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久久為功又一春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七月的右玉,綠海盪漾、滿目蒼翠,幾十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美得讓人心醉。站在一望無垠的油菜花田,置身於綠色海洋裡,徐徐微風拂面,攜來陣陣花香,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就在這塊近70年堅持不懈植樹造林,讓風沙成患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塞上綠洲”,同時孕育形成寶貴右玉精神的熱土上,如今正經歷著一場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隨著2018年高考成績的揭曉,右玉縣教育部門及時發佈了該縣高考大捷創造佳績的消息:全縣高考文史、理工類考生(含藝體類考生)二本B類以上達線總人數226人;右玉一中文史、理工類考生(不含藝體類考生)二本B類以上達線196人,其中228班學生胡宇強以653分創造了建校以來的最好成績。

成績一公佈,全縣人民沸騰了。

“我的家鄉,美麗的右玉,教育步步高昇。”

“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感謝所有老師努力付出!讚歎所有學子自強不息!家鄉越來越好,右玉一中止於至善!”

“厲害了我的右玉一中,有考上清華的了,棒棒滴!”

“久久為功,利在長遠,右玉精神在右玉的新時代體現。”……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抑或是微博微信客戶端上,不論是男女老少,還是關心關注右玉的,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右玉一中和右玉教育的變化。

俗話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麼右玉教育緣何在這麼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績呢?

立足長遠 迎難而上 啟動教育振興計劃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從一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今年高考,右玉一中在參考人數減少213人的情況下,實現了四大突破:一是優生創新高。600分以上6人,其中胡宇強同學已被清華大學錄取。文史、理工類一本達線43人,比2017年增加17人。其中應屆生41人,比2017年增加20人;二是達線實現新跨越。文史、理工類二本B類以上達線總人數為196人,比2017年(154人)增加42人。應屆生二本B類以上達線146人,比2017年(107人)增加39人;三是“低進高出”新突破。應屆生中考成績500分以下13人,400分以下2人,今年2人達一本線,13人達二本線;四是復讀達線創佳績。復讀生(線下50分)理工類達線率為95.7%,人均增長95分;文史類達線率為85.7%,人均增長74分。

對於教育發達地區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許並不算什麼,可是對於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對於這個優質生源大量外流的教育窮縣來說,實屬不易。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老百姓,為了能夠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了讓孩子能夠擺脫貧困,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修路、建學校、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辦學條件,然而教育質量卻始終跟不上週邊縣區的水平。能讓孩子考上二本以上的院校,成為了老百姓一個亙古不變的夢想。然而,能夠實現夢想的孩子屈指可數。孩子的父母著急,學校的老師著急,黨委、政府更著急。

經濟發展、教育先行。教育成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老百姓長久以來的心病。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群眾期待,社會關注,既是老百姓的追求,也是縣委、縣政府的追求。”

基於這樣的認識,右玉縣提出舉全縣之力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戰略決策。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全縣人民對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以至於在右玉這個小縣城出現了嚴重的擇校“潮流”,大部分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學的優質生源外流,全縣教育面臨嚴峻形勢。

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那麼如何才能突破教育停滯不前的瓶頸,讓教育質量得到大的提升?右玉的決策者思索著、探尋著……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右玉是孕育右玉精神的地方,近70年改善生態的鬥爭,我們換來了前所未有的宜居生存環境,習總書記對右玉精神五次批示指示,給予右玉人民最大的肯定和鼓舞。” 縣委書記吳秀玲鏗鏘有力,“如果我們不抓教育,右玉將在綠色的生存環境中喪失奮進的源泉;如果我們不抓教育改革,右玉將消失在歷史浩浩前行的文化洪流中。沒有文化的人民是愚鈍的,失去優質教育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再好的環境也會因為沒有文化滋養而失去靈魂,右玉精神將無以傳承。”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2016年初,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班子審時度勢,迎難而上,本著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著眼於全縣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和質量提升,響亮地提出了“教育振興計劃”,並出臺《右玉縣教育振興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1)》。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既然改革已經迫在眉睫,那麼從何入手?突破口又在哪?作為全縣唯一的高中,辦好右玉一中至關重要。

“要拿出螞蟻啃骨頭的韌勁,像咱們近70年植樹造林一樣,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教育振興,真正給咱右玉百姓一個交代。”縣長王志堅擲地有聲。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2016年上半年,縣裡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幾下忻州,誠摯邀請全國知名校長——原忻州一中校長馮貴耀出任右玉一中校長。

功夫不負有心人。右玉縣委、縣政府班子抓教育的決心,以及右玉人民對教育的期盼深深地打動著這位剛剛退下來的名校長。

2016年7月29日,一個全縣人民群眾期盼已久、異常關注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塞上綠洲:馮貴耀校長正式走馬上任右玉一中校長。

這讓右玉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也讓右玉一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右玉縣從“樹木”到“樹人”的嬗變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長的辦學思路、教育行為、管理風格對學校產生直接的全局性影響。

