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你能想象一下英国学生什么反应吗?

不提王旭


中国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数学教育,经过历代教育研究者的整理与创造,制作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教材。比如中国的九九乘法表,恐怕只适用于中国人,翻译成英文则没有目前的记忆效果。

而英国的数学教育现在是什么水平呢?据14年的调查统计,因为民众的基础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一年损失了200亿英镑。在英国,数学水平高的人群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只有少部分数学家和研究者精通数学。而民众的普遍基础数学水平较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算术能力。甚至有传闻,英国人连自己的工资单都算不明白。

笔者认为,英国要想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恐怕要先翻越两个大障碍。首先,中国教材根据汉语的特点编写,用汉语来学琅琅上口且形象容易记忆。这就意味着翻译给英国学生使用时,极大地考验了翻译者的功力。不仅要翻译准确,还要翻译成符合英语读写的习惯。

其次,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中国学生从小就受到熏陶,用中国教材则不会显得过于突兀与仓促。而在英国,突然实行中国教材,且是大范围的,极易造成囫囵吞枣,甚至吃不消的状态。倘若英国教育工作者能根据本国学生情况稍作改编,想必效果也会更好些。


决胜网


英国人的数学水平如何?

首先讲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2015年时,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北部恩菲尔德一所学校做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演讲时,被记者提问“9乘8等于多少”时竟然如下回答:

也就是说前英国首相不知道8乘以9等于几,当然首相不知道还情有可原。当时的教育大臣摩根被问及“11乘12等于多少?”,她表示“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

从以上个例不难看出,英国的数学教育的确存在严重的问题。据14年的调查统计,因为民众的基础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一年损失了200亿英镑(1700多亿RMB)。教育学家表示,这样下去,他们连自己的工资明细都看不明白!

英国经济学家凯伦·汉考克说:“几乎一半成人的数学水平和小学生相当。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这一结果令人震惊。”然而,英国人对数学能力差往往“不当一回事”,多数人既不承认也并不觉得有所惭愧。

虽然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儿童在小学毕业前,都应该学会12以内的乘法表。但由于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里朗朗上口、精悍短小的乘法口诀如果用英文翻译出来显得格外冗长,这也是鲜有英国学生背乘法口诀,老师也不会强制学生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数学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中国的九九乘法表,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来的。没有汉语功底,用英语来背乘法口诀,恐怕会自己把自己绕晕了。

在中国有这么一说:要是语文不好,其他课程也就跟不上。要是数学不好,那你的物理化学也就学不好。

中国的教材,都是按照汉语的思路而成形的,只适合汉语体系的人;而英语和汉语,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语言体系。

在中国,只要你能读懂4000个汉字,你就能读懂各种科技文章。一本《天功开物》就包罗万象,用的就是那几个汉语词汇。造船的可以看懂做衣服的工艺,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能看懂火箭的原理。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而用英语来表诉就很难做到解词达意。

英国要照搬中国的数学教材,英国的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好玩,到最后不免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知留学


非常凑巧的是上周我正好去上海师范大学参加名为“凸显师范特色 上海师大‘卓越教师培养’的媒体交流会。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学院负责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所以我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一下情况。

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是有原因的。近年来,向中国看齐已经成为了世界发达国家教改的时尚。因为上海学生在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连续获得第一名,上海教师在国际教学评估项目(TALIS)中也履获鳌头,引发世界普遍关注。上海的蔷薇小学是闵行区梅陇镇南市郊接合部的一所普通小学,却作为“上海秘密”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以蔷薇小学管窥中国,称中国过去30年在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终于要获得回报了!后来,英美两国多次派遣中小学教师前来中国观摩,试用中国的数学课本。

目前中英双方已经共计互派中小学教师548人次,并且通过数学教育理论研讨、浸入式教学交流、课堂模拟教学、实地考察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了中英数学教学交流的深入有效开展。上海数学教师在英的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因为较强的“实战性”、“针对性”而受到了英国师生的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英国学生定制了一套12乘以12的特殊乘法口诀表,中国教师的优异表现也引来了英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科坛春秋精选


