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

别争了! 女娲老家就在甘肃 ​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人头形器口陶瓶​

全国各地竞刮公祭女娲风,专家学者认定女娲故里就在甘肃秦安。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羲里娲乡-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关于女娲,各地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有不少文明遗迹和史料记载。正是因为这些,在文化资源争夺风越刮越烈的时候,女娲同样不能幸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河北涉县、山西长治等地,纷纷公祭女娲认定故里,原因不外乎两个:宣传女娲文化的影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据考证,女娲出生地就在古城纪(秦安),有当地丰富的遗迹为证,也有《史记》、《水经注》等古代典籍记述为据。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水经注记载的唯一一个和女娲有关的地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女娲祠-汉代已经建有女娲祠​


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考察认为,秦安为“两皇故里”,两皇即伏羲、女娲。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柯杨也认为,天水秦安是伏羲、女娲的“源”,其他地方则是“流”。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女娲祠女娲塑像

甘肃秦安

佐证1

秦安留有诸多女娲遗迹女娲,风姓,亦称娲皇、女皇、阴帝、神媒,与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依诸多古代典籍记述,女娲出生于古成纪,即今秦安陇城镇一带。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

据介绍,至今,陇城镇有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有娲皇、凤尾、龙泉等村名,有女娲祠、女娲庙、女娲洞等古迹。特别是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有力地佐证了秦安是“两皇故里”的真实性。

佐证2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甘肃省级祭祀-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女娲公祭活动

葫芦河遗迹印证女娲传说在天水民间传说中,流传着伏羲女娲的诸多故事,乘葫芦避洪水、滚磨成婚便是其中之一。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天水市教师屈荣芳说,经过大地湾古人遗址,贯穿秦安县南北,在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的葫芦河,与葫芦救人造人的故事一同流传至今。此河流经秦安县山川时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葫芦状,其河床上古时曾出土一块巨大的青石,石上天然形成“白蛇、青蛇交尾图”,该遗迹至今尚存。

在大地湾一期文物中的大量陶壶,其形状极像葫芦,这说明当时有葫芦图腾或葫芦崇拜,并跟伏羲女娲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结下了割不断的文化渊源。

河北涉县

佐证:

境内建有北齐娲皇宫涉县史志办王凤堂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涉县境内有一座北齐天宝年间修建的女娲庙,也被称之为娲皇宫。正是因为这座修建自北齐年间的娲皇宫,涉县在2006年4月被中国民协及中国文联联合评为‘中国女娲之乡’,并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涉县已经由当地政府主办了四届公祭女娲大典活动。在今年9月份准备进行第五届公祭女娲大典活动。

陕西临潼:

佐证:女娲生于骊山前不久?熏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成立了骊山中华女娲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公布了12幅女娲雕塑的设计图并征求意见,据了解,临潼区将在两年内建成女娲雕塑。该研究会庞任隆会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史书考证,女娲生于骊山之阳,骊山是女娲文化最早的发祥地,是女娲文化之源。”湖北竹山:佐证:竹山绿松石即女娲补天石“据《山海经》等记载,上古时期女娲是在竹山县西女娲山顶炼五色彩石补天。而竹山拥有世界总储量70%以上的绿松石,即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五彩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甘肃、陕西、河北等地都在宣扬女娲文化,搞各种活动,我们当然也得抢着上。”据了解,该县还投资740多万元,重塑18米高的女娲雕像,建起了女娲祭坛、圣母亭、问天阁等景观。

专家说法

女娲故里

各地竞刮公祭风 专家认定女娲故里在甘肃秦安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女娲公祭

甘肃是“源”外地是“流”

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考察认为,秦安为“两皇故里”,两皇即伏羲、女娲。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柯杨则开宗明义地提出:伏羲、女娲文化地真正故里就是在甘肃东部,是以天水为中心的一大块地方,涵盖秦安、甘谷、静宁、西和等众多地方。这个结论有史可考、有据为证。柯杨教授告诉记者,全国有不止35个地方在强调伏羲、女娲文化故里的地位。对文化传承来说,这是好事。但要确定真正的故里,需要从“源流”和“迟早”上加以区别研究。

女娲氏是游牧民族部落,自甘肃诞生后,沿渭河、黄河流域一路迁徙,陕西、山西、湖北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女娲氏的踪迹和文化遗存。但多项研究发现,甘肃是“源”其他地方则是“流”;也因此,天水一带是女娲氏最早活动的地方,其他地方则相对较迟。

柯杨教授认为,女娲文化和伏羲文化同属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各地都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遗存来开发文化资源,女娲文化也是如此,通过开发可以增加文化的传承和再弘扬,这中间不存在真假的问题。

对今天来说,也可以帮助各地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家乡观念。

甘肃天水一带作为伏羲、女娲文化的发祥地,更应该坚持多种形式地开发和利用,比如公祭女娲大典等活动,应长期坚持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