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何应钦?

大不列颠的帝王




何应钦是只跳蚤,让敌人痒,也让老蒋痒。

1928年老蒋在复职后曾对何应钦作过论断:“没有我蒋中正,绝没有何应钦。”老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你何应钦除了乖乖听我的话,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否则你得完蛋。何应钦在听到这句话后,也是吓得后背发冷。

当然,这并不妨碍老蒋在战时重用何应钦。但是在老蒋退守台湾后,何应钦也不出意料地被老蒋抛弃了。



老蒋对待何应钦的态度将他的政治生涯分成了三个阶段:

何应钦的崛起:蒋介石的拉拢。

何应钦生于1890年4月2日,贵州兴义市人。1909年何应钦成为清政府的派遣生入读日本振武学校,与老蒋成为校友。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何应钦回国参加革命,1915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16年学成回国后在黔军任职,后因试图夺取贵州军政被驱逐到了云南。在云南时遭遇刺杀受了枪伤,伤好后在云南任职。

1924年,何应钦的人生迎来了转机,这年孙中山终于明白没有军权支撑的革命只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于是决定打造属于自己的革命军。在黄埔军校成立后,老蒋让何应钦当了副总教官,何也自此入蒋门墙。在讨伐陈炯明的过程中,何应钦逐渐脱颖,让老蒋看到了他的价值。1926年7月,老蒋组织北伐的时候,何应钦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实际上更是北伐的总指挥,可见老蒋对他的看重。何应钦的崛起便是从这时候开始,后逐渐发展成为蒋系二号人物。



何应钦的鼎盛:蒋介石的倚重。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与汪争权,自然更器重何应钦,但是这时究竟谁胜谁负尚不知晓,因此何也选择了投机的态度,在1927年何应钦甚至用沉默支持了汪精卫、李白等人迫使老蒋辞职,将老蒋气得半死。老蒋复职后率先剥夺了何应钦的军权作为对何应钦的报复,但是很快又任命他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为什么?因为何应钦有能力,也因为这时的老蒋确实需要人手帮他巩固江山,否则以老蒋的脾气,何应钦基本已经没有出头日。所以何应钦学乖了,老老实实办好老蒋交待的事去获取老蒋的信任。


1930年3月,老蒋又将何应钦任命为军政部长,从这时候开始何应钦真正成为了老蒋的左膀右臂。1938年1月,何应钦又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老蒋对军事委员会的重视应该不用说吧?自1930年任军政部长后,何应钦的政治生涯和军事生涯无疑走向了鼎盛时期。

事实上,在1936年12月何应钦做了件让老蒋险些丢了命的事,当时张学良制造了西安事变软禁老蒋,何应钦二话不说发兵围攻西安。宋美龄为这事吓得脸色发青,匆匆忙跑去西安让老蒋写了份罢兵的命令给何应钦,否则何应钦真炮轰西安的话,谁知道张学良被逼急了会做什么?因此这件事被许多人解读为何应钦欲借机取代老蒋,但是老蒋时候没有追究,反而嘉奖并继续重用他,为什么?因为这时候老蒋发现何在军中威望很高,同时何应钦与日本人关系很好,所以老蒋决定暂时不动他,缓缓图之,也好让何应钦继续发挥作用。



何应钦的没落:蒋介石的冷落。

何应钦没落了,陈诚自然要崛起。陈诚的起步比何应钦晚,1922年毕业于保定军校,1924年入黄埔军校任教官,1925年才开始进入老蒋的视野,讨伐陈炯明时逐渐获得老蒋的赏识,老蒋也开始记住这个浙江同乡,此后在老蒋有意的培养下成长起来。1944年11月,老蒋在何应钦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捋了何应钦的军政部长职,然后任命陈诚为军政部长。陈诚是黄埔系,也是浙江同乡,更重要的是他忠于老蒋,反观何应钦却是做过“谋反”的事,对蒋谈不上绝对的忠诚,老蒋自然要找更值得信任的人取代何应钦。

老蒋在免去何的军政部长职后,虽然看似仍在重用何应钦,但他在蒋心中的地位已经迅速降落。1946年老蒋将军事委员会改组成为国防部后,何应钦连参谋总长的职位也被卸了,然后又被老蒋打发去了美国。1947年何应钦虽被召回,但是始终没得到老蒋的谅解,直到1949年1月老蒋下野后才又想起何应钦这颗棋子,然后命他担任李宗仁的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以牵制掣肘李宗仁。