一个数学门外汉的另类回答:

我这种文科出身、有对英国不很熟悉的人本来没有资格讨论这个话题,但是由于恰巧我在自己的学校听过一次印象极其深刻的讲座,就根据讲座人的意思来说说吧。

讲座人是大名鼎鼎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菲尔兹奖得主。据认为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记者邱教授开头大讲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似乎与数学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他是绕了一个弯子来批评应试教育。他后来也讲到,他在哈佛收过不少中国大学毕业的数学天才,奥赛冠军不在话下,可是似乎一个都没有成才……

邱教授讲广义的文化,大概是说你首先不要太功利,祖宗的好东西能学都要学一点。如果光知道背书背题,急吼吼地要出人头地,那只能在盛行一考定终生的地方一时吃得开,而不大可能成为大师。所以他讲座的部分,本来与英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么怎么扯上英国的呢?是在提问环节,一名灰白头发的男性提问者说,邱先生,你始终没有提到英国的教育,在我看来(他应该是英国海归),英国也不错哦,是不是看低了?言毕周围掌声一片响起。

邱先生在倾听时眯缝着双眼,我以为这个问题会给他的回答多少制造点困难。提问完毕,邱先生缓缓地说:我每年负责国际生招生,别的专业不清楚,但我发现如果说美国的数学苗子是数以百计,那么英国是数以个计。

如此悬殊的比例?是的,确定无疑。那么原因何在呢?邱先生说,因为英国和东亚国家一样,大学分科过细……这就回到了他讲座的主旨:通识(博雅)教育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至关重要。

邱先生接着还指出了英国大学教育的另外一个弊病:本科三年,学制太短。这样说来,除了少数天才和尖子,总体上英国的理科教育很可能就不如中国了。

在我所听过的各类讲座中,邱先生的讲座是我少有的站着听完的,而且最后的问答环节更令我眼界大开。诸位以为呢?


展江


题主的三幅图中,第一幅其实来自于BBC的一个纪录片,2015年播的,现在已经有了中文版,叫《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片子基本也能回答题主的问题。

英国人这个群体,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虽然说现在英国有些没落,但纵观历史,这个民族是非常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经验的。有的人会说大和民族也是如此,岛国都有这个特点,但其实不对,英国向其他国家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态势,而日本则是被动的。这在一些政治事务上体现得更明显,比如亚投行的事情,美英同盟比美日同盟更坚固吧,地理上日本比英国离中国更近吧,但英国成了欧洲第一个跳反的,而日本铁了心不加入。所以,英国开始使用中国数学教材,我们千万不要去嘲笑,也不要因此感到骄傲,相反,我们更应该敬佩英国人,同时也要保持警惕,毕竟一百多年前让中国陷入苦难的导火索还是英国。

回到题中来,很多人会觉得,中国人数学天赋好,是种族天赋,或者是因为汉字单音节的加成,所以英国人就算照搬中国教材,这帮英国学生也会水土不服。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也就是哄自己开心,咱不妨想想看,欧几里得几何在欧洲流行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几何方面做出了什么?

当牛顿与莱布尼茨搞出微积分的时候,我们又做出了些什么?

事实上,把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都罗列起来,无论是中国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和英国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英国人数学不如我们?

