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種田的多嗎,你家鄉的荒地多嗎?

創世九州遊戲代理


我來談談我們這邊的農村現狀。

秭歸,海拔500以下基本都種植臍橙了,這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們家也是種植臍橙的,效益比較好,所以這邊種田的還比較多,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人種植,但絕大部分是中年50歲以上的人,年輕人也大部分外出打工了,在農忙的時候或者放假,有的會回來幫幫忙。但如果家裡老人年老體弱無法從事勞動了,家裡在外打工的孩子還是會回來繼續種地。當然也有年輕人在家種植臍橙的。



但在高點海拔地區,如果沒有經濟作物的話,農村種田人已經很少了,基本就是幾個老人帶孩子在家留守,有勞力有技術的都出外謀生了,有的全家外出家門緊鎖,幾年幾十年都沒回來了,因為家裡的地無法養活一家人的生活,因此土地荒蕪的也比較多,成片成片的良田無人耕種了。



我相信,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如果土地能養活一家老小,很多人也不會外出謀生,如果農村發展好了,經濟收入可觀了,很多人也會回來,畢竟無法在外安家的話,農村還是很多人無法割捨的故鄉。

希望農村的明天越來越好。

(個人觀點)


熊二是個二貨


農村現在種田的多嗎,你家鄉的荒地多嗎?

我家鄉是連雲港;在我那裡,根本看不到荒地。


假如你到連雲港農村去看看,你會發現,那裡的土地真是利用到了極致。

種植蔬菜的鄉鎮,田地裡都是塑料大棚。即便是路邊,水渠旁,也會露天種上蔬菜或者綠豆,芝麻之類。

種糧食的鄉鎮,田野裡更是沒有空閒的閒地。

能自由灌溉的田塊,大多稻麥一年兩熟;不能自由灌溉的田塊,要麼種植花生,紅薯,玉米,要麼種植黃豆。

邊角地塊,或者路邊,都會種上紅小豆,或者綠豆,芝麻之類。

靠近海邊的農村,土地更寶貴。

有的人買船出海打魚,不能出海打魚的人,就把田地做成魚塘,養殖對蝦,泥鰍,魚塘的邊上,要麼栽植樹木,要麼種植絲瓜之類藤類蔬菜。

我們這裡長期在城市生活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城裡工作的人;一種是在城裡做生意的人。

至於我這裡的農村青年,剛下學會到到城裡工廠打工;一旦結了婚,到城裡打工的極少。他們說,在城裡掙的錢不夠養活一家人,倒不如在家鄉做事,掙的錢不比在城市打工掙的少,像那些搞養殖的,種植蔬菜的,他們的收入遠比打工的人掙的多。

對一個農村人來說,土地是寶貴的;也只有在土地上想辦法,才是改變自己生活的根本途徑。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觀點不同,請留言交流。謝謝讀完此文。


老農說鄉村


我的老家,是東北大平原的中部,全部都是黑土地,“我的家在東北的松花江上,那裡盛產著大豆高粱”!

長白山,松花江,黑土地,大糧倉,就是說的我的老家,在這個土肥水美的地方,你看不到一處荒蕪的土地,到了秋天,千里沃野,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在我的老家,雖然也有很多年輕人離開了農村,有的考上了大學,留在城市裡工作,有的外出打工

離開了農村,但是他們的父母們,還是依然守候著農村的土地,還是依然在他們賴以生存的黑土地上耕耘著,用他們的勞動,換來秋天糧食的豐收,用他們的話說,家鄉的土地永遠是他們的根,種好了土地,有了糧食吃,生活就沒問題的!

由於他們對土地的依賴,由於他們對家鄉的眷戀,由於他們對農村的感情,所以他們就一直堅守在農村,就守候著他們的土地,我的一個親戚,孩子都進城了,也給他們準備好了城市裡的房子,可是他們就是不想進城,依然留在農村,過著快樂幸福的田園生活!



他們說,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可以在城市裡生活,可是我們也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也離不開農村的生活,我們更捨棄不了家鄉的土地,我們也絕不能讓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土地荒廢下去,我們是土地的主人,種地是我們的責任!

所以,在我們這個地方的農村,你看不到荒廢的土地,雖然很多年輕人都離開了農村,但是他們的父母們依然快樂的留在了農村,依然在耕耘著他們所承包的土地!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我本人是一個80後,上高中後就在城市生活了。現在能留在農村種田的年輕人不是沒有,只是更少了。70後不願意種田、80後不會種田、90後更不要提種田了。究其原因,無非幾個原因。

第一,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年輕人受教育程度升高,大部分跟我一樣的去城裡讀書的人就回不去農村了。並且父母也跟著到城裡生活了。農村耕地只剩下一部分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在耕種,沒人耕種的荒蕪田地也出現很多。