1949年何应钦逃到台湾,但是没有得到老蒋的启用,即使老蒋于1950年3月复出当了总统,何也仍旧被闲置。何心里也知道,蒋不会再用他了,因此不再强求。

何应钦在抗战中有功,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他所犯过的错误。

1935年5月,何应钦代表国府与日方代表梅津美治郎展开秘密会谈。6月9日,梅向何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向梅递送复函。何梅之间的备忘录与复函即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意味着以老蒋为首的国府已经向日本妥协,放弃了华北主权。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作为侵华的主要战犯本该移送军事法庭接受审判,但是何顾念与冈村的私交竟以让冈村充当老蒋的高级军事顾问为由,让蒋“搭救”冈村,蒋考虑到即将展开的最后争夺战以及冈村的战略部署能力果然对冈村伸出援手,最终冈村获得无罪释放。对于此事,何与蒋皆是罪人。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病逝,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暗淡的人生。


吾与吾国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二十九:陆军上将、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军政部长、陆海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何应钦。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谋、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何应钦个性儒雅、随和,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被人尊为“何婆婆”。与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蒋的八大金刚之首,军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何应钦有军事才能,指挥若定,在东征北伐、军阀混战中立有大功,在军事上为民国打下基础。何应钦慧眼识人,提拔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等名将,形成中央军内部何应钦派系。

何应钦与蒋介石合作几十年,但中间有二次不和。一次是逼蒋下野做的不厚道,二是西安事变中几乎致蒋于死地。逐渐失去蒋介石信任,被削去兵权。

后来何应钦位高权轻,抗战中短暂指挥过作战,代表中国接受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抗战胜利后出使美国,48年回国出任行政院长等文职官员。1987年在台湾去世,终年98岁。



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受贵州督军王显世提携,于黔军起家,并娶王显世侄女王文湘。

何应钦(1890-1987年),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家中经商兼务农。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壮,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

1905年考入县高小、陆军小学,后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又以全校第一名成绩,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

1911年何应钦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讨袁失败后返回日本就读士官学校。1916年学成回国,任贵州讲武堂校长兼黔军参谋长,并娶贵州督军刘显世侄女王文湘为妻。

王文湘小何应钦岁。虽为富家子女,但知书达理,亦能勤俭持家。因不能生育,曾劝何应钦纳妾,被何拒绝。两人白头偕老,恩爱一生,身后没有子女。这也成就何应钦民国第一好丈夫的美誉。

后何应钦与妻舅王文华联手发动“民九事变”,迫使刘显世交出贵州大权。次年王文华被刺身亡,何应钦遭黔军谷正伦排挤,被逐出贵州。

何应钦后来遭刘显世刺客暗杀,胸部、腿部受伤,前往上海治疗,全靠夫人王文湘精心照顾。后蒋介石与何应钦关系教较僵,王文湘亦在宋美龄处斡旋,为何辩解、开脱。


何应钦受同学蒋介石邀请,出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校军指挥官,在东征、北伐、军阀混战中展露军事才能,成为仅次蒋介石的军事将领。

1924年,孙中山计划创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与蒋介石既有同学之谊,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蒋介石邀请何应钦参与筹建工作,出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组建黄埔军校学生军时,何应钦任第1教导团团长。在东征陈炯明时连战皆捷,后校军两个团合编为第1旅,何应钦升任旅长。

7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并组建国民革命军,校军并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第1师师长。何应钦对待第1师的黄埔生比较关心和爱护,著名的中央军何应钦系就从此而来。


何应钦与‘’云南王‘’龙云,后为关麟征。

1925年,何应钦第1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次年北伐开始,何应钦升任第1军军长。拿下福建后任东路总指挥,乘胜进军浙江,攻克杭州、逼近南京。

1927年何应钦大力主张剿共,在上海血洗工人组织,制造四一二惨案。同年5月何应钦与蒋介石、李宗仁分三路北伐,遭到直鲁联军反攻,退守到长江沿线。

何应钦在棉湖战役英勇奋战,以一团之众击退陈炯明1万余人;又在龙潭战役中表现出众,苦战七日,消灭孙传芳主力。巩固国民政府地位,得到了蒋介石充分信任。成为军内地位仅此蒋介石的将领。

桂系逼蒋下野,何应钦擅长见风使舵,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令蒋远走日本,双方关系第一次破裂。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汪精卫武汉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通电反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联合冯玉祥、阎锡山公开逼蒋下野。

何应钦此时判断失误,以为蒋树敌太多,在政界再无翻身之日,作为蒋介石最倚重的军事副帅,何应钦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是日后蒋何交恶的开端。

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而何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蒋事后说:“当时只要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是蒋、何的第一次矛盾。

蒋下野后,何应钦解散许多国军部队,将黄埔军官悉数解职,如关麟征补充三团。关麟征告状到蒋介石那里,蒋大怒说:“你告诉同学们,何应钦已背叛于我,你们做土匪,那我就是土匪头子。”


下野后的蒋介石重新布局,通过联姻引入外援,一举咸鱼翻身,何应钦重新认识局势,再次与蒋合作。

下野后的蒋介石东渡日本,一刻也没有闲着。先是花九牛二虎之力娶了宋美龄,获得宋家的人脉和政治影响力。然后接连拜会美日政界,获得列强支持。

1927年11月1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第二届四中全会预会通过决议,敦请蒋介石复职。蒋复职后,乘何应钦去南京之际,直奔何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找了何不在岗的理由,立即撤消了何应钦本兼各职。

