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的藥性

早期本草對沉香的藥性瞭解甚少,多作作香用,到五代時期才有提及。《名醫別錄》謂其“微溫”,《海藥本草》曰“味苦,溫,無毒”,吳越所撰《日華子本草》中稱“味辛,熱,無毒”。可能純度不同,四氣有所不同。《本草綱目》中描述:“辛,微溫,無毒…哪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本草通玄》雲“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洩,扶牌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意為性溫,主降,歸牌、腎二經。《本草經疏》雲“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意為主人胃、脾、腎,兼入心、肝經。而《本草經解》又謂其“足少陽膽經、足順陰肝經、手太陰肺經”,即即入肝、肺經。《雷公炮製藥性解》雲:“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於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明代賈所學在《藥品化義》中稱:“沉香,入肺、腎二經。純陽而升,體重而沉,味辛走散,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半…且香能溫養臟腑,保和衛氣。若寒溼滯於下部,以此佐舒經藥,善驅逐邪氣;若跌撲損傷,以此佐和血藥,能散瘀定痛;若怪異諸病,以此佐攻痰藥,能能降氣安神。”總之,可見沉香性溫或熱,味辛、苦,歸牌、胃、腎、肺經,有行、降氣之性,無毒。

沉香的藥性

入藥後的沉香殼片

沉香的藥性

野生沉香

現行的中藥著作記載也大體相同,如《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記載載“辛、苦,微溫。歸脾、胃、腎經”。《中藥大辭典》記載“辛,苦;溫。入腎、牌、胃經”。《中華本草》記載“辛,苦;溫。歸腎、牌、胃、命門、肺膽、肝經”。2015年版《中國藥典》及歷代藥典也記以“辛、苦,微溫。歸、胃、腎經”。

綜上所述,沉香性溫,味辛、苦,主歸牌、胃、腎經,兼歸肺、膽、肝經。主行主降。無毒。

沉香的藥性

沉香精油

上述這些沉香的藥理特性,基本都基於近些年沉香中藥飲片級別以及天然野生沉香進行的區分,但市場上也有少部分人工林沉香並不在上述藥性之列,尤其是一些劣質沉香的人工林製品尤其如此,目前沉香市場除野生林與人工種植的飲片之外,大多數萃取的沉香精油都還沒法達到飲用標準,而假沉香更是沒有任何保健和治療作用,還請大家在購買沉香的過程中仔細甄別,謹防上當,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也請關注、點贊或收藏,也可以加我個人微信282810602,大家一起共同探討收藏之道,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