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经柏树垭、黄连垭、罗汉桥、李家坡到石牛铺

时间:2014年6月14日

人员:锅铲先生、上潼人、建哥、高庭贵、李戴。向导:贾清华、李叶枝、刘明元等。

上次在向导的带领下,宣化铺到石牛铺路段,我们误入歧途经过了罗家大梁(见笔记18)。此段是绵罗交界鸡鸣铺经绵州到梓潼唯一一段还没走通的地段,故“重走”。从石牛行至徐家,为与以前一致,特反记。

一.从七里坝到宣化铺

古驿道过魏城七里坝后,斜插过绵梓路到徐家镇砂石包。砂石包旧有双柏树。魏城街上的双柏树还在,砂石包的双柏树毁于上世纪50年代。这个双柏树,大约两个人才能拉手抱住。罗顺友大爷介绍,过双柏树后,继续过王家窖湾、何家湾、武家堰、到宣化铺街道,在养生滩过宣化铺桥,从龙王庙处,右走白石梁。

沿现柳塔街一路东行,到徐家镇。镇上主要有东西向柳塔街,南北向书房街,弓形宣化街。宣化街为徐家老街。穿过柳塔街道到镇东徐(家)东(宣)河前,徐东河有养生滩,上跨宣化桥。

宣化桥现为一墩二跨平梁公路桥,西侧为宣化村(1村)5组,东侧为柳塔村(9村)5组,上游百米余有拦水石坝,再上游河段叫两叉河,下游1里余,有绵梓路徐东河桥。嘉大爷介绍,宣化铺老桥是龙头平梁桥,桥下就是养生滩,每年三月初三举行放生仪式,滩中有洞通街上,宣化铺街虽然临河,但是从来打不出来干净的水。

桥下众多条石被废弃,散乱于河道中,板凳书香推测,这些条石可能是老桥所用。县志对此桥此河均有记载。梓潼县志记载:“宣化铺石桥,县西四十里,乾隆四十一年,知县朱簾、巡检孙思杰同建。”

绵阳县志记载:“宣化桥,治北七十里,交梓潼官道上,其处为放生池,多巨鱼。”在“梓潼水”和“清溪”条目指出:“宣化铺,其地水名放生池,中多巨鱼,行人以饼饵掷水面,即浮出。”同时指出该水发源于梓潼界龙泉寺,经响水滩入绵境,绕至宣化铺,历东岳场,与刘家河诸水汇合于玉合(河)场,至清溪入三台界。此河与魏柳河同为魏城河、刘家河、梓潼江、涪江支流。《蜀輏诗记》对养生滩中的巨鱼记为:巨者背上翠苔厚寸许。

过桥,龙王庙立于桥头左侧西北面,有残缺石像,寻古碑“养生碑”不得。建哥说,龙王庙就是宣化铺的铺址所在。嘉大爷介绍,龙王庙原来在桥头右侧东面,后迁建于现地。

二.从宣化铺经柏树垭儿到马桑碥

宣化铺旧址龙王庙处于柳塔村5组胡家坝。此北走可通过柳塔坝、罗家湾上罗家大梁的石板梯步路,多人说那是曾经的盐担子路,上次走驿道误入此程,也算是额外收获。

过桥即在路口右转东行,沿老108路走,上陈家坡。陈家坡位于柳塔村4组,为缓坡,左黄家梁,右坝地。行200余米到柏树垭儿。

柏树垭儿位于罗家大梁支脉白石梁,这一带多白砂岩。柏树垭儿是驿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可能也名白石垭。贾清华(73岁)介绍,柏树垭儿原来比现在高很多,修川陕路时挖山降低了路基,3、40年前修路又挖山降低了一些。目测地形,路基降低不下两丈。

过垭口下缓坡,两侧均为坝地。村民贾三陪(54岁)介绍,这里是柳塔村2组,右侧南面为梨园湾,左侧北面有殡子湾,殡子湾是古时人死没人埋的地方。贾大爷介绍,我们再往东前行,就是贾家坝、李家槽,旧地名三根柏。

下缓坡1里许过梨园湾到柏林坡。路行于柏林坡左侧北面,修川陕路时削山梁,左侧贾家坝、李家槽坝田,秧苗青青,曾名救(旧)秧田。有单块石材加工做坝沟拱桥,3米长、0.8米宽,厚30-16-30厘米。此段曾有大柏树,旧地名三根柏。

行柏林坡左近1里到平缓垭口。垭口西南柏林坡,北马桑碥。看地图,罗家大梁北过回龙场,双柏树,南至黄连垭南段,南北纵横十余里,各方多余脉,各处异名。白石梁和马桑碥、柏林坡是其西南角两处余脉。

三.驿道翻过罗家大梁黄连垭

垭口旁李泽宪(57岁)介绍,垭口是徐家镇柳塔村和清辉村两村交界处,垭口的人家是贾三喜家,过垭口为清辉村9组。

过垭口,古驿道之路怎么行走呢?老108线绕罗家大梁南麓而行,先走W形线,后走U形线,再与绵梓路合,又分路于罗汉桥处,全长过4里。绵梓路挖断罗家大梁黄连垭,与老108线或并行,或交叉,路程近3里,其中挖山梁长200余米,宽20余米,深与梁高。

