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有效需求原则:就业理论和可富而不富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有效需求原则:就业理论和可富而不富

一句话导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章有效需求原则在一个假定条件下对就业理论进行了简述,并就可富而不富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假定:货币工资率不变,每雇用一人其他要素成本都不变(这些假定只是为了行文方便,以后将取消)。

就业理论简述

就业量增加时,总真实所得也增加。

总真实所得增加,则总消费量也增加,但不如总真实所得增加大。

如果整个就业量,都用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增加量上,则雇主们会蒙受损失。

所以,要维持特定的就业量,就要求当前投资量必须足以吸收在该就业量之下总产量超过社会消费量的部分。

如果投资量小于超过部分,则雇主的收入不足以引诱他们提供该就业量。

因此,设社会消费倾向不变,则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决定于当前的投资量。

当前的投资量取决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又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表和贷款利率的关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有效需求原则:就业理论和可富而不富

所以,假设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不变,则就只有一个就业水平与均衡相符,在其他任何水平,总产量的总供给价格都与总需求价格不相等。与充分就业相吻合的有效需求只是一个特例,只有当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之间有一种特殊关系时,才能实现。

可富而不富

只要有效需求不足,则就业量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中止而不再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常常阻碍生产。

社会越富,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差别越大。贫穷社会,产品的大部分都用于消费,只要少量投资,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而富裕社会不仅边际消费倾向较弱,而且因为资本积累量已经很大,除非出现利率迅速下降,否则继续投资的吸引性也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