后经人说情,何应钦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主持裁军委员会工作。此次教训后,何应钦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后升任陆海空司令部参谋长、开封郑州行营主任。


1929年何应钦在中原大战前线督战,其父病故,无暇奔丧。蒋介石深受感动,亲赴何府祭拜,使何应钦感激涕零,蒋介石、何应钦关系和好如初。

1930年,何应钦任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前线总指挥。6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李宗仁率部进攻长江一线,何应钦这次忠诚蒋介石,坐镇武汉将李宗仁击退。

1931年2月,何应钦任南昌行营主任,指挥部队围剿红军,却连败五场。蒋介石刚上任国民政府主席,心情极好,不仅未责备何,反而任其为前线总指挥兼空军司令。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再次看走眼,不听宋美龄意见,坚持武力解决、邀请汪精卫回国主持大局,犯了蒋介石大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陈诚、卫立煌等,举世震惊。共产党和宋美龄、冯玉祥、李烈钧等都要求和平解决。

事变发生后,何应钦态度强硬,一方面出任代总司令,命刘峙、顾祝同兵分两路进剿西安,一方面联系日本大使馆,邀请汪精卫回国主政。

宋美龄、宋子文认为军事解决会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杀死蒋介石,再三请求停止军事行动。何应钦一意孤行,即使元老戴季陶跪地相求不为所动。

于是宋美龄找到东路军总司令顾祝同,说了心中顾虑。顾祝同立即表态,自己绝对忠诚蒋介石,一切以委员长安危为重。于是,顾祝同借故迟迟不到任东路军总司令职务。

顾祝同东路军按兵不动,以至于何应钦准备安排他人出任司令官。不料26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何应钦再次在政治上犯了错,西安事变后何的种种举措,使得蒋介石不再对其信任,逐步削去兵权。

出于政治考虑,蒋介石表面上充分肯定何应钦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举措,认为是制衡张、杨最有力的态度,并让何应钦在返京大会上代表自己做发言,殊荣无限。

蒋介石在外部场合多次说明,是何应钦强硬态度和行动迫使张杨让步。实际上,蒋介石对何应钦所作所为非常愤怒,立即提拔不听何应钦指挥的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官。

此后何应钦虽然名义上是仅次于中央军二号人物,实际权力被蒋最信任的顾祝同、陈诚架空。


西安事变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主政华北。期间主持长城抗战,又与日本人斡旋,签订了《何梅协定》。抗战开始,何应钦亦积极参与。

西安事变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主持华北军政,期间与日本人斡旋,亦主持长城抗战。最后签订了《何梅协定》,这是日后人们诟病何应钦不抗战的依据。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被蒋召回南京。担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辖蒋鼎文第4集团军和余汉谋第12集团军,主要职责是守卫福建与港、粤地区。

在南京保卫战问题上,何应钦等多数将领主张不死守,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为主。但蒋未采纳,结果唐生智大败。

1938年1月,何应钦改任军委会参谋长,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一些努力。

但总体上,蒋介石逐步剥夺何的实权,1944年,何应钦担任十四年的军政部长位置亦被陈诚顶替。何转任陆军总司令,主要负责部队培训和西南作战,指挥策划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



国军中央军有四大军事派系,何应钦担心蒋介石猜忌,其系统比较低调,没有特别明显特征。

国军派系林立,不但有李宗仁、龙云、阎锡山这些地方大佬派系,即使中央军内部也有四个派系之多,即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

不像陈诚“土木系”那么明目张胆,何应钦担心引起蒋介石猜忌,在派系问题上小心翼翼。据郭汝瑰回忆:何应钦提拔的将领,自己都可以指挥,所以算是一个派系。

属于何应钦派系的将领主要有顾祝同、刘峙、蒋鼎文、钱大钧;猛将如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郑洞国等。杜聿明在回忆录也说,自己的靠山是何应钦。


抗战胜利后,何应钦代表中国及东南亚战区接受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之后完全被排除权力中心,皆任闲职、虚职。到台湾后只担任民间职务。

1945年9月8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飞赴南京,9日9时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进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接受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但其弯腰接受降书的姿势受人诟病。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民众,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日本政府投降。这是晚清以来最值得荣耀的一刻,何应钦此刻寄托了百年来多为国家奋斗志士的希望。

日军虽然投降后,何应钦组织运力,短时间内将数百万日军和日侨撤离,如此大规模的运输甚至影响了国内军事调度。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何仅任国防部重庆行营主任一职,离开权力中心。