第二,種地經濟效益太低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外邊的工作機會增多,賺錢相對以前更容易了。有時候,在外打工一個月的收入甚至比種田一年還要多。所以,年輕人,寧可在城裡打一些零工,也不願意回到農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



第三,隨著農業科技化的發展,規模化農業生產逐漸取代以前的農業模式,很多農民把自家的田地租出去,到城市生活。這也是目前國家倡導的農場型農業經濟的方向。傳統的農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潮流,在大規模集約化的生產方式面前逐漸被淘汰了。



第四,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後,在一些不適合大規模機械種植的區域,農村已經出現很多休閒農業、特色農業、農莊和農場等,逐漸成為那些像我一樣曾經的農村人懷舊的地方,也是給城市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中國農民已經告別的過去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告別為了溫飽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農村的老人大部分也是種一點蔬菜瓜果什麼的自己吃,在生活費用很低的農村,多是子女補貼一些,真正種地的也不多了!


景陽岡大蟲


農村現在種田的多嗎,你家鄉的荒地多嗎?

我生活在膠東半島的農村,我們這裡土地基本很少有荒地,作為農村人,土地閒置那是不可能的,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即使自家沒有能力種,也大多流轉出去,別人在種。

紅富士蘋果種植

我的家鄉招遠是紅富士蘋果的發源地,是蘋果主產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種有蘋果樹,這也是各家各戶主要的收入來源。


區域式特色種植

前幾年,我們這裡實行一鎮一特色的種植方式,培育地域品牌。各地根據自身土地資源情況,合理安排種植,基本沒有荒地現象。有的地方農產品都已經申請了地理標誌的商標,像畢郭鎮的西瓜、甜瓜,金陵鎮的小米、櫻桃等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農民朋友通過加入農業專業合作社,也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休閒農業模式

很多的山地,由於土地貧瘠,也曾被荒廢過。不過近幾年通過土地流轉,被一些搞休閒農業的人士充分開發,有的建起了觀光園,有的搞特色種養殖、農家樂等,不僅綠化了荒山,還吸引了眾多的城裡人來休閒採摘旅遊等,增加了收入。


建行漸遠


這裡是湖南張家界山區,現在我們這邊山上的田地基本上已經荒蕪了。前幾年更是連一些公路邊上的,交通很好的,平的田地都沒有人種了,以前半山上山頂上哪裡都是田地,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農村基本上要麼自己種樹了,要麼什麼也不管了。但是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於農村的重視現在農村種田的好像又在增多了。



目前來說農村種田的主要是兩類人在種不管。

首先就是農村的留守老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六七十歲了的,不捨得家裡的田地荒蕪,而且也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所以他們基本上吃的喝的都是自己種的,但是這樣的人也在減少,因為畢竟年紀大了,幹不動了。而四五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是不願意在農村種地的。我們村裡有一個今年86歲了,還種了兩畝水田,耕田都是自己用牛耕的,幾畝玉米,最近還在收割油菜。上次還在今日頭條上發過他的視頻。



現在還有一部分人在農村投資農業,開始搞種植養殖,特別是這幾年感覺明顯增多了,來過張家界旅遊的人都知道,張家界基本上都是山區,很少有平地,現在只要有幾十畝幾百畝的平地,交通比較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棚了,很多人從張家界市去武林源的路上就可以看到,兩邊到處是大棚。很多人都看好農業,覺得農業就是下一個房地產。可是對於農村人來說想在農村幹出一番事業還是太難了。


以後農村發展下去,對於農村人來說可能更難了,大部分的好土地都已經被一些大老闆承包了,留下一些山上的田地沒人要的,所以農村人又只有給他們打工,以前是農村人去城裡打工,現在回農村了還是打工,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化慢慢取代人工,以後想打工都沒有地方了。

我現在就在農村搞養殖種植,二十多歲,我想大部分二十多歲的人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上班吧,很少有人在農村種田種地吧。可是我就是選擇了農村,目前在農村養殖土雞,黃牛,蚯蚓,還有種植的有藥材。地地道道的成為一個農民了。



我是農村人,我為農村代言。


張家界小伍


問題:農村現在種田的多嗎?你家鄉荒地多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看看每年春節期間返鄉流動人口變化就很明顯了,原本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都是在農村種地的,而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農村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因為在外務工的收入遠遠高於在家種地獲得的收入,在現在這個以賺錢多少論英雄的時代裡,誰也不會和賺錢過不去,都是那裡賺錢就往那裡跑。

這樣以來,就導致農村勞動力匱乏,很多原來耕種的土地都被撂荒了!在我們村,離村莊遠的、坡度大的、土壤條件不好的地都不種了。在農村種地的人都是55歲朝上的人,他們為了繼續維持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 不給兒女增加生活負擔,還在堅持種地,直到老去。



