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出塑化剂超标2.6倍,仅一天时间,酒鬼酒停牌,白酒板块集体大跌。

事后回过头来看,这一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之后白酒行业股价和销量的持续下跌,更多是因为反腐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公消费被限制。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今天回过头去看,我们会发现塑化剂事件很有参考价值。

当时白酒行业经历了将近四年的快速上涨,形势一片大好,酒鬼酒的股价从4元上涨到了最高60元,茅台从18元上涨到了180元,五粮液从6元涨到了30多,五倍股、十倍股比比皆是,白酒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

塑化剂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将这个不断胀大的泡沫给戳破,随后的限制三公消费又将泡沫进一步打压。

其后一年多的时间,绝大部分白酒股跌去了50%以上,酒鬼酒从60元直接跌至10元,跌幅超过80%;茅台从180元跌至70元,跌幅超过60%;五粮液从30元跌至10元,跌幅同样超过60%。

当时很多投资者暗自恐慌,觉得被这么重重一击,白酒行业彻底没希望了,但现在回过头去看,会发现当时正是一个抄底的天赐良机!

2014年到2017年,酒鬼酒从10元涨到30元;茅台则从70元狂飙到700元,不到四年涨幅高达十倍;五粮液也从10元奔到了80元,涨幅仅比茅台差了一点。

有图有真相——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酒鬼酒2008-2017走势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贵州茅台2008-2017走势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五粮液2008-2017走势

虽然当年塑化剂丑闻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但把时间线以年为单位,拉长来看,塑化剂对白酒行业的长期影响,可谓是微不足道,今天白酒行业的规模、收入、利润都远远超过了2012年的水平。

而酒鬼酒后来的没落,也不仅是因为塑化剂丑闻,更多的是其自身品牌实力存在短板。

最近的假疫苗丑闻和当年的塑化剂丑闻,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行业属性上看,食品饮料和医药都是进肚子的。A股市场,长久以来就有基金经理熊市里喜欢“喝酒吃药”的传统,也就是热衷持有消费板块中防御属性比较强的饮料和医药这两个子板块。

从事件的恶劣程度上看,两者都威胁到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塑化剂可能诱发心脏病、癌症、不孕不育、胎儿畸形等各种问题,假疫苗则会可能让孩子暴露在高危传染病的威胁下。

只不过从事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上看,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成年人,尤其是男性,而疫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婴幼儿,所以后者会引起更大的社会愤怒。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假疫苗丑闻和10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丑闻更接近。

当年国内各大乳品上市公司也跟着股价暴跌,但10年后的今天回过头去看,会发现三聚氰胺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依然是短期的。比如乳制品行业龙头伊利股份,三聚氰胺事件过后,过去10年复权价累计上涨了20多倍。

从这些历史事件的经验数据中可以推断,此次惊动D中央的假疫苗丑闻,一定会在市场恐慌情绪影响下,使得所有与疫苗生产有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受到拖累,甚至与疫苗生产无关的其他医药类公司,也会受到波及,从而短期内对整个医药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但是长期来看,其影响也终将不足为道……

值此全民声讨的风口浪尖,上述分析可能会让很多人看了不爽。

小钱在这里丝毫没有想给长生生物这种无良企业开脱的意思,已经赚了那么多钱,还要去害人,而且还是害孩子,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就算枪毙也不为过,要放古代,足以剥皮炮烙,株连九族!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无辜的婴儿

父母可以忍受车间流水线每天12个小时的单调作业,可以忍受建筑工地永不间断的灰尘和噪音,唯独不能容忍的是,有人对他们的孩子下手!

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宝贵延续,整个家庭的希望与寄托。

然而抛开愤怒,理性分析,就会发现,疫苗丑闻虽然伤害了无数家庭,但长期看,却会反过来加速推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逻辑线是这样的——

1、无数家长和孩子受到伤害,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信心;

2、医药行业短期将迎来一波下跌,行业洗牌加速,无良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有节操、有技术的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

3、政府震怒,医药行业的监管会大幅趋严,权力寻租空间会大幅缩小,行业发展会更加完善。

说到底,无论是牛奶/奶粉、酒、疫苗/药品,还是食用油(地沟油)、肉(瘦肉精)等吃到肚子里去的东西,都属于最刚性的需求——不吃饭会饿死,不吃药会病死,再穷的老百姓,也没得选。

