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要把握“稳”的重点和难点

“稳中有变”:要把握“稳”的重点和难点

梁启东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

“稳中有变”:要把握“稳”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国内经济形势也出现一些新的动向。中国的高层如何判定形势、把握大势,如何稳定预期、确定政策方向?对此,国内关注,国际瞩目。

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在“稳中有变”经济背景下,要抓住主要矛盾,部署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2018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6.8%。在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就业稳、居民收入稳、物价稳、消费增长稳、财政收入稳等特点比较明显。上半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总结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两个“稳”字定调: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但是,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市场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就是说,有很多变局,导致经济增长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笔者觉得下一步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是国际市场上的“三大挑战”,即中美贸易战的挑战、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的挑战、地缘政治紧张的挑战;二是国内市场上的“两大风险”,即地方债的风险、部分企业债务违约可能形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变”的局面,怎么办?是被动适应,还是主动作为?是大举推进,还是稳中求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透出的思想,就是稳字当头,主动应变。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变的前提下,这两句话应该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那么,下半年的“稳”,重点是稳什么,在哪里稳?“稳”的难点在哪里?在稳的前提下,怎样求进?

首先是稳经济增速。2013-201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1%。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上半年为6.8%,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就是说,未来税收、就业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指标的要求,经济增速应该保持一个中高速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标为6.5%。从上半年来看,这个目标是能够完成的。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来看,体现的一个字:“稳”。

其次就是稳就业。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关于稳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一季度各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二季度连续三个月都低于5%,5、6月份是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保持在5%以下,一季度为4.9%,二季度是4.7%。这几年经济增速有一定下滑,但就业没减。就业充分,经济就稳定,社会就稳定。在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实施灵活多样的就业政策。

再有稳物价。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上半年是上涨2%,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这也说明整个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呈现温和涨势。虽然这两年出现过“姜你军”“蒜你狠”的现象,但大米没涨价,基本生活用品没涨价,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这点非常重要,不管国际市场形势怎样变化,大宗产品价格如何波动,只要13亿多老百姓的市场供应充分,物价基本稳定,就可以稳坐钓鱼船。这是中国经济的底线。

此外,要稳居民收入,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都在8%以上,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和农村居民的名义收入增幅都不断增加。扣除价格因素,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高于人均GDP增幅。老百姓有收入,腰包鼓起来,有购买力,就有获得感。

同时,要稳消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是9.4%,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9.8%,二季度增长9.0%。在消费中,居民消费结构在加快升级,升级类商品的消费增势稳定,商品消费正在向品质消费提升。而且消费业态、渠道在不断变化,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网上零售增长较快。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去年我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对服务需求正在产生一个大的变化。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态势明显,服务型消费增势强劲,现在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消费需求都很旺盛。近年来,最终消费增势稳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在“三驾马车”中成为第一拉力。扩大内需,有效投资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拉动消费。

下半年中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点是稳外贸、稳工业等实体经济、稳民间投资、稳楼市。

稳外贸。尽管去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势头,特别是进口增速继续高于出口增速,顺差有所收窄,可以说进出口更趋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但中美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会不会给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巨大压力?答案是肯定的。3月份,出口增速已经出现由正转负,贸易账自去年2月以来首次呈现逆差。从长期看,会有一定影响甚至较大影响,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

稳实体经济。去年以来,工业增势稳定,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保持了增长态势,增长面达到90%以上;产能利用率在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但近几个月,工业增长态势有一定波动。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了3.9%,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下半年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关键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切实解决实体经济供血不足的问题,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

稳民间投资。现在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60%以上。但民间投资增长还不快,减税降费等政策还需要加强,继续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信心。同时,民间投资的领域要进一步拓宽,一些重点领域允许民间投资进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稳楼市。面对贸易战冲击,要扩大内需,所以许多人去赌楼市大涨。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仍突出,一些热点城市房价涨幅较高,下半年楼市调控的动向备受关注。这次会议公报,对房地产有明确的表述,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里要说明,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过去的说法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可以理解为还允许涨,但不能太快。尽管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货币流向要严格把控。这个政策明确表明,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就是砍掉房价的上涨空间。这种提法过去从未有过,这个政策将对房地产产生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