后何应钦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前往美国,受到美国媒体诸多赞誉。

1948年,经蒋介石同意,何应钦回国述职。当时进行总统大选,部分军军政负责人提出何应钦竞选“副总统”,何表示无政治野心,逐拒绝。

其后蒋介石想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派林蔚征求意见。何考虑到蒋介石用人都亲自决定,自己只是个傀儡,于是婉拒。

何应钦去台湾后只任虚职,但热衷民间组织活动,活到98岁高龄去世。

1948年底,蒋介石再次宣告下野,李宗仁代总统,李宗仁即要请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何应钦怕蒋介石顾虑,主动从南京搬到杭州。蒋介石深受感动,劝何应钦以大局为重,接受职务。

渡江战役后,行政院迁往广东,何应钦率内阁总辞职,将权力交给阎锡山。其后经香港转赴台湾。何应钦赴台后,只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何应钦晚年热衷民间活动,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童子军副会长等民间职务。1986年何应钦中风送入医院,1987年去世,享年98岁。

敬请关注烟酒阁大学士:百名国军将领系列文章,感谢点赞和评论。


烟酒阁大学士


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

何应钦和蒋介石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作为蒋介石的下属,何应钦一直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可以说,何应钦是蒋介石比较信任的嫡系。

关于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二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又都在陈其美手下共过事,后来两人又在黄埔开启合作,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任少将总教官,二人开始走在一起。

在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上位的时期里,蒋任命何应钦为黄埔教导团的团长,奠定了何在国民党军政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等蒋介石崛起的至关重要之时,何应钦都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第一次东征中,蒋介石的指挥部被敌人重兵包围,何应钦率部浴血奋战,老蒋老泪纵横的说:“你必须想法坚持,挽回颓势,否则什么都完了。“何应钦当即表示,“既然非拼即死,那么我就去了!”于是和敌人展开殊死拼杀,后来援军赶到,蒋介石大获全胜。

蒋介石也因此,变成国民党内的一匹黑马,在中山先生死后,一跃成为国民党的大佬,时候,蒋介石对何应钦说,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

有人评价何应钦对蒋介石的关系,何应钦“深感蒋介石的知遇之恩,秉坚贞不二之志节,竭智尽忠,驱驰效命,五十余年如一日,未稍或逾”。

国民党内的大佬何应钦

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提携,才有了何应钦的飞黄腾达,但是何应钦绝对是实力派,而并不是陈诚那样没有多少水平,只知道听蒋介石的话。

有时候蒋介石犹豫不决的事情,甚至需要何应钦来打气,在1926年北伐前期,蒋介石预谋发动“中山舰事件”,但是当时毕竟不是大权在握,蒋介石也很是担心,于是密电何应钦,征求意见。何应钦当即表示,对于蒋介石提出的任何决策,都全力拥护,正是何应钦的态度,让蒋介石下定了发动中山舰事件的决心。

后来在蒋介石与汪精卫对抗时期,蒋介石下野,何应钦就代掌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并且摇旗呐喊,要求蒋介石复位,在汪精卫玩不转后,使得蒋介石得以重新出山。

在西安事变中,已经身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不像宋美龄、宋子文等人所提倡的那样一定要和平解决,何应钦主张“讨伐勤王”,那个要轰炸西安的就是何应钦,除此之外,何应钦还致电汪精卫,并安排军队向西安靠拢。

蒋介石后来说到:···之所以同意和平解决、同意释放他,张学良之所以礼送他回南京,都是因为何应钦的“讨伐”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

可见,何应钦的政治谋略并不是盖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才能把戏演好啊!

正是因为何应钦的个人能力,使得其成为国民党内的大佬。

关于何应钦的评价

关于何应钦其实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何应钦在北伐、中原大战、抗战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其个人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国民党大佬里面,能够坚持不纳妾的估计也只有何应钦一个。

但是何应钦在很多问题上还是存在问题的,在九一八事变后,何应钦对待日本一直妥协退让,在抗战胜利后本应该对日本进行严格审判,结果何应钦一再放开审判标准。

究其原因,虽然何应钦抗日有功,但是何应钦因为早年留学日本,在一些问题上,有亲日倾向。基于此,甚至有人把何应钦和汪精卫做对比,认为何应钦和汪精卫为了政治利益都依赖于日本,史论纵横认为,虽然汪精卫与何应钦都有利用日本人的初衷,并且最终都被日本人利用了,但是何应钦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懂得什么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直到抗战结束,何应钦也没有走向叛国的地步。

在对待革命的问题上,何应钦一直以反革命的身份出现,对我党来说,一直是一个极具威胁的人物,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只能说,毁誉参半吧!


