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陆续为曾作为清朝最震荡性案件主要人物,多尔衮、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将这些人物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这里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强势的八阿哥允禩和其庞大的支持阵营的相关人物。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康熙的八阿哥允禩

这个“八阿哥”曾经因为绝对的支持力量让康熙一度废立太子中十分被动,甚至被气得老泪纵横。在两度废立太子时,八阿哥甚至以绝对优势得到了广泛支持。这也为雍正登基后首先处理“八阿哥”问题埋下了伏笔,

包括康熙的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和康熙最欣赏的大臣马齐都一边倒向八阿哥,这些情况的出现让康熙非常震惊,他判断,八阿哥如此受到众人推崇,一定是有政治阴谋的,为此他决定将废太子再度复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下令召开满汉大臣会议,保奏皇太子。会前“特谕马齐勿预其事”,可见康熙对其保护。但是马齐与国舅佟国维的暗中倡导下,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积极配合,全体朝臣共同保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使得储位问题康熙十分被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马齐等人受到康熙的严厉惩处:“马齐本应立斩,以为众戒。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诛。”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胤禩“严行管束”,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晚年的乾隆

八阿哥之所以得到众多势力支持,有三点最为关键:一是人缘好,康熙曾形容说“众人称之曰贤”,并且于几位兄弟关系融洽,这一点比其四哥胤禛更有优势。

二是主动经营,甚至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因找术士相面有“天子相”的舆论大造声势,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东西,在当时却非常有市场。

三、八阿哥从文化和武功骑射角度来讲,在众皇子中都属于佼佼者。加之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 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署理内务府总管,这些不仅是康熙对八阿哥的培养锻炼,同时更是一种器重。

然而当康熙提议群臣举荐储君时,对于参与会议的大臣一致推戴八阿哥时,还是出乎意料说:“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你们应该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加亦甚轻贱,你们再慎重考虑”《圣祖实录》

在康熙五十三年发生的“八阿哥献鹰”事件中,彻底导致康熙对这个八儿子的决裂。康熙在密云县附近打猎,因为母丧而未能跟随的允禩特意叫人给康熙送两驾鹰,谁知康熙收到鹰的时候,这两架鹰已经气息奄奄,康熙异常震怒,认为这是因为老八对于上次反对立他为皇太子而心生愤恨,把这个快死的鹰映射他自己来日无多,震怒之余康熙发表了长篇谕旨,而后宣布与八阿哥彻底决裂,父子恩义断绝。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雍正画像

直到四阿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帝,储位之争虽然并未全面停息,但随着胤禛逐渐掌控政治权利,这些势力才逐渐被雍正各个击破,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侮辱性称呼。大臣们按照雍正的指示,组织了特别审判会议,对阿其那的行为进行审议,最终列出阿其那十四条罪状,对他进行参劾。雍正最后下达判决:“阿其那犯下的所有恶行皆唯激怒朕,朕若加刑于他,天下之愚者必定以此将恶名加诸朕,如此则正中阿其那下怀,朕才不会上这个当。”几个月后,阿其那在圈禁中离奇去世。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八阿哥影视画面

历史有时并不如烟,乾隆四十三年认为有必要给其叔叔平反,认为当时的罪名是查无实据的,在宫廷长大的乾隆深谙这种毫无亲情可言的兄弟关系的冷漠,另外这些曾经的震荡早已不存在,维护爱新觉罗家族进一步团结的必要和历史公正角度开展平反,具有进步意义。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

外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

其实,平反允禩、允禟是按照计划推进的,只不过时间跨越太长,早在登基的一个多月,年轻的乾隆便发出了一道震动天下的谕旨:允禩、允禟等人,虽然自己作孽,也已经死去,但是他们的子孙还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如果继续把他们开出于宗籍之外,实在不公平。如果此时乾隆为了笼络爱新觉罗家族所有成员,那么四十多年后的平反,则是随着时间的淡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稳定,表现出来的超高自信水平,四十多年的允禩在乾隆分了两步走平反步骤下,终于重新恢复了名誉,不知地下的“八阿哥”允禩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