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周边有哪些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周边有哪些民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但也是各民族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时期。各个诸侯国在中原大地上相互攻伐与兼并,而周边的其他民族也趁势崛起,甚至形成了“南蛮北狄相互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那么当时中原王朝周边都有哪些民族呢?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周边有哪些民族?

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我们现在的观念是迥异的。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制九州,列五服。《禹贡》中说:“五百里甸服,百丽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栗,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以王畿为中心,向外一次划分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然后又以中原为中心,将各个方向的其他民族分别划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蛮夷戎狄”并非是四个民族,而是对四个方位的各个民族的统称。

东夷,为中原王朝以东各个部落的称呼。古时东夷主要有九种,分别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和淮水地区。西周时期是周王朝的主要劲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东夷部落都被中原文化同化,或者被齐鲁楚吴等国兼并,夷夏间的差别也在不断消失。

西戎,是中原王朝对西方各民族的称呼。戎族部落也分为许多种,有山戎,犬戎,阴戎,义渠,楼烦,林胡等。西周后期,春秋前期,戎族的实力十分强盛,其中犬戎部落攻入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迫使周王朝东迁洛阳。秦国,晋国也不断受到西戎各部落的侵袭。但经过了长期的攻伐战争,义渠,大荔等部落相继被秦国吞并,林胡,楼烦也被后来的赵国兼并,西戎的势力逐渐衰落下去被后来的羌族部落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周边有哪些民族?

战争

南蛮,是中原王朝对南方个部落的称呼。长江中游地区的被称为荆蛮,长江中上游有庸,濮,巴,蜀等部落,长江下游的被称为百越。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庸,濮,被楚国吞并,巴,蜀等国被秦楚瓜分,长江下游的百越一部分被楚国灭亡,一部分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国。

北狄,是中原王朝对北方各民族的称呼。北狄部落众多,势力较强的主要有:赤狄,白狄和长狄,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河北等地。北狄强盛时期曾一度到达中原腹地,后来赤狄被晋国击败,一蹶不振,白狄也在长期战争中被迫东迁,后来在河北地区建立了中山国,在战国时被赵国吞并。

不管是“东夷”“西戎”还是“南蛮”“北狄”,都与中原各个诸侯有密切的联系,也参与中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各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不断的融合,最终成为了华夏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