8月23日,剛上任不到一個月,馮貴耀就在全校教職工開學大會上,從“管理立校、教改強校、文化興校”三方面全面闡釋了三位一體的辦學思路,描繪了右玉一中未來的發展願景,確定了立校之本,強校之路和興校之源。

為進一步鞏固擴大右玉一中改革成果,引領帶動初中教育管理創新和質量提升,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右玉縣正式啟動中學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以高初中集團化辦學、一體化管理為基本形式,以右玉一中為核心和龍頭,組建了右玉一中、二中、三中“三校一體、集團運行、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中學教育集團”。

2017年3月14日,縣長王志堅專門召開一中、二中、三中集團化辦學改革啟動暨中學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正式宣佈馮貴耀任全縣中學教育集團校長,並頒發了聘書。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教育改革順利進行,全面實現教育振興目標,右玉縣成立了由縣長親自掛帥、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組。領導組經常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右玉縣還要求四大班子領導定期不定期到學校現場辦公檢查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018年,中學教育集團秉承“管理立校、教改強校、文化興校”的辦學理念,繼續堅持學校的核心工作在於教學,教學的核心工作在於課堂,不折不扣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三環節一跟進”課改模式,堅持聽評課常態化,將教學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都盯緊抓實,穩紮穩打,在看似波瀾不驚、平淡無奇的日常教學中,日益夯實基礎,始終如一的堅持、堅守,贏得了群眾點贊。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今年中考,該縣在參考人數比2017年減少93人的情況下,590分以上72人,比2017年(57人)增長了26.3%;550分以上157人,比2017年(121人)增長了29.8%;500分以上264人,比2017年(222人)增長了18.9%;及格率59.3%,比2017年48.4%增長了10.9%。

中考成績的全面提升,充分印證了右玉縣推進教育振興計劃,實行集團化辦學的正確決策。

管理立校 制度先行 打造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草長鶯飛,綠樹成蔭。走進右玉中學教育集團高中、初中部,花園式的校園,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多媒體教室、各類功能室,應有盡有。

教室、辦公室、走廊、甚至操場,隨處可見學生們圍著老師提問的場景,現場氣氛熱烈,老師耐心的為每一位同學點撥解惑;

評課室裡,校長、教研主任、年級主任、任課老師圍坐一起,針對當天所聽課堂的感觀、目標達成、問題生成等積極展開討論探究;教師宿舍,深夜十二點,燈依然亮著,老師們正在認真備課;國旗廣場,挺拔的站姿、快速有序的集合,兩千多人的課間操方陣整齊劃一、橫豎成行、斜排成線,成為學校一道亮麗風景線;……

教育發展不僅要有標準化校園、有高規格設施,更要有精細化的管理、高效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教育振興,才能有教育的全面發展。

而學校的精細化管理,集中體現的是過程的管理。管理過程做到精細化,學校日常工作才能達到規範化,最終實現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管理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本保障,是一所學校走向成功的動力源泉。在管理上,必須堅持公平公正。”馮貴耀有著自己的見解,“當全校師生把‘要我好’變成‘我要好’的時候,便是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之際。”

“到崗時間比我們早,吃飯比我們晚,放學後,還要親自查看學生就寢情況,馮校長和蔣校長的敬業,讓我們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老師們表達最多的是對馮貴耀校長和蔣石文校長的敬佩之情。

2016年,右玉一中開始推行聽課、評課機制,配備了專業的聽課系統,通過監控畫面可隨機點擊任一學科、任一年級、任一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況,無需走進教室。

“聽課是隨機的,任課老師不知道是聽誰的課,這樣讓大家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都必須精心備課。備課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困惑之所在,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教研室主任呂江寬介紹。

“每天六節課,馮校長最少聽四節,下午還要抽出兩小時評課。校長這麼認真,我們更應該加倍努力。”英語教師田蕊告訴記者。

據悉,僅上一學年,馮貴耀就聽了800多節課。他用行動為全校師生做著表率,而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並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管理立校、制度先行。2016年下半年,右玉一中開始推行新的績效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一切以成績為準,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掠者淘汰,讓教師充分感受到了獲得感和幸福感,切實增強了他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爺爺,爸爸媽媽怎麼還不來,我好難受啊!”

“奶奶,爸爸媽媽是不不要我們了?”