就算父母对国内的奶粉不放心,有钱的可以海淘进口奶粉,没钱的还是只能吃国产的。

就算父母对国内的疫苗不放心,有钱的可以去香港打,但香港弹丸之地,不可能几亿内地孩子都涌过去打针。

都说股民的记忆和鱼一样,只有7秒钟,总是好了伤疤忘了好,一个坑里反复掉。

错了。

股民对曾经亏钱的记忆很深刻,但还是要入坑,因为想要赚大钱的欲望和需求太过强烈,以至于明知可能是坑,也还是不惜冒险再跳一次……

若干年后,人们不会忘记这场疫苗风波,父母们可能还是会担心疫苗是假的,可难道就不给孩子打疫苗了吗?

很无奈,很伤感……

网上有个段子,说翻完孩子的疫苗接种本,就准备翻护照本了。

朋友提醒,还是先翻一下存折本吧。

翻完存折本,才发现,我还得和祖国生死与共……

想让存折本上多两个零,就还得抓住投资机会啊。

眼下医药行业的整体下跌,就是一个天赐良机。

白酒和医药同样是处于消费行业,投资逻辑基本相同,但和白酒或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有许多天然的优势。

人可以不喝酒,吃不起海鲜还可以吃土豆,但对生病的人来说,药是必须要吃的。

而且吃什么药,是医生给你选的,他是专家,药再贵,你哭着也得买。

另外,很多病并非药到病除,你得反复吃药,才能缓解或维持病情,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的慢粒白血病就需要长期服用格列宁。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看病的钱不是消费者一个人来支付的,有各种社保和保险来帮着付,市场整体支付能力更强。

命是自己的,药是医生开的,费用大多是国家和保险公司出的,对医药行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不担心药卖不出去,还不用担心钱拿不回来。

从上面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医药是一个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的行业。

很久以前,《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引用了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很让小钱大吃一惊——

一、从1957年到2003年这46年间,美国标普500成分股中,上涨超过1000倍的公司有7家,其中有4家是医药股!

二、其中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有6家来自医药行业!

从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占GDP的17%,而且已呈现出“强者越强”的寡头垄断趋势,而我国目前占比仅为

5%,并且连一家带有垄断性质的医药企业都没有。

更何况,未来20年,是我国人口红利大幅衰退,老龄化突飞猛进的20年,老年人最大的刚性需求,就是药,年轻时辛苦攒下的养老钱,很多最终都会进入医药公司的口袋。

毫无疑问,我国医药行业充满了令人遐想连篇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

但是医药是一个既高度复杂,又非常专业的行业,专业人士都不一定摸得清里面的门道,外行就更不用说了。

投资专业门槛越高的行业,普通投资者投资个股时,不慎踩雷的风险也越高。

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投资医药行业指数,这样只要未来医药行业不断发展,不管谁是赢家,我们都能够稳坐钓鱼台。

医药行业也是力哥推荐的“四朵金花”中的一朵,也是长期最看好的一朵。今年这种万马齐喑的糟糕行情下,上半年医药行业表现抢眼,但6月以来的这波跌势,加上眼下假疫苗的黑天鹅事件刺激,导致上半年的涨幅几乎又都吐了回去。目前中证医药指数、全指医药指数、医药100指数等主流医药行业指数都重新处于低估状态,存在投资机会。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疫苗丑闻中,我发现了一个赚钱机会

全指医药指数对应的场内基金有广发医药(159938),场外基金有广发中证全指医药ETF连接C(002978),医药100指数没有对应的场内基金,对应的场外指数基金有天弘中证医药100C(001551)。

投资需要有对大势的精准把握,不能意气用事,被贪婪和恐慌牵着鼻子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现隐藏在黑天鹅中的投资机会,一旦成功,回报将会十分丰厚。

当然,医药行业的细分指数还有很多,对应的指数基金也有很多,长期看,哪个细分指数表现最好呢?

这篇已经很长了,如果打赏的看官多,小钱下次再专门写篇文章来说说。

最后再提醒一句,股票和指数基金都属于高风险投资,虽然说坚持力哥的七步定投法,长期看投资风险极低,几乎铁定能赚钱,但中短期看,股市投资没人能打包票。

如果忍受不了亏损,又遏制不住贪心,还不知道如何把握入场和离场节奏,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入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