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 为何他出现的总是背影

他总是脚步匆匆,一眨眼的功夫,身影就消失在了视线里。书记员小夏说:我们这位法官,走路带风,脚上像踩了“风火轮”,一般人跟不上他的脚步。

从一个银行到另一个银行,一大早,他就前往了三家银行,核对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相关信息。烈日下的奔走,蓝色制服早已被汗水浸湿,豆大的汗珠挂在脸颊,他神情专注,来不及擦擦汗,喝口水,又迅速赶往法庭,因为还有好几位当事人在等着他。

这位风一般,在镜头里总是出现背影的神秘人是谁呢?他就是公安县法院杨厂法庭的副庭长易超美。

嘴上说不忙 身体却像陀螺

人人都说工作忙工作苦,并把“忙”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可是,易超美即便是脚不点地,只剩背影,却极少说自己很忙,反而是把“没什么事情做”挂在嘴边。

难道真有这么清闲? 殊不知,在全院的审判绩效情况通报上,这位“不忙”法官的名字总是排在办案数的最前面。他说,在工作时间做分内的事情,合理安排,谈何忙碌?

与其说是“不忙”,倒不如说是“闲不下来”。在法院工作二十多年来,易超美极少请假,就算是为数不多的休假,也常常在假期未休满就急匆匆赶回。就在今年年初,生病的他请了三天假,然而,才休息了两天之后,就在当事人的“催促”下返回到了工作岗位。

二十年如一日,即便审判事务中的琐碎已虐他千百遍,即将50岁的他仍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专注,对待每一位当事人,都总是保持微笑。

自称“脾气差” 却因当事人彻夜失眠

托马斯·卡莱尔说:“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那没有在深夜为当事人失眠过的法官呢?

易超美在介绍自己时,谈到性格,自称脾气很火爆,有时候一点就着。但实际上,这位铁面法官,更多的是柔情。去年的一个案件中,原告因被告买收割机欠一万元久拖不还,于是诉至法院,但是被告没有到庭,于是易超美打电话了解情况,对方不仅不想解决问题,还不停找理由推脱,说着说着,易超美的语气就重了些。事后,他还因为这件小事在办公室自责了许久,觉得不应该对当事人有如此态度,作为法官,面对任何事都应该理性大于感性,被告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我只是想把他们之间的结解开,管得多了些”。

去年寒冬腊月,下着大雪,易超美在审理一起借贷纠纷案件时,被告当场将欠条撕了,法庭准备对其采取拘留措施,考虑到冰天雪地,又是女同志,原打算将欠条粘好之后不再予以追究,但该女子在法庭撒泼,谩骂闹事,最终依法对其实施拘留。为此,易超美一整天都忐忑不安,精心列好提审提纲,想着第二天要怎么跟对方沟通,彻底解决这一矛盾。

一次外出坐出租车,司机一直好奇地打量他:“你的压力很大吗,年纪好像也不大,怎么头发都白了?”对他而言,长期的失眠和满头的白发早已司空见惯了。

淡泊名利 却藏工匠之心

从1995年进入法院,到2000年担任审判员再到现在成为员额法官,易超美亲历了司法改革的大潮。而今,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随时保持清醒的大脑和鲜明的立场,淡泊名利,一心只为审判。2018年,易超美作为唯一候选人被公安法院向省高院推荐为“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

在庭里,易超美是老前辈,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从不倚老卖老,而是以互相学习的心态和年轻人交流。对于他来说,学习是法官的常态,需要不断地钻研,探索。新型案件和复杂案件,他从不推脱,2015年,易超美审理了该院第一起监理合同纠纷,近期,他又立案了一起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同样也是该院首例,他敢于接盘、敢于挑战,并且有信心去攻克一道道难题,“工匠精神”大抵就是如此吧。

2017年,杨厂法庭受理了一起拆迁补偿纠纷系列案件,因木材公司旧城改造的需要,2014年3月,某建筑公司与住户们签订《房屋拆迁及还建协议》。协议约定于2016年6月30日前向住户交付还建房,但该公司未按约交房,后来因建设原因,该旧城改造项目变更由某置业公司实施,并将《房屋拆迁及还建协议》的权利义务由某置业公司承接。直到房子建成后,置业公司却不向住户们交付房屋履行义务,于是被告上法庭。

该案牵涉到的人和关系很多,面对干扰和压力,易超美和团队没有畏惧,而是一起认真研究案情,现场走访,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最终通过智慧和审判技巧,让矛盾得以平息。

他说,法官的角色就是站在原被告的中间,不能偏离任何一方,要像工匠追求精益求精一样对自己的案件负责,对法律负责,对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负责,不准自己掺杂私心,也不允许案件掺杂别人的私心。正是因为他立足审判本质,尽心办好每个案件,耐心接待好来访来诉的每一位当事人,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更是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称赞。

在无数辛勤办案的背影后面,他始终保持热情,砥砺前行,这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于内心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始终坚守的职业精神,他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这就是真正纯粹的法律人。(喻明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