当然,这也不是妄自菲薄,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几千年没有灭绝,这不是偶然的。之所以此前数学不好,主要是在科技树上点错了方向,等到我们回过神来了,知道往哪儿使劲了,后来居上也就不稀奇了。

如果看过开头说的那部纪录片,就可以看出来,英国人现在输在方法上了,老师给学生的自由度太大,教学难度以班上最次的学生为参考线,导致一些数学原本可以很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中国老师去了之后,从每个班随机挑了一些学生,凑成一个新的班级,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每门课都有提高,特别是数学课,因为中国老师擅长的是填鸭式,教学难度以班上最优的学生为参考线,虽然有一些学生会因此丧失兴趣,校长此前还有些担心,但是更多的学生可以因此学到知识。

所以,学生什么反应,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英国的老师该怎么反应,如果只是换教材,但是教学方法不变,其实并没有多少用处,全世界的数学都是一样的,1加1等于2,我们再怎么中国特色,也不会说1加1等于3,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感谢过去被吐槽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现在来看,其实是非常成功的,并不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分子美食家


英国的小学生一定非常痛苦。

由于英国的小学生以前普遍没有接受如此大强度的数学训练,因此肯定吃不消!而中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却知识点较多,训练强度较大。指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传承下来的松散式教学的小学生,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从前几年英国人邀请中国教师去课堂授课的情况看。英国显然是受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近几十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刺激,痛定思痛,决心从学习中国教育对学生的严格、持续的培养带来的稳定高水平的人才储备,从而有力的支撑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反观,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无论其教育模式还是国家建设模式,其实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全世界人才的抽水式、竭泽而渔式的吸取,从而保证各个行业都有全世界人才的支撑。这些都是中国和英国这样的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无法学习的,因为保持传统和完全包容世界各地文化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而中国这样重视教育,通过首先发展教育来提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面实力的途径,其实也是英国自1600年以来迅速崛起,并于1800年后逐渐成长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途径(据说英国当时采用考试选拔公职人员的做法也是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

因此,英国小学生经历这个阵痛是值得的!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体育类似,如果从小不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到了一定年纪,可能你再想从事这个体育项目,你的肌肉、骨骼等已经再也不允许了!数学等学科也是这样,虽然国内一窝蜂式的提早进行所谓奥数等培养、有揠苗助长的倾向,完全不可取!但是,像英国很多学校完全放任学生,在学生思维发展关键阶段,不进行必要训练,也是完全不对的!很多学生的数学习都被转移到大学里,造成很多英国学生在大学面对高等数学这样的科目时,就是无尽的噩梦!这也是很多英国大学的理工科甚至金融等学科都被印度人和中国人所把持的主要原因。


总之,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虽然对小学生来说会经历阵痛,但是还是值得的!


地震博士


毫无疑问,英国学生会觉得很难。但认为中国数学教材会有效提升英国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可能会太过理想化了,而据此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要大幅好于英美,也多少有失偏颇。实际上,中国与欧美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上的差距,是双方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理念和学生追求的结果。

首先不得不承认英美学生数学水平差劲。学校肯定是不会教乘法法诀的,几乎很难看到美国学生会背这个法诀或者各种公式,想来英国也差不多,难怪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搞不清“9乘8等于几”,教育大臣不会“11乘以12”。但另一方面,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栋先生则在抱怨中国的应试教育没有培养出数学天才。这种迥异的差距表明,不能简单地用数学验算能力来判定数学教育的成败,特别是在计算机越来越取代人们自身计算能力的情况下。

中国教育强调熟练地做题,这样,背诵各种法诀 和公式就成了基本要求。不能因为做题的目的是参加高考就简单地把这种教育模式贬斥为应试教育。实际上,恰恰是这种背诵和演算能力,让中国的工程师在涉及数学的工作中具有了极强的遵守、模仿和执行能力。但到了能进入哈佛就读的博士生层次中,这种方法就妨碍了具有高度创意的数学人才的出现。但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其成就毕竟主要不是靠学术大师们实现的,而是依靠着大量的工程师和技工。

反观英美,从来就不鼓励背诵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数学上)加上两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本土数学人才既有限,又没有外在压力导致人们刻意学习数学。然而,宽松和启发式的学习氛围却刺激了真对数学感兴趣的学霸按照自己的兴趣雕琢学业。

正式由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引进中国的经典数学教材给英国学生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由于这个教材终究还是选修性质,所以很难指望英国学生对其报以热烈的掌声。


