如何,与自己无关。


白这个颜色


也就是在问:许多人很勤劳,为什么没钱?或钱不多?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很勤奋但又挣钱少的人,从小的方面讲有个人因素,(如浮躁、无知,疾病、天灾、人祸等。)从大的方面讲大多数人是因为缺乏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包含三大类:一.财富资源;二.人脉资源;三.智力资源。

财富资源就不说了,底层的人缺的就是这个。

人脉资源,人脉广信息就多,渠道就多。良好的人脉资源是可以转化为财富的,比如你有一些做官的亲戚或好多做生意的朋友,那你积累财富的速度就大不一样了。

智力资源,聪明的大脑本身就是财富,俗语说,力大养一人,智大养千口。聪明的大脑可以利用机会,创造机会。更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创造价值。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都被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同理,大多数的优质社会资源也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普通平民百姓,许多人因为没有好的人脉资源与智力资源,所以只能长期从事一些简单粗放的工种,体力付出多经济回报少,虽然很勤奋,但也挣不了多少钱。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借增广贤文中的两句话:(人脉)欲昌和顺须为善,(智力)要振家声在读书!

个人看法,不可能全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道由悟达


社会结构决定了底层必须是多数的,那么很多人很努力了依然是底层,说到底就是2个人生转折点没有抓好

第一,高考,人生爬出底层的最佳途径就是高考,高考考的好的就两种人,一种天才,不用怎么学就是成绩好,简单说就是智商高,另外一种,18岁以前就明白了刻苦,努力的方向,至少比一般人更早的明白了学习受益终生,因此这两种人爬出了底层,可以说9成以上名校211,985毕业的都会进入中产阶级,那些高考不努力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爹妈基本永远底层了。

第二,30以前找工作,工作路上最重要的是找到伯乐,自古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想要爬出底层就是要跟对人,尤其是你没有好学历好爹妈,那么跟对人绝对比努力工作要重要一万倍,这里要说下,人类的情感,首先,情商高爬的快,比如同样努力工作,有人逢年过节都去看领导有人就知道苦干,这就是区别,就算比你干的差但人家会来事你就只能底层了。其次,有了伯乐就要更加努力学习,没有伯乐前要去学一门技术,这是你找伯乐的敲门砖

最后,自主创业,这种人运气很太好,比如早年的淘宝,一大批底层马上进入中产了,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想要爬出底层还是老老实实读书吧,不然你未来在如何努力都是白费


每天一个靠谱回答


都在说虚话,我讲真例子。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的父母亲,说句不好听而又心疼的,就是努力了大半辈子还是在社会底层的。

父母过几年就六十了,现在还在打工。除了自己家的房子,以及养大我们三子女,一点积蓄都没有,好在身体都还安康。父亲去了深圳,做的都是些洗碗、酒店清洁工、晚班保安等等又累又不讨好的活;母亲在人家的制衣厂,每天勤奋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加班,薪水就两千出头。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做过,开成衣间、摆饺子摊、开夜宵铺、开台球室什么的,什么都努力过都尝试过,老了老了还是一点积蓄都存不下来,生活还是如此着力。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父母是这种情况......多少农村、城镇、城市里还有千千万万这样勤劳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这是为啥?你们都以为只是个人问题吗?那千万人之中就没有聪明人了?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导致了这个勤而无用:

一、贫富差距悬殊,富人和穷人的劳动收入差距太大了。看看那些像我母亲在工厂、流水线上的人们,真是在以时间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是隐形的被剥削的血汗啊;

二、阶级壁垒坚不可破,底层要往上走,文化学历是一条捷径,但是上一辈人早过了读书阶段啊,这条路一切断或者没走好,那代价可能就是一辈子了。还有无数的年轻人,工作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想到社会这么残酷啊,可是也都没后悔药;

三、思路决定出路、视角决定成败,底层的人们本来视野就狭窄,身边的人干的这些活,那自己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没问题,于是就步入前尘,虽然自己付出了相同甚至远多于其他人的汗水,还是只能得到浅薄的收入。那些不出卖劳动力的高收入、高利润行业和圈子,基本碰不到、想不到,想到了也进不去......

答案大概如上,当然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是说实在的,我觉得学习是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的人都应该有的一项能力,这个学习不单只是学历上的,应该是整个人生的,学习怎么往上走,学习怎么让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学习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加入学习、加入思考的勤奋才可能是有用的,才不会“看起来勤奋但永远在社会底层”。

诸君共勉。


众需友


你们认为世界是公平的吗?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个伪命题,说他正确也好,说他错误也罢。只不过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努力会成功吗?答案也是一样,会或不会,都是正确答案。

很多的打工者,他们其实只能算是在“承受”自己的过去;他们的努力,只是为了收获体力工资罢了。

一个人从你出生,你生存在什么家庭中,就会承受什么样的教育。你读完小学到初中,你会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选择。是读个普通高中,还是中专、重点高中,还是弃学出去奋斗。


一个读完初中出来的小伙,他不能找到什么体面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低端、体力的工作,他可能会去餐饮端盘子;可能去后厨打杂,可能去干工地活搬砖。

也可能进入一个工厂,拿着俩三千的工资。每天早出晚归,害怕迟到被罚款;连请假回家过年,都要跟求大爷一样,请求领导批准。住最差的房子,吃最差的食物,买最差的衣服、鞋子。

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双休日。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下班回来,看看电视,打打游戏。他们都以为自己很努力,一年下来都是在工作,也能带几万块钱回家。但是一年又一年,你发现物价上涨太快,你的工资却没怎么涨。

感觉自己虽然很努力了,却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还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很多一家几口人,一起工作存钱。但根本经不住花销,娶个媳妇或买套房子,基本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底层人的存款,可以说这么说,根本入不敷出。万一你父母生病了,治病要几十万,只怕你先崩溃了。其实努力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努力的方向错了,你是为最底层的工作努力。

但别人是为生意努力,为未来努力。可以这么说,你的努力是在给老板努力;而有钱人是在为自己努力。甚至他们比你们还要努力,你每天上最多上12个小时的班,偶尔加个班。

但是赚钱的人一天干16个小时,只维持基本的8个小时睡眠,偶尔还有三天总共睡5个小时的记录。可以这么说,未来的贫富差距将会更大;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创业者可以说是富人的雏形,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项目努力;而有些人就想睡觉,越睡越懒,自然越变越穷。创业者虽然多,但是成功的还是少数人,因为坚持的不多。而很多人也因为想创业,而又没有机会、项目,所以他迷茫!

更多创业项目资料、经验我会分享到盆友圈(公众号)创业密码舒,大家可以找我交流,谢谢大家,祝大家发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