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作者@沐宇

2018年6月末,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报材料。在主板申请上折戟沉沙之后,力合科技这次转向了创业板。

力合科技是一家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监测仪器为核心,采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服务。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员工卷入多起行贿受贿案,折戟第一次IPO

力合科技早在2015年4月20日就递交了IPO申报材料。随后在2016年10月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根据证监会的安排,原定于2017年1月23日第23次主板发审委会议审核力合科技的IPO申请。但由于力合科技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最终取消了审核。

半年之后的2017年7月11日,力合科技重新上会。6个月的缓冲加准备期并未能给力合科技带来好的结果,最终其首发申请并未通过。被否的重要原因就是力合科技因涉嫌单位行贿被司法机关立案和部分高管、员工涉及到多起商业贿赂案件。

力合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市政、水利等具有环境监测需求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受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监测。对于环保、市政、水利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由于日常业务的开展多依托于政府平台,因此力合科技与地方的环保部门产生了诸多纠葛。招投标方式看似公平,但其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力合科技在商业贿赂方面早有前科。根据观察君在中国判决文书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力合科技在2010年-2014年期间发生了多起行贿行为,涉案金额达25.2万元,区域涉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多地。

2010年10月,当时分管福州市罗源县环境保护局“罗源金港工业园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运行管理总承包”项目的全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力合科技在该项目中中标、验收、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作为感谢,力合科技的市场部员工陈某某在2011年春节前至2013年春节前共贿送2.8万元给全某某。

2011年,力合科技的业务员彭某某拜托时任福建省龙岩市环保局副局长的邱殷毅在紫金矿业紫金山金铜矿销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备方面提供帮助,先后于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分别向邱殷毅贿送现金3万元、1万元,共计4万元。

2012年,在力合科技履行与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签订的水质安全预警体系日常维护项目合同过程中,时任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的叶某某提供为其便利,并于2012年末收受力合科技华南地区负责人左某某给予的人民币10万元。

2012年至2013年国庆,力合科技先后中标及承揽四川省德阳市环境监测站采购的车载监测设备、德阳市环境监测站设备维护。时任德阳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的应某利用职务便利为力合科技谋取设备验收、款项拨付等方面的利益,先后四次收受力合科技工作人员饶某某给予的人民币7.9万元。

根据力合科技市场部员工石某某回忆,2014年11月,因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张某某受贿案接受检察机关的调查,其曾于2012年向张某某赠送现金5,000元。

针对这几起案件,力合科技在第一版招股书中只字未提。其中,参与珠海地区行贿的“左某某”就是公司的创始股东之一左颂明。左颂明从公司1997年创立时就是重要股东之一,迄今仍持有力合科技12%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他曾经担任力合科技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在案发以后的2015年3月,为了不牵连公司,左颂明辞去了在力合科技的一切职务。

如果个别员工出现行贿行为,还有可能认定为其个人行为。但力合科技出现数量如此多的行贿事件,特别是前副董事长左颂明亲自参与行贿,这基本可以认定行贿事件的背后都有公司的授意。力合科技可能涉嫌单位行贿罪。

从过往几年力合科技的业务地区分布来看,与其行贿案的发生区域是高度重合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在前几年为力合科技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这能够说明力合科技在华南、西南地区的业务拓展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这种非法的行贿行为。

业务规模与上市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过往,我国的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业务模式是“分析仪器进口国内集成模式”。国外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主要以核心分析仪器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和销售业务为主,这些企业主要包括美国哈希、德国WTW、西门子、ABB、日本岛津等,他们主要面向国内环境监测设备集成商。而国内大多数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设备组装、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务,主要面向污染源企业、环境监测机构等最终用户。

近几年,随着雪迪龙、聚光科技、先河环保等上市公司的崛起,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已经转换为“自动监测仪器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发整装销售模式”。

当前,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还比较低。根据测算,聚光科技、雪迪龙和先河环保是行业内具备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三年合计占据了36.79%的市场份额。力合科技的市场份额与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仅为2.48%。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力合科技尽管在业务规模上不如同业上市公司,但也能够实现部分核心仪器的自产。从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购结构中能够看出,其外购核心仪器的采购占比较低,尽管波动较大但历年均不超过16%。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由于力合科技在公开信息中并未披露其仪器单独销售带来的收入情况,因此无法判断其监测仪器的规模。但从力合科技的研发情况来看,其研发支出占比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也并不逊色。但这种研发投入能否真的产生对应的研发成果,还有待验证。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增速异常,与营收变动不符

2015-2017年末,力合科技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8,469.68万元、11,292.34万元和21,151.04万元,主要为银行存款。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占比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力合科技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1,585.93万元、12,340.84万元和13,784.91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2.78%、37.02%和28.44%,比例下降明显。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对于货币资金的增加,力合科技将其归结为2016年及2017年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且销售回款情况良好,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304.80万元和9,911.40万元。

让我们看一下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增速对比。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末,货币资金的增速要远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与之相对应的,应收账款的增速比营收低不少。

实际上,像力合科技这种涉及监测设备安装的企业,单个项目的回款周期是相对较长的。因为大部分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合同需要经过安装调试、环保部门验收和质保期等环节。公司在取得客户签署的安装调试确认单后即可确认收入。但合同款无法一次性收到,通常是分阶段收取。

此外,公司产品销售的季节性较强,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4季度,导致部分回款延至次年。从公司收入的季节分布来看,第四季度通常会贡献超过40%的收入,而收入较多在年末反映为应收账款。

力合科技二战IPO:依靠商业贿赂开拓业务,应收账款增速异常

尽管2017年力合科技的营业收入能够实现37.79%的增长,但其实际上能收到的合同款并不会有那么多。同时,2017年公司的业务模式与之前并无变化。其下游客户多为政府机构,这类客户的一大特点就是回款周期偏长,因此在2017年也并不会突然增加回款速度。由此,公司货币资金的暴增及应收账款的减少就显得较为可疑。

在上次发审会时,委员认为力合科技报告期各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逐年大幅上升且应收账款中一年以上的占比较高和逾期占比较高,并怀疑起可能存在通过放松信用政策刺激销售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延期付款增加现金流的情况。为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力合科技在这次申报时似乎有意识调整了对于应收账款的确认。

尽管员工行贿事件都发生在报告期之前,但有部分诉讼至今尚未完结且力合科技也牵涉其中,因此力合科技这次的上市之路依然充满了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