科学时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是BBC的一个纪录片啦,叫《中国老师来了》。

毋庸置疑的是,很多英国学生头都晕了。

但,这并没有什么让我们觉得自豪和骄傲的。因为当你去菜场算账很厉害的时候,这就是数学对你最大的价值了。

即使英国首相不能一瞬间说出8乘以9等于多少,但这不等于他就不如我们普通人。

术业有专攻。

我们中国人有着学数学的天然天赋,而且全民很认真、努力,我们就很容易买个96.98元的东西的时候,给别人一张一百元、一张5元、一张2元。

可是英国人做不到、欧洲人觉得丈二摸不着头脑,这就意味着我们更优秀了么?

这只是习惯问题。

当牛顿与莱布尼茨搞出微积分的时候,我们毫无建树。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服软的小软


一提起数学,许多人一定感到很头大,避之唯恐不及,多少同学最后被逼得“弃理从文”。回想小时候,死背公式、拼命做题的岁月实在是太可怕了,要是背不出乘法表,还要被老师和家长骂呢...

曾几何时,年幼的我们多么希望可以到国外去,听说那里的小朋友上学特别轻松,作业也不多。现在,我们可以不用做白日梦了,因为他们的好日子终于要(dao)(tou)了。

3月14号,伦敦书展上,英国的出版社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了协议,对上海基础数学教材进行翻译,预计在今年九月份出版,并在全英范围内的小学推广应用。

大家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诧异,以前不是说我们是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说我们中国学生都是考试机器吗?现在却要学习我们的教育方法,打不打脸...

可是英国是真没办法了,他们国民成人的基础数学实在是太差了。据14年的调查统计,因为民众的基础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一年损失了200亿英镑(1700多亿RMB)。

也许你会觉得很夸张,怎么会这么多。很简单,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最典型的就是下面这个...

3磅一个3个12磅,我们体育老师都教不出来这样的,如果都这么买卖东西,不亏钱才叫见了鬼啊!

教育学家还表示,这样下去,他们连自己的工资明细都看不明白...

面对公众的质疑,万般无奈下,英国政府只能赶紧寻找提高小学基础数学教育的方法,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基础数学在世界领先的国家,中国

之后,英国陆续派他们顶尖小学的校长来中国“取经”,观察中国小学的教学方式。其中有一样东西竟然把他们震惊到了,乘法表

是的,乘法表并不是全世界都学的。九九乘法表出现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如今英国的小学生们也要背起了。感觉再过不久这东西在英国会变得畅销起来...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伦敦的一所小学进行演讲时,有记者问了他一个数学问题,他却拒绝作答。你会以为是什么难题,其实这个问题是:8乘以9等于多少....

卡梅伦说自己只有陪女儿上学的时候,才会去看乘法表。意思就是平时没事谁会记得这玩意儿。所以还是不回答比较好,万一说错了就糗大了,毕竟当时还是一国首相...

后来他们的教育部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被主持人问到了数学问题,11乘以12等于多少,她不答。行,有点难,那换一个,问她7乘以8,她还是不答。总之一句话,你们尽管问,我要是答了算我输

首相和教育部长的乘法都算不溜,这可以说是

相当恐怖了。种种的现象也引起了英国社会对自己教育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5年BBC还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邀请中国老师来英国的中学进行授课,与英式教育来了一场为期四周的对决

在这过程中,中国老师负责的班级完全实行国内的教学方法,严格强调课堂纪律。穿校服,做早操,课间做眼保健操,甚至还要升国旗,几乎和国内一模一样。

结果当然也不出所料,不论在单科成绩还是平均分上,中国老师所带的班级都要明显领先于其他班级,而且这仅仅是四周时间的成果而已...