史论纵横


作为黄埔军校的总教官,何应钦是一位颇具才干的将军,从东征到北伐再到抗日战场,始终是黄埔系的中坚,战功赫赫。奈何与蒋介石关系的不断微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何应钦的能力发挥。



棉湖大战成就蒋何终生互不相弃。

1925年广东军阀陈炯明进攻广州,何应钦担任由黄埔一期生组建的教导第一团团长,首先在平山以2000人击败陈部洪兆麟师一万余人,挥师前进,3月12日与悍将林虎部五万大军在棉湖遭遇,由于援军迟到,何应钦以一团兵力死战不退,伤亡近半。面对阵线的几近动摇,蒋介石已经心理崩溃,对何说道:“何团长,假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失败了,就一切都完了”。

于是,炮兵连长陈诚亲自开炮,何应钦挺身督队冲锋,黄埔学生军齐上刺刀反守为攻,适钱大钧第二团赶到,一举破敌。蒋介石从此把这一天作为与何应钦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否则蒋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将到此结束,而这一战,使蒋何虽然以后多有争执或矛盾,但终生没有相弃,这是情份。



龙潭大捷奠定国府定都南京的军事基础。

1927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和南京,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成立了政府,史称“宁汉对立”,双方互证正统,并以兵戎相见。被驱逐到江北的军阀孙传芳部趁国军内讧,8月25日以七万之众趁夜偷渡长江,准备一举夺回自己的老巢。何应钦和白崇禧分别指挥第一军和桂军反击,苦战七日,彻底消灭孙部主力,称龙潭大捷,保住了南京政权。

在此之前,桂系以需要宁汉谈判为由要求蒋介石放弃总司令职务,在蒋何李白的会议上,何应钦野心闪现,一念之差选择了沉默,蒋介石无奈下野,两人关系第一次蒙上阴影。



中原大战彰显出众军事才能。

蒋介石复职后为调教何应钦,不打招呼突至徐州的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以何应钦擅离职守将其当场撤职,搓摸一段时间后调任武汉行营主任,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军主力全部在中原地区与冯玉祥阎锡山60万联军作战,两湖空虚。

桂系白崇禧见机可乘,出兵直取长沙,进而窥视武汉 ,在没有中央军可调的情况下,何应钦指挥湘军何键和赣军一部,以正面阻击侧翼包抄的战法大破桂军,粤军再抄后路,桂军内部分裂,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逃亡香港,何应钦甚至可以调湘军一部增援江北战场,足见作战绝非菜鸟。



西安事变让蒋何之间渐行渐远。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同时被扣的还有陈诚卫立煌陈继承等一堆大员,蒋嫡系大将几乎被连锅端,南京乱成一团 ,公推何应钦主持军事,何应钦再次昏头,一门心死武力讨伐西安逼死老蒋算球,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急得跪求,何仍执意出兵,幸亏宋美龄赶来镇住了场面。

权力的诱惑太大,老实说何应钦确有取而代之的私念,可惜他的军事指挥在行,政治能力却远不如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心底已生嫌隙,再不予何应钦实权,同时着意提拔陈诚制衡何应钦,两人关系渐行渐远,但不会撕破脸皮。



雪峰山战役 毕竟为民族而战。

何应钦的军事才能一直应用在内战前线,东征北伐,打军阀剿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失去蒋的信任,始终位高权低,虽然以军委会参谋总长的身份不断参与对日战略,却不能有统兵作战的机会,直到1945年的湘西战役。

日寇新组建的板西一郎之20军,以八万人马进攻湘西芷江机场及周边军事基地,连续请命的何应钦终于获准指挥这抗日最后一战,督率20万精锐国军,大败日军于雪峰山下,不久以后,日军在芷江签署了投降备忘录。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



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

何应钦是黄埔系除蒋介石之外的二号人物,门生故吏遍布国军各个方面,同时待黄埔学生和蔼周到,人称“何婆婆”,再加上资历厚重,所以始终在国军中有较高威望,这也是蒋介石一直对他不弃的重要原因,就连戴笠这样的事妈,也从来不敢去找何应钦的麻烦。

电影《一号任务》有这么一段,南京谈判时,军统特务跟踪总理的汽车,进一豪宅有宪兵守卫,特务的车被拦下,刚想耍横细一打听,垂头丧气就回了:这是何老总的家。

何应钦留日军校生,多少有点亲日,污点也是有的,比如《何梅协定》。但是在民族大义上没有含糊过,称得上黄埔精英,无需过贬。1948年国民政府搞“宪政”,出任国防部长,陆军一级上将。


度度狼gg


说起何应钦,就离不开蒋介石,他是国民党黄埔集团中的二号人物,和蒋介石一样,他留学过日本,他也是从大革命时期就追随的孙中山,或许没有蒋介石的话,何应钦也许会成为国民党将领中黄埔系的领袖。但蒋介石是校长,他只是一个总教官,即使后来还成为了军事教育长,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单论才华的话,其实何应钦是一位颇有才干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蒋介石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所以他只能成为蒋介石的副手。而何应钦和蒋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几乎总有争执,一生也有过多次倒蒋,但“剿共”却是他们共同的话题,这二人似乎对共产主义充满着畏惧,因而他们在“攘外必先安内”上是一致的。



