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新媒體首先姓「政」,要「勤政」,不能「懶政」

政務新媒體首先姓“政”,要“勤政”,不能“懶政”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環境報社在這裡隆重召開“2018年環境互聯網會議”,對於宣傳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凝聚各方面智慧,彙集互聯網力量,進一步傳播好生態環境保護的網絡正能量,具有積極意義。藉此機會,我就如何做好生態環境宣傳和政務新媒體工作,與大家交流三點想法。

一、生態環境宣傳工作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今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大會結束後的第十天,5月29日至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了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李幹傑部長出席會議並做了近3個小時的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李幹傑部長明確指出了生態環境宣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他說,生態環境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是一項十分光榮、極端重要、專業很強的政治性工作,是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宣傳工作也是主戰場、主陣地,宣傳教育這支隊伍也是主力軍和衝鋒隊。宣傳工作就是生產力。宣傳部門是生態環境事業的“戰略支援部隊”,為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保障。

對於輿論監督的作用,李幹傑部長指出: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執法督察力度,主動曝光問題和有關責任人並督促問題整改、追究責任,會受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不僅沒有負面影響,而且集聚正能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強全社會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信心和希望。事實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主動客觀曝光生態環境問題也是正面宣傳。

李幹傑部長強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廣泛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重點部署了五大重點工作:牢牢把握新聞宣傳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始終佔領網絡傳播主陣地,全面增強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的本領,壯大生態環保事業統一戰線,加強生態環境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宣傳工作。

李幹傑部長還特別強調了宣傳工作要落實四個責任,他說,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宣傳,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要落實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部門主體責任,落實各地環保部門的屬地責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的職業責任。並要求宣傳隊伍要成為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中的“尖兵”。

李幹傑部長的講話,既提出了目標任務,也交給我們方法路徑,是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生態環境宣傳工作的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二、“@生態環境部”的探索和實踐

2016年11月22日,“環保部發布”兩微開通上線。今年3月22日,“環保部發布”正式更名為“生態環境部”。自開通至今,生態環境部官方兩微共發佈信息1萬餘條,累計閱讀量超過4億,粉絲數目前共169萬。此外,我們還建立了覆蓋全國生態環保系統所有地市級環保部門的新媒體矩陣。

一是做好權威環境信息發佈,保障公眾知情權

“環保部發布”開通第二天就發佈了正在進行的中央環保督察的動態信息。此後,“環保部發布”發揮了重要信息源作用,第一時間為媒體和公眾提供了關於中央環保督察的重大新聞信息。

在今年6月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過程中,兩微先後通報了53個地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引發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共發佈中央環保督察相關微博400多條,這些信息詳細記錄和回顧了中央環保督察從河北試點到覆蓋全國,再到“回頭看”的歷史進程。在微博上,“中央環保督察”話題閱讀量超過6700萬,體現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2017年,“大氣十條”收官戰逐步展開。4月6日,原環境保護部啟動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環保部發布”同步設立了“打好藍天保衛戰”話題,及時發佈大氣治理措施及進展、空氣質量狀況、重汙染預警、大氣環境科普知識等內容。截至2018年1月21日,“打好藍天保衛戰”話題閱讀量達2680萬。

二是及時回應熱點輿情,加強輿論引導

2017年4月18日,河北等地發現超大工業汙水滲坑,航拍圖片觸目驚心,公益組織和媒體的推送文章迅速刷屏。19日,“環保部發布”即連續發佈信息,予以積極回應,這是“環保部發布”首次在突發環境輿情事件中突顯“快速響應”作用,也讓我們有效運用新媒體的威力。19日回應華北滲坑汙染事件一則微博閱讀量高達500多萬,被評為2017年政務微博“十佳快速響應案例”第一名。