聽到一個4歲的小朋友說著這樣的話,讓每一位做父母的聽了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

2017年12月5日,大同第一人民醫院516病房,已經生病住院好幾天的小皞皞用稚嫩的話問爺爺奶奶。

右玉一中249班教室裡,董曉紅正在抑揚頓挫地授課。而在另一個教室,湯海蛟也在慷慨激昂。

兒子已經病了好幾天了,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媽媽到底是9點半下班,還是10點半下班?”生物教師張麗娟4歲的女兒這樣問父親。

我們被老師們的敬業精神感動著,同時,他們,也感動著每一位學生。

“我們把孫慧老師叫孫媽媽,她教我們知識,還教我們如何長大。”趙亮激動地說,“她用自己的工資給我們買東西,夏天擔心我們中暑,中午還會悄悄地給我們打掃教室。”

“孫老師就是孫媽媽,我生病了,她給我買藥、打飯,還一直陪著我……”常宇翔哭著說。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看著他們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雖然感覺很累,很辛苦,但我們快樂著,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班主任王治華幸福地說。

如今,能者多勞多得、庸者少勞少得已經成為中學教育集團新制度管理下的新常態,全體教師都卯足了勁爭優。

每週一次升國旗儀式、班會;每天早操、課間操、晨會;課前十分鐘、課間操前幾分鐘誦讀、記憶……積極引導學生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高漲的學習熱情、強烈的責任心和榮譽感,迎接各種挑戰。讓每個孩子都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多思善問的習慣、上課筆記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和事事有條理的習慣,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是對全體師生的要求。 “我們每個班都建立了問題集體評議制,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中,展現自我,我們更自信了。”剛參加完高考的226班班長王志恆說。如今的教育集團,學生管理不僅侷限於政教處、班主任和任科教師,學生也參與其中,實現了全程、全員、全方位管理。

此外,學校以體驗教育為途徑,開展了紅色歌曲合唱、廣播操、內務整理、古詩歌背誦比賽,參觀右玉精神展覽館、綠化豐碑、右玉精神主題藝術館等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改強校 久久為功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學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學,課堂始終是學生髮展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而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在於課堂教學改革。“要樹立‘大課堂’意識”,剛上任不久,馮貴耀就響亮地提出了這一觀點。學習的過程不能僅靠課堂短短的45分鐘,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都是保障一節課高效的重要構成。他的口頭禪就是:工作做的再細一點兒,一定要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2016年秋季開學,右玉一中就開始推行“三環節一跟進”教改模式。

“三環節”就是師生在學、講、練三環節中互動,努力實現教學全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一跟進”就是在三環節中,每一位老師從所教班的優中差三個層次各選6名學生作為跟進對象,課上課下全程努力跟進。

“‘三環節’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一跟進’解決個性問題,照顧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呂江寬告訴記者。“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全程跟進、交流互動把控學情,完成既定目標,實現高效。”

新教改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線教學的生物課教師張麗娟深有感觸:“為了課堂教學有針對性,我得把作業帶回家去批閱,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態。”

像張老師這樣加班加點備課、批閱作業、對接學生的教師還有很多,“關注每一節課堂,跟進每一名學生”在中學教育集團蔚然成風。

“我們班能考出這樣好的成績,是學校和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離不開學校高效的教改模式,不管課上課下,學生一直都和老師交流對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三年下來,老師和同學學習生活都在一起,共同努力,班級內部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良性競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是我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228班班主任王治華興奮地說。

“新課堂帶來新氣象。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交流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在質疑的教學實踐中達到了自我提升!”呂江寬說。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說話做事老是有些膽怯,學校的‘跟進’模式讓我找到了自信。現在,老師提問多了,我主動問問題也多了,成績有了很大提高。”239班毛智楠同學說。 “課前自主預習時,我們會查找相關資料,還會一起討論,大家都懷著急於知曉答案的期盼聽課。”剛剛被清華大學錄取的228班學生胡宇強讚不絕口,“而在課堂上,老師可能會連環提問,步步深入,直至大家全部理解。課餘時間,師生之間個體對接,讓我們每個人都日有所獲。而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我們實施的教改模式是分不開的。”

“感謝學校和老師們對我的關心和培養,事實證明了我們右玉一中並不差於其它學校,我們不需要背井離鄉去求學,在右玉一中,就能實現我們的夢想!”胡宇強說。

“一中今年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我家琪琪哪也不去了,我們就在一中報名了。”7月13日,試聽了一堂課後,中考成績636分的薛琪琪家長張芝堅定地說,“這麼生動的課堂,這麼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這麼豐富的跟進方式,看得出來,老師在每堂課背後,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對於這樣的學校,我非常放心。”

在談到當前面臨的困難時,馮貴耀說,“現在學校最大的困難是2019屆的學生,這屆學生生源質量比上下兩屆都差很多,如果明年這屆學生能考的更好或是平穩過渡,那麼右玉一中就基本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沒有捷徑可言,光靠好的經驗和做法,靠校長是遠遠不夠的,奇蹟也不會發生。唯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大家齊心協力,苦幹實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發展教育就要像右玉近70年堅持不懈植樹造林一樣,必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為功、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馮貴耀謙遜地說,“現在僅僅是初見成效,想要進一步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讓右玉教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團結拼搏下,右玉教育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正如馮貴耀校長說的,右玉人民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近70年堅持不懈的植樹造林,把一個不適宜人類居住的“不毛之地”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那麼也一定能夠在這片綠色家園鑄就教育事業新的輝煌。

記者 劉成根 通訊員 辛泰 景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