或许这一点成为了他们二人能够共事的唯一纽带,但在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和何应钦的矛盾到达了顶点。何应钦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四十个师的中央军已经集结,但后来因为宋子文等等军政要员的干预,最后得以和平解决。



在何应钦的一生中,他似乎永远在充当蒋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的投降仪式,他享受了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

国民党败退后,他去往了台湾,晚年的何应钦虽然没有为吃喝而发愁,但最为当年的军政要员,却成为了边缘人物,可以说是饱受冷落,后无疾而终,享年98岁。


历史之绝唱


何应钦是一个非常值得写也是值得学习的民国人物,性格中庸,老成持重,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总结一下他的人生履历:开了挂的升迁、稳妥的行事方式与急流勇退的睿智。

与国民党高层一些出身于精英的官僚不同,何应钦的祖上是清代出镇移民,负责贵州行伍及治安事宜。到了晚清地方军事化组织式微,其家族式微并由“军籍”转为农业“户口”。何应钦7岁入学之后,就非常勤奋且注意锻炼体格。

人生的机遇在于留学日本军事院校并结识了还是愣头青的蒋介石。1909年,经武昌新军系统推选,何应钦被清政府陆军部招考为留日学生,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开启了留学生涯。

还叫蒋志清的蒋介石,也就读于该校,是何应钦的学长。日本当时的革命思潮比较浓重,何应钦与蒋介石作为同窗,一方面接受军事教育与体格训练,也开始萌生出反清革命思想。

在此期间两人加入了同盟会。何应钦年轻时比较激进,听说国内发生了“辛亥革命”,匆匆回国参与了沪军起义。但是,1914二次革命失败后,心灰意冷,又去了日本,正式求学于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何应钦回国到老家谋职,先到了贵州担任省讲武学校校长和黔军参谋长,颇有建树,小有名气,之后又去了云南担任讲武堂官员。

由于在同盟会的资历和参与辛亥革命的经历,1924年孙中山筹备黄埔军校之时,蒋介石想起了他,何应钦受到了重用。

何应钦的人生从此一路顺风顺水,虽然和蒋介石有过分歧与矛盾,但1934年之后就珠联璧合,互相照应,正如蒋介石夸赞他为:安危同仗,甘苦共尝。何应钦做事情也比较稳妥中庸,分寸感拿捏的很好,也善于沟通与照顾各方利益,故而赞誉者多于诋毁者。

他从团长升到军长,不到10年时间。北伐期间,已经做到位高权重的军政部部长。1934年,军中巨星的何应钦,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这是非常罕见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何应钦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后赶赴联合国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

何应钦最光辉的时刻是,1945年9月,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主持了冈村宁次投降仪式,可以说是人生的巅峰!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幕,可见国民党高层对他的认可。要知道,当时顾祝同、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是炙手可热的角色。

何应钦晚年被蒋介石冷落,在台湾地区担任虚职,给个荣誉衔而没有实权,但是他善于急流勇退,自我安慰,练练书法,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愉快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你说他睿智不?

1987年何应钦98岁,因心脏衰竭,结束了他的一生。生命长寿、政治长青、军功长在、名声长存,可谓比较完美的一生,不可复制,让人羡慕。

可能唯一不完美的,就是没有后代。自创一句诗吧,正所谓:

乱世男儿多奇志,东渡扶桑学本领。

应钦原本是钦定,何不借云上青天。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历史传讯社


何应钦(1890-1987年)贵州省兴义市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连任十五年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并历任参谋总长,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等要职。在黄埔系里有“蒋何”并称的说法,指的就是何应钦在国民政府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赫地位。

何应钦在上海。

何应钦温和谨慎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在国民党派系林立中,保持长久不倒的地位。蒋介石和他,一个是老校长,一个是老教官,一个固执暴戾,一个圆滑平和,两人一刚一柔在国民党军政舞台上配合的相当默契。

图为1930年担任中国童子军司令的何应钦。

何应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认识了长自己3岁的蒋介石,回国以后蒋介石从筹建黄埔到国民政府,都拉着小师弟一起干。蒋介石当校长,何应钦担任总教官,二次东征时蒋介石当总指挥,何应钦当第一军军长,再后来蒋介石当民国政府主席时,何应钦当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一路紧随蒋介石,得到了“校长之外,唯总教官是从”的地位。

图为何应钦与妻子王文湘。

但是回顾历史有2件事能说明何应钦内心还是有小九九的。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闹分家,蒋介石被逼下野时,当时握有军政大权的何应钦装聋作哑,并没有对蒋介石拔刀相助,另外1928年蒋介石复职后,何应钦迟迟不表明态度,以后何应钦再也没掌握过兵权。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扣西安,在南京的何应钦下令封锁消息,主张武力进攻西安,逼迫张杨释放蒋介石,而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何应钦此举是妄图将蒋介石置于死地后自己取而代之,事件在何应钦意外收到蒋介石手令后作罢。