2017年9月18日,上海一家企業發佈“緊急求助函”稱,其原材料供應商因環保問題將被關停,會造成“3000億元”損失。由此,“環保衝擊實體經濟”的輿論再度泛起。

19日,我部“環保部發布”兩微迅速反應,轉發新京報評論《別誇大環保衝擊實體經濟》,20日轉發澎湃新聞消息《浦東回應滾針工廠關停致300萬輛汽車減產:9個月前已通知》,以此表明我部態度並正面引導輿論。隨後,6小時內密集轉發新京報社論、環球時報評論、民間環保組織自媒體評論14篇。兩微異乎尋常密集發聲,引發媒體進一步關注。

之後,我們採取一系列相關措施,繼續轉發主流媒體相關報道和評論文章,與環保NGO、網絡大V相互轉發互動,通過例行新聞發佈會正面回應,十九大記者招待會上,李幹傑部長以“相得益彰”“正相關”等標誌性語言精闢闡述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形成更加廣泛的社會共識。

三是講好環保故事,展現環保人風采

2017年進入採暖季後,陸續有媒體報道在京津冀區域的一些村莊和社區,出現了天然氣氣量不夠、來氣不穩等情況,影響居民做飯和取暖,讓群眾受凍,有人因此質疑“煤改氣”政策。

原環境保護部第一時間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關於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明確提出堅持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並迅速抽調部機關各司局和在京直屬單位2367人組成839個組,對京津冀區域冬季採暖情況進行大走訪、大督查。

在此期間,通過“環保部發布”平臺,我們第一時間轉發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清華大學姚強教的報道《“氣荒”之問》,分析了“氣荒”癥結所在。

在“擺事實,講道理”的同時,“環保部發布”注重發佈“有力度,有溫度”的重點信息。設立“清潔供暖一線”話題,發佈微博《藍天與溫暖同在,環保人在行動——2017年冬季供暖保障專項督查》,製作《暖氣和好空氣,一個也不能少》新媒體產品,用圖片和短視頻講述環保人員在供暖保障專項督查中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增進廣大網友對環保人的理解和認可。

四是主動融入重要歷史時刻,記錄時代風雲

“環保部發布”在重要歷史時刻不缺位,結合生態環保工作實際,及時跟進,力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其中一些產品取得較好反響。

10月18日十九大開幕當天,我們即製作發佈長圖《一圖讀懂十九大報告中的“美麗中國”》,這個新媒體產品,單條微博24小時內閱讀量即突破1500萬,創“環保部發布”官微上線以來閱讀量最高記錄。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機構改革成為熱議話題,而環境保護部是此次改革涉及的部門之一,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3月19日上午,李幹傑部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宣誓就任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部長後,亮相人民大會堂北門的部長通道,回答媒體提問。我們第一時間整理出李幹傑部長在部長通道答記者問的圖文實錄,該條信息發佈後,被各大媒體廣泛引用。

此後,在生態環境部掛牌之際,我們在第一時間推出長圖“從小環保到大環境”,細數了從1973年以來,中國環保機構45年的發展軌跡。

今年3月22日,隨著機構名稱的變更,“環保部發布”正式更名為“生態環境部”。讓我們感動的是,一條不足300字的更名啟示,微博的24小時閱讀量破千萬,留言內容中,大多是網友的溫馨問候。

新浪政務新媒體學院為此特別寫了一篇關於“環保部發布”官方微博的文章。文中評述,@環保護髮布涵蓋多維度內容,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將聲音和態度置於陽光之下,很好地塑造了環保部的政府部門形象。

三、努力做好政務新媒體工作

對於政務新媒體,我們試水時間不長,還是新手。對新媒體的許多規律和特點還在認識中。新媒體本身也在發展之中,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在新媒體工作的探索實踐中,我們主要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是辦好政務新媒體,要有明確的職能定位。

