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中的“LV”

铜镜中的“LV”

艺术博物馆 | 美术展览 | 文创 | 公共教育 | 综合服务

镜子,

大家都非常熟悉。

从古至今,

都属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铜镜中的“LV”

对镜贴花黄

到了汉代,

铜镜的制造工艺进入“黄金时期”,

为什么说是“黄金时期”呢?

除了铜镜种类丰富与数量众多以外,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款高贵而神秘的“LV”铜镜。

铜镜中的“LV”

铜镜中的“LV”

当然,不是你想的那个LV,

而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铜镜中的“LV”

它的真实名称为博局镜

因上面有类似T、L、V的纹饰,

国外研究者也称之为TLV镜。

铜镜中的“LV”

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藏博局镜

像这样的"名牌"铜镜

亮宝楼艺术博物馆里就藏有数枚,

下面我们取其中一款为大家进行全方位解读。

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藏博局镜

铜镜中的“LV”

这枚汉代博局镜现藏于亮宝楼艺术博物馆,镜为圆形、圆钮、柿蒂纹方钮座,内区均匀分布12枚乳钉纹,乳钉之间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区分布T、L、V纹饰与8枚乳钉纹,T、L、V纹饰之间铸绘有四神与禽鸟纹饰。外区为锯齿纹和流云纹。雕工精细,造型华丽。其中铭带文字大致为:

“尚方御竟(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避)不羊(祥),朱爵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

(果然是好诗、好诗!~ ̄▽ ̄~)

通过介绍,

这枚铜镜的颜值大家都心里有数了。

但重点是不仅有颜值,还要有气质,

这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铜镜中的“LV”

博局镜中的博局二字可是大有来头。

这里的博是指六博棋,是古代一种竞技类游戏棋。用黑白两子分为对立双方,每人五散(兵)一枭(帅)共六枚棋子,所以称为六博棋。二人通过骰子或掷箸来行棋,用杀枭来判定胜负。

铜镜中的“LV”

马王堆汉墓出土六博棋具

哇塞,棋盘上果然有“LV”

这一游戏,在汉代非常盛行,上至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皆喜爱博戏,达到了“三辅儿童皆咏之”的地步,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

铜镜中的“LV”

山东藤县西户口博戏画像石拓片

铜镜中的“LV”

彩绘六博木俑

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来到长安与当朝太子刘启一同游玩,恰巧二人都喜欢玩六博棋,便摆开阵势一比高下。然而在下棋时,二人发生争执,刘启一怒之下拿起博局棋盘,将吴国太子击打致死。吴王得知此事十分生气,但又敢怒而不敢言,便隐忍不发。直到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楚、赵、济南等其他六国起兵造反,史称“七王之乱”。

铜镜中的“LV”

可见点到为止还是很有必要的。

咳咳……不好意思跑题了。

我们可以看到,

博局镜上的T、L、V以及图像布局,

其实就是六博棋的棋局,

博局镜因此而得名。

如果你以为它只是在镜子上画了个棋盘,

那么就太简单了。

博局镜图像布局代表着汉代人的宇宙观。内部方框代表陆地,外部圆圈代表天,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空间观念。除了博局图案以外,铜镜中还有“十二地支”代表时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代表四方,所以说博局镜是汉代“天人合一”观念在图像上的具体表现。

铜镜中的“LV”

铜镜局部(镜钮)

钮座上刻绘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柿蒂纹,如字面意思,指的就是柿子把儿。可别小看它,柿蒂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战国到秦汉,这一纹饰流行不衰,寓意吉祥。

铜镜中的“LV”

铜镜局部(“尚方”二字)

铜镜中的“LV”

铜镜局部(玄武图像)

讲到这里,

你还认为它只是一面

用来照容颜、正衣冠的镜子吗?

想要更近距离了解博局镜、

了解古人的世界观吗?

那就来亮宝楼艺术博物馆吧,

还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记得在亮宝楼一层文创厅领取

免!费!门票喔~!

铜镜中的“L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