图为座落于南京大学内的何应钦公馆。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南京受降仪式,何应钦为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亲自接过冈村宁次递过来的军刀,何应钦迎来了他最风光时刻。解放战争后的何应钦逃往台湾,和其它高官一样,成了“军事顾问”,意思就是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何应钦也心甘情愿的做了一介顺民。


图文绘历史


何应钦,黄埔教官,国民党重要军事人物,陆军一级上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和黄埔多数教官一样,来源于保定或者日本陆军学校,且有较强的革命思想,在辛亥及之后的行动都比较积极。

我们今天关于何应钦的事迹自然不能面面俱到,择要而说。

1、替补成了主力

在日本振武学校,何应钦是蒋介石的学弟。都在陈其美帐下做事,后来又专门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系,在黄埔时候,蒋介石的第一候选人的王柏龄。何应钦就是王柏龄引荐去的。

正常情况下,王柏龄基本是要压何应钦一头的。

但正如历史中所有成功人士一样,业务能力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东征、北伐,王柏龄的散漫变相说明能力不足,何应钦的尽职让黄埔学生军的优势得以体现。毕竟态度决定一切嘛。

豫中会战是蒋鼎文的渡劫,南昌之役就是王柏龄的宿命。之后何应钦到了历史舞台。

2、造过老板的反,老板却离不开

在第一次北伐占领南京后,宁汉分裂,桂系第一次倒蒋,何应钦默许,就这么炒了老板鱿鱼。老蒋后来都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在老蒋回来后,一度被解除本兼各职。但很快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之后长期担任军政部长。

在1936年西安事变中,坚定讨伐。事后未被责怪。

之所以能这样无非两点:第一就是业务能力极强;第二就是人缘好。这两个都做到了无可替代,也就只有他了。

3、一生亲日

有为日本将军说:“留美的主张学习美国,留日的却往往反日”。但这一点放到何这里基本不适用。

他一生都亲日。

在长城抗战后,主张与日本议和;华北事变后,抗战后,都是如此。

当然这只是其政治主张。在具体事务上,坚定的维护国家独立是一直坚持着的。

总结:

何应钦做人、做事确实是同类人的佼佼者。留日、黄埔、组织、人缘,四大能力,让其长盛不衰,成为政坛常青树。

参考文献:

贺江枫.无以为继:黄郛与1935年华北危局[J].近代史研究,2018(03):39-55+160.

张皓.“日本天津军的谋略”:1935年胡白事件之探析[J].安徽史学,2018(02):96-108.

陈文峰.公主屯战斗:东北战场歼敌一个军[J].炎黄春秋,2018(03):8-12.

石户谷哲. 土肥原贤二与华北事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6.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何应钦,贵州小军阀出身。

时也,命也。贵州军阀混战极为残酷,失败者就是死。所以何应钦逃离贵州参加蓝党。幸运被推荐黄埔军校副总教官(代总教官),这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没有之一。

此后,自黄埔教导团团长起历任党军旅长,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统帅的都是黄埔核心部队。加上黄埔老师,学生都是老部下,待下温和,被称何婆婆,很快成为蒋之下的黄埔第一人。总体来说,何虽死党不多,但可全权指挥陈诚系之外的几乎所有黄埔军队,包括其余八大金刚、胡宗南、汤恩伯所部。大多数学生如关麟征、陈明仁、杜聿明等学生小团体都能接受何应钦的指挥。

但是何个人政治能力不高,这一点始终限制了他的晋位,只能居于蒋之下。当然,何也做出了几次努力,试图取代之。

1927年,南京方面遭遇徐州兵败,蒋的压力极大,冯玉祥调和宁汉合流,武汉方面要求蒋下台。对此,何如坚定支持蒋,则毫无问题。但何却反常地保持沉默,蒋愤怒辞职,第一次下野。此后,何与桂系共同领导三人的军委常委会,李白两委员的桂系乘机占领北平至广西大片土地。蒋1928年1月复出,第一件事就是撤销何的职务转任总部参谋长的空职。何辞职避居莫干山,蒋不以为然,派人去请,还骄傲宣称,离开你何应钦,我蒋介石还是蒋介石。但离开我,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一语成谶。这是蒋对何的最好评价。

西安事变后,兴奋的何应钦在党内军内毫无对手(陈诚跟随蒋被扣西安,胡宗南汤恩伯尚未成气候),公开通过政治决议,以代总司令名义发布讨伐令,试图逼迫张杨杀死蒋介石再彻底吃掉张杨。事变结束,蒋对何恨之入骨,却不得不宣称何应钦的武力逼迫也是促成张杨释放的重要原因。当然,蒋私下加紧扶持军事三巨头来抵消何的影响力。