政務新媒體首先姓“政”,是政府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務信息服務的新型媒介和載體。也就是李幹傑部長講的,是網絡時代政府部門的“信息窗口”“形象窗口”,權威、及時、準確提供政府部門行政資訊,表達政府部門的立場態度,是政務新媒體首要職責。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務新媒體工作的通知》要求:開設政務新媒體的政府和部門要建立明確的工作規範,不得發佈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並指定在編人員專人專崗負責政務信息發佈工作。建立信息發佈審核機制,嚴格把關發佈內容,重大信息發佈要經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領導籤批同意。充分體現了對政務新媒體信息發佈嚴肅性、權威性、準確性的高度重視。

當前,汙染防治攻堅戰已經全面打響,7個標誌性戰役、四大專項行動已經全部啟動。生態環境保護政務新媒體有責任及時向公眾傳遞這些新進展。生態環境部黨組高度重視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方法和策略。強調要做到“六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兼顧、堅持綜合施策、堅持兩手發力、堅持突出重點、堅持求真務實。生態環境類政務新媒體也要及時傳遞好這些新要求、新觀點,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新潮流。

二是辦好政務新媒體,要有真誠的服務態度。

用互聯網的語言,就是要樹立用戶思維。網民就是用戶,關注就是惠顧,網民到我們新媒體平臺的跟帖和留言,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都要密切關注,這是生態環境輿論的重要“晴雨表”,是社情民意的最好“瞭望臺”,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要提供優質的內容產品,使網民來有所得、去有所獲、成為“回頭客”;要熱忱相迎,注意看網民的“臉色”,關注網友留言和給我們發送的消息,該回應的信息要及時回應,合理的意見要及時汲取。對一些網民的“吐槽”“拍磚”,要有開放包容的胸襟和氣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神回覆”,避免“雷人雷語”。

政務新媒體“姓政”,要“勤政”,不能“懶政”。有的政務新媒體“有平臺無運營”“有賬號無監管”“有發佈無審核”,這就是“懶政”的表現。今年4月,我們公開通報了一批“有平臺無運營”“零發稿”或久不更新的政務賬號,並要求各地政務新媒體要做到每日更新,就是希望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態度,“勤政”而不“懶政”。

三是辦好政務新媒體,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

負責政務新媒體工作的,儘管是一個部門、一個處、乃至幾個人的一個小團隊,但要承擔起一級政府部門對外宣傳的職責。新媒體工作團隊,包括業務終端的“小編”,都要把思想站位提升到足夠的高度,把握形勢,主動作為。“小編”不“小”,一言一語代表著整個部門的形象,肩負的責任很重,工作要求很高,需要勇於擔當,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當然,也要看到,隨著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深水區,環境執法勢必觸動一些違法排汙者的私利,面對諸如“環境執法影響經濟發展”等不正確言論,要善於引導,不當“吃瓜群眾”,敢於表達立場和態度,敢於接招,敢於回應,要理直氣壯的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實踐。

四是辦好政務新媒體,要有充分的開放互動。

不能封閉僵化、自娛自樂,而要敞開大門、借勢借力。要做好垂直平臺的互動,發揮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新媒體矩陣功能,不斷形成合力。我們既要求各地生態環保部門轉發部裡的重要信息,也開設了“各地環保頭條”,轉發重要的地方新聞。我們既對外發布消息,也開設了“環境新聞速覽”欄目,及時轉發優秀的環境新聞報道。要探索與其他互聯網平臺互動,今年六五環境日,我們與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公益平臺、支付寶螞蟻森林、今日頭條和抖音等平臺開展合作互動,取得了很好效果。要加強與網民的互動,要通過設置公眾參與議題,並通過有趣的形式吸引網民參與。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歌,我們提前發佈了歌譜和配樂,各地網民熱情參與、踴躍試唱,給我們發過來的有兒童版、老年版,有獨唱版、合唱版,有美聲版、通俗版,有各地方言版、“走音版”,還有樂器演奏版等等。這次嘗試,使我們獲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辦好政務新媒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加強與公眾的聯繫溝通,努力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環境政務資訊。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