你的家鄉撂荒的土地多嗎?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我的老家正處大別山腹地,基本屬於深山區。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特別是京九鐵路開通以後,國家作出規劃,要在京九鐵路沿線建立綠化帶,也就是沿京九鐵路兩邊,要實行退耕還林,故此,自那時起,這裡的很多田地都被栽上果樹或林木。

其實,從現實上講,在大別山一帶,過去人們造田都基本是依山傍水,多以梯田為主,而且每口田地面積都不是很大,同時,不適合機械作業,無論是耕種還是播撒,機械很難通行,從我記事起,這裡種田差不多還是原始型作業。農民種田,就得養牛來耕田耕地。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二十一世紀以後,農村的青壯勞力相繼外出打工,山裡的農民也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陸續搬遷到了城裡或鄉鎮。隨著惠農、惠民政策的逐步推進,在廣大農村諸如村村通、農電、供水、通訊、美麗鄉村建設等硬件設施得到了迅速改善和提高。可是,由於大多數農民都從山裡走了出來,每每回到老家,儘管道路都是水泥路面,甚至修到了每家每戶,可是,深山裡的一些村落,已經是人煙稀少,甚至有點淒涼的感覺。那些有限的田地早已荒蕪。據說,這幾十年來,山裡的野豬、野獸發展迅猛,就算你想種田地莊稼,也會被出沒無常的野豬、野獸糟蹋或踐踏,根本沒有好的收成。

只有在鄉鎮所在地附近還能依然看到水稻、小麥、油菜等莊稼。

不過,說實話,一些大點的村落或者有特色的古村落,都建設的非常漂亮,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平都是相當高,正是如此,有很多外出工作的人,退休以後都很想回農村老家養老。著實,現在的農村環境真的是今非昔比,處處都是一派田園景象,走一趟,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依依不捨,其實,我自己就是這麼想的,有朝一日退休了,還是回老家最好。





冬日暖陽124086398


這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動,農村的土地已經開始演變到承包種地了。我的家鄉就是在2014年開始,大面積種植菸葉的農戶開始向村子裡和周邊的農戶申請承包各自的田地,按照一畝地一年多少錢的價格承包下來。菸葉種植和收穫的季節就召集周邊的農戶來幫忙種植和收,找人幫種幫收的標準是兩頓飯,一天多少錢等。

近些年國家為了緩解農村地荒的現象,出臺了一系列幫農扶農的政策。農村醫療,讓每一個農民有病可看,改變以往有病沒錢不敢去醫院就醫的現象,60歲補貼,每畝地也有相對應的補貼。近幾年,農村地荒的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緩解。甚至出現了新型農民,畢業的大學生和很多原來以為外出務工可以淘金的年輕人開始轉變思路,迴歸農村,大展手腳。我們自己家鄉,如今每次回去,村子裡和周邊的村子,房子都是蓋的別墅一樣,每家每戶基本都有車,家裡裝修的一點不比城市的差,各種家用電器也是一應俱全。農村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使農民越來越有自信。相信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會更盛行,新的思想,新的種植模式,大膽的變革會帶動這個國家也越來越強盛。

當然現在仍然有很多地方,由於村子裡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太多,村子裡的留守兒童和老年人的比例很大,導致體力跟不上,土地荒蕪的現象還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這也跟國內開始進入老齡化有關係,年輕人和老年人在比列上存在人數的懸殊。國家對此也進行了政策的變化,鼓勵生育二胎和三胎以此來緩解人口比例的失調。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農村在住人員,已經開始意識到國家在扶植種植土地這塊,已經開始重視。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會越來越好,農民會越來越智慧型。會種地的會更大面積的去承包種植,農村的形式也會越來越好。


牛上聽深秋


關注【著迷丶大鄉村】,關注農村那些事兒!

農村現在種田的多嗎,你家長的荒地多嗎?

今天家裡請了三個人幫忙拋秧,一共也就四畝水田。我們這邊現在都興拋秧苗了,下田插秧的人戶已經不多了。甚至有些農戶為了投方便,直接撒播種子了。

個人覺得拋秧還是個可行的辦法,相比插秧來說,人舒服很多,而且相比較插秧,兩者的產量相差在一兩百斤。折算插秧請人工的花銷,這一兩百斤的產量,就不算什麼了!

在我們這裡,每到農忙的時節,田裡還是有很多的身影,但是相比較十年前,確實少了一些。隨著不少農戶都是整家外出務工,村裡還是存在著一些荒蕪的耕地,但不多。其實,也不是沒人願意種,而是這些耕地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不好整田、灌溉不方便、不好收割等各種原因,導致沒人願意接手耕種。

雖說,現在糧食價格不高,但是那些不願意外出務工的農民們,他們不種地,還能幹啥?至少自家糧食夠吃,多少有些收入。田還是要繼續要種的,只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越種越少了。
對於我們這樣的丘陵地帶,可能往後會存在著一些田地荒蕪的情況。不過那至少還要十年以後,不過十年以後誰又說的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