此后,何虽还是军政部长,总参谋长等中央第二高位,但实际已失去大部分权力而转向繁杂的行政工作。死党,一期毕业生冷欣被永不录用,兵役署长陈泽润被蒋借故枪决,本就不多的羽翼被基本剪除。

抗战胜利,何在军事改组中失去军政部长,总参谋长职务,1947年更被派到联合国任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使团长!1948年回国后任过国防部长甚至行政院长,都已力不从心,无法挽回局面。去台后一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这个天下第一号冷板凳。

所以,蒋的那句评价还是中肯的。

何应钦遇到蒋,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四川達州


在何应钦的身上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因为他是国民党内非常著名的亲日派将领,再加上他曾经做出的许多事情都使他饱受了不小的骂名,但总体来说他却是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坚守的。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何应钦和日本主将冈村宁次的关系,有人说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

不过后来据日本的一本杂志所言,冈村宁次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学习是要比何应钦早上几期的,他们在日本是没有见过的,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是何应钦驻守在北平总揽大局的时候。

当时因为蒋介石还不敢和日本人开战,所以当时受蒋介石委派主持华北大局的何应钦只能暗中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与日本人周旋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何应钦也和冈村宁次开始熟识,并最终成为了一生的好友。


(冈村宁次)

受降仪式中向冈村宁次弯腰的何应钦

何应钦和冈村宁次的友情持续了将近一生,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何应钦专程找到了冈村宁次。

暗中嘱咐他第二天不要带自己的宝贝军刀到受降会场,因为按受降仪式规定,冈村宁次作为主将是要献上代表着他第二生命的军刀的,所以何应钦为了顾及到冈村宁次的感受,就专程嘱托他不要带军刀上场。


第二天受降仪式开始的时候,冈村宁次果然没有带上他的军刀。

而作为主受降官的何应钦也保持着他对好友一向的谦卑,受降的时候因为冈村宁次还有着一定的尊严留存,所以他不愿何应钦弯腰,而作为主受降官的何应钦为了保持仪式的完成,竟然向冈村宁次弯下了腰,接过了冈村宁次手中的投降书,这才完成了这一个最重要的仪式。

(何应钦受降冈村宁次)

不过也因此使得何应钦在国内引发了大噪,甚至连当时专程赶来观看受降仪式的东南亚使节也非常诧异,不理解何应钦为何会向投降者弯腰。

何应钦为好朋友冈村宁次脱罪

在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按照美国的命令将日本侵华的士兵和武装开垦团的农民分批遣送回了日本。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国战场总司令的冈村宁次也被美国人列入了名单之中,当时冈村宁次是直接列在甲级战犯的名单中的。

虽然说后来美国人只处决了七名甲级战犯,但是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美国是要处决所有甲级战犯的,所以作为冈村宁次好朋友的何应钦就数次三番地请求蒋介石将冈村宁次扣押下来,帮助冈村宁次逃脱美国的制裁。

起初蒋介石是不答应何应钦的要求的,不过后来何应钦为蒋介石指出了冈村宁次身上一个很有诱惑性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最终使蒋介石同意留下了冈村宁次,并最终帮冈村宁次逃过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制裁。

蒋介石之所以会答应何应钦的要求,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冈村宁次身上有着非常强大的反游击战能力。

冈村宁次曾经在华北地区研究、指挥过日军扫荡华北地区的敌后游击队,给游击队带来了很大的伤亡,为日军扭转了局势,可以说得上是反游击战的天才。


这一项能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给蒋介石带来了很大的吸引性,所以最后他才同意了何应钦的要求,将冈村宁次留在了中国,为他做起了秘密的军事参谋,并在1949年的时候为了避免时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处决冈村宁次,所以偷偷将冈村宁次送回了日本。

在何应钦晚年去日本访访岗村宁次的时候,他受到了冈村宁次以及日本众右翼军官的欢迎,这一切都源于冈村宁次对何应钦的感激,后来岗村宁次还受到何应钦的邀请去过台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有着自己坚守的何应钦,在抗日的大是大非上不含糊

不过虽然何应钦和冈村宁次有着这么好的交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和日本人暗通曲款,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何应钦都是有着自己坚守的,他一直以来都担负着国民党二号大佬的身份,协助蒋介石主持起了抗日战争的大局。

在国民党中有很多名将都是何应钦的嫡系手下,比如有着赫赫威名的王耀武、第五军的杜聿明、关麟征、宋希濂等著名的抗日名将都是何应钦一手提拔上来的。

在抗日战争中他们也是一心抗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而作为他们老大的何应钦,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比较亲日,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分得清楚的。



所以说如果要评价何应钦的话,我觉得他在抗日上的贡献是完全值得我们肯定的,不过在一些战前、战后的小细节上来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接受不了何应钦太过于亲日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