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的經濟形勢,不變的「開學經濟」,開學消費「剛性」依舊

昨天,是全市中小學開學的日子,結束寒假重返校園的學生們大多是“行頭”一新。經濟形勢瞬息變化,因為今年預期不景氣,近期的“市民語境”中明顯透露出壓縮消費開支的傾向,但在孩子開學消費方面,絕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這是“必不可省”的。

“嬗變”的經濟形勢,不變的“開學經濟”,開學消費“剛性”依舊

在市區開盛批發市場的謝氏文具商行內,店員們忙碌地清點、核對著等待批發出去的文具盒、筆記本。從餘新鎮趕來的周建國也在忙著清點他一口氣批發的200 只文具盒。“前天批迴去的200只文具盒今天上午一開學就賣完了,所以下午趕緊來進貨。”周建國說,“我們年年都要抓住學生開學消費這個時機。”

“自年初七以來,文具批發的日銷售額比平日翻了四番以上,在周邊鄉鎮開文具行的老闆每天都來進貨,可見學生的錢算是比較好賺的,相對來說這個東西受金融危機影響不會很大。”謝氏文具商行的老闆謝國香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同在開盛批發市場內從事書包批發的邵菊芬告訴記者,近幾日每天能賣出去500 多隻書包,截至昨天,她今年書包的銷售額已經超過去年了。記者採訪的當口,開盛批發市場的各家書包批

“嬗變”的經濟形勢,不變的“開學經濟”,開學消費“剛性”依舊

發攤前,都擠滿了挑選書包並不時與老闆討價還價的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今年的銷售期長,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邵菊芬說,“往年中小學都是年初十一或年初十二開學,書包、文具銷售都是在年初八開始起來,差不多就是三四天的銷售期。而今年,從年初八到中小學開學日之間的時間長達10 天,銷售時段延長了一倍。”

今年開學前幾天商家的文具銷售形勢或許可以用“火爆依舊”來形容,而“剛性”依舊的背後則是消費主體“必不可省”的消費心理。在市區華庭街某體育品牌店內挑選運動揹包的徐寅告訴記者,因為要開學了,特意和朋友結伴來選購一個新書包,運動包的顏色都比較亮麗,造型上也顯得更有個性,最重要的就是為自己準備一身新的“行頭”,有一份新的好心情來應對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對於是否因經濟不景氣,而會被家長要求縮減這方面的開支?徐寅說:“影響不大吧,即使家長們錢不好掙了,我們至少還有壓歲錢啊,為開學添點新東西應該還是能支付的。”

“嬗變”的經濟形勢,不變的“開學經濟”,開學消費“剛性”依舊

“本來買新書包的意願並不強烈,況且書包相對耐用,並不需要每個學期都更換,但是孩子老是纏著你說,哪個、哪個同學已經買新書包了,不買新書包他連做夢都想著,還是買了省心。”正在市區勤儉路上一家文化用品店內為上三年級的孩子選購書包的張勤芸述起了自己的“苦衷”。“該怎麼買,就怎麼買,情願自己節約也不節約孩子這方面的支出。”嘉興市蘭生文化總彙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經理黃儉從身為母親的角度,表達了自己在開學消費上的“消費心理”。

就讀於秀州中學的孫昀同學告訴記者,拿到新書後,他準備為包括教科書及配套練習冊在內的22 本書買書皮。而記者在蘭生文化總彙內看到,塑料書皮一打7 張售價為9 元,按買三打21張算,那麼孫昀光這一項的支出將達到27 元,外加購買5 本普通的練習簿及橡皮等零散文具,總計支出在30 元以上。而一位在市區某中學教初中一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師給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單就練習簿、筆等每個中小學生開學必備的文具來算,每個中小學生的平均開學消費起碼為20元。

“嬗變”的經濟形勢,不變的“開學經濟”,開學消費“剛性”依舊

據市教育局統計,截至今年1 月放寒假前,全市小學在校生數236252 人、普通中學在校生數219687 人,職業中學在校生數24517 人、技工學校在校生數8063 人、普通中專在校生數19419人,總計約50.79 萬人。若按上述“每個中小學生的平均開學消費起碼20 元”來算,那麼其市場容量已經達1000 萬元。

“1000 萬元只是學生這個特殊消費群體開學消費的零頭。”有文具銷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現在開學消費總體上呈現出“啞鈴狀結構”,幼兒園到三年級和初高中這兩個學生段的開學消費額比較大,四年級到六年級這個“中間段”的開學消費額相對較低,但即使相對較低,平均開學消費額也在20 元以上,這還沒算上美術顏料、書包、文具盒、電子詞典等“重頭消費”。對於這部分“重頭消費”品,銷售商們表示,銷量每年都是穩中有升。

或許正是這個光零頭就有1000 萬元且年年穩步擴張的市場,外加商家抓住了學生這個特殊消費群體“必不可省”的消費心理,才共同繪出了“嬗變”的經濟形勢下“開學經濟”不變的穩定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