既然中式教育更加有效,那就学!这几年,英国一直派教师到中国的小学

做交流,同时还邀请中国老师去英国进行授课。

去年,英国学校改革大臣说,“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国的标准教育模式。英国宣布将投资4100万英镑来支持中式的基础数学教学,并且让全英国8000所小学,相当于全国一半数量,进行上海模式的数学教学,已经有数百名英国老师接受了训练。

通俗点来说,也就是英国的小盆友们以后也要不断地做题刷题做题刷题...直到他们完全算得滚瓜烂熟为止。

而且报道还称,上海15岁学生数学水平要领先英国3年!英国听了当然也着急,于是就辛苦一下孩子们,不仅限于

背九九乘法表,而是致力于让他们背下12*12的大表,都是为了你们好啊。

对此我想说,其实你们的野心可以再大一点~

中国的基础数学比英国好,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严格的教学方式

,但也有一部分先天语言优势的原因。道理很简单,你用英语念一遍乘法口诀就会发现,根本不顺嘴!

随便给一串数字,你会发现中国人背下来的速度普遍要比英国人快一些,这就是因为我们中文数字的发音要比英文容易得多,这也就使得我们的“数感”相对好些。记得快,算得多少也就快了一点。

但说到底还是要多做练习,算得多了,自然也就熟练了。可是对于英国民众来说,这太难了,他们普遍太依赖计算器,不管是多少,全部用计算器来算。

想当初,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都严禁带计算器,即使让带,考试前监考老师还要检查上面写没写公式,而英国许多学校都直接在卷子上给你公式...

脑子一直不用,算数能好才叫见了鬼。看看市场卖菜的大妈们,算数一个个比我都快,自惭形秽...

不过,英国的小朋友们再也不用为此烦恼啦!中国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正在强势袭来,做他个七八本,保你算数算得比你爸爸妈妈还溜!

真是衷心的为英国的小盆友们感到高兴,终于不用重蹈前辈们的覆辙,从此摆脱了数学魔咒。不多说了,来,快把这套题做了。

在此也提醒一下英国的老师们,为了学生们的未来,请让他们把书后答案撕下来上交

据说,在看到中英教育交流的成果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其他国家也纷纷来向中国“取经”,阿联酋、马来西亚、肯尼亚等等。

所以,国内的小盆友们啊,不要再羡慕啦,大家都是一样哒,

同一个世界,同一套数学题,安心写作业吧~


英国报姐


你以为他们会喊苦喊累?真是天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似乎都觉得国外的学生在学校就是放飞自我,上课怼老师,下课开party,闲来无事还谈谈恋爱。

就像BBC拍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中国学校》说的那样。

有些不知情的中国人对这种学校美其名曰“素质教育”……

胡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吐槽好。

就拿问题中提到的英国来说,这次翻译过去的数学教材也不过是中小学的数学教材。

有的网友还在畅想“水池同时放水与排水,多久能灌满”、“两人不同速度前进,多久能相遇”......我们童年的这些梦魇,终于要去“祸害”英国人的童年了……

其实,人家只是为了提高公立学校学生的基础教育的数学水平而已。

英国的教育水平其实没那么低,也不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比人家高。

胡哥在以前的问答中就提到过,国外的教育分公立和私立。

公立学校资源有限,都是50人的大班,老师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也不行,学生的纪律也堪忧。比如前面提到的BBC纪录片,这绝不能代表英国教育的现状。

但一些国内媒体就拿这个做文章,搞得好像英国的教育不行了。

私立学校就不一样,这里作业多,规矩多,教学质量也领先公立学校好几个等级。当然,收费也贵。

好的私立学校老师是剑桥牛津毕业的,学生都是寄宿制,严格一点的学生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比如伊顿公学。

所以,英国照翻中国数学教材,英国学生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对于那些放养的公立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个噩梦,但并不要紧,不学还是不学,你老师能怎地?

对于那些从小严格管理的私立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也问题不大,因为他们从小学到的数学知识已经超过这些从中国翻译过去的课本了,说不定还能轻松一点。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