贾清华(73岁)居住于黄连垭南山嘴,经营小生意,他家附近有将军箭指路碑,上写:将军箭,东南保平安,西北佑清泰,东至玉皇观2公里,南至毛家囗1里路,西至魏城镇十五公里,北至石牛镇五公里。我们幸运地请他作了向导。贾大爷介绍,驿道过柏林坡垭口,不沿老108线绕行,而是上罗家大梁,翻黄连垭。通过地图测距,自马桑碥到罗汉桥也近3里。

过垭口即从上马桑碥山林,山中柏林森森,白砂岩做路基。罗大爷介绍,原来不是石板路,而是直接走砂包石路。罗家大梁宽厚,黄连垭高耸,而沿山腰砂包石路前行,偶尔随山势绕过“干嘴嘴”、“懒弯弯”,并不感到坡度很大,有时甚至是山腰平路。

路上有时有水沟相伴,后有国防光缆沿路埋设,今人做事,也捡了古人选址的便宜。过清辉村9组山腰路段,在8组近老108与绵梓路交汇地段之北,驿道始翻黄连垭。近108处,有“灰包儿”——贾大爷指着一个超级大、似坟的土包,道出了土包的名字。

古黄连垭是在现绵梓路黄连垭稍北,是古驿道上的重要节点。黄连垭作为罗家大梁的南部山梁,南北耸峙,横于古驿道之上。修川陜路时,也难以啃动这个硬骨头,只好绕行一个U形路线,绕行900余米。修绵梓路时,才用现代化机械挖山为路。

绕至垭口,现修有铁塔。向导贾清华说,解放前有陕西商贩翻黄连垭,遭本地棒老二打抢,结果商贩方人多且是武装押运,火并的结果,是本地棒老二吃了大亏,丢了几条人命。

翻过垭口有清辉村村部,路从村部后经过,在龙凤幼儿园位置斜插至现绵梓路。此处古驿道、老108线,绵梓路三路重合。

四.驿路经过绵梓界桥——罗汉桥

三路东北向行,路左北面先李家湾,再新狮湾,右侧南面有龚家湾、红儿包梁(地图标为罗家梁)。1里许,绵梓路上有罗汉桥,驿路和老108线则右行至罗汉桥溪(徐家沟)。

溪为界溪,溪上跨界桥——罗汉桥。溪河之西为游仙区徐家镇清辉村,过溪为梓潼县石牛镇清泉村7组。罗汉桥为双曲连拱石拱公路桥,上游被水冲残十分之二三幅,下游方保留完好,整体稳固,人车均可通行。下游响滩子,有垂钓者独坐溪岸。上游80米许,有绵梓路罗汉桥。

桥头居民武义元(74岁)介绍,罗汉桥是民国元年1912修的,1957年冲毁中拱后重建。罗汉桥石牛镇侧原来有两县界碑,直到解放初都还在,上记罗汉桥建于民国元年。罗汉桥很知名,此地曾有一个神智不清的人,“远游”到甘肃,被救时说不清自己的住处,只言罗汉桥,警察根据这个信息把他送回,竟无误。还有客居台湾某人,物是人非,只记得自己的家乡在罗汉桥,以地名回乡,也无误。武大爷继续介绍,桥东原来有香樟树,直径达3米。又有武圣殿在桥头左侧北面,火神庙则在桥头,路就从火神庙门楼中穿过。左侧东北不足百米的山顶有古华严寺,据说古迹无存。

罗汉桥为古驿道上必经之桥,曾名万年桥,志书、游记等对其多有记载。《云栈纪程》记载作者经绵梓交界万年桥到宣化铺的情况:……又西二十里,至板桥铺,又十里至石牛铺,又十里渡万年桥,至宣化铺,桥下水出宣化铺北,南流入潼水。……”《蜀輏诗记》记:“三十里,食于石牛铺。五里,罗汉桥,有寺在侧,青林粉壁,似法相云林。五里,宣化铺。二十里,宿魏城驿。”《直隶绵州志.疆域》引旧志:“东八十里抵梓潼罗汉桥界。”又载:“黄连垭,治东八十里官道上,绵梓交界处。”梓潼县志载徐凝绩《修理南北官道碑记》:“官道北至演武铺交剑州界,计程六十三里,南至罗汉桥交绵州界,计程三十五里,上下其计九十八里。”又载:“万年桥,即罗汉桥,县南三十五里,旧系木桥,乾隆二十三年,知县程立本倡建,三洞两墩石桥一座,四十一年,知县朱簾重建,道光二十四年,县属职员罗文绛(?)具禀知州徐凝绩、知县周树棠批准各饬差局酌帮重建。”

过罗汉桥即为碉堡梁,梁上视野开阔,有碉堡地,路从梁左东北向而行。村民介绍,因罗汉桥是和绵阳的界桥,所以梓潼这边的碉堡梁上修有碉堡。

以上证明,在古驿道之上,罗汉桥虽然不是递铺,但是因其处于县界位置,所以地位相当重要——绵梓交界的罗汉桥等似于绵罗交界的鸡鸣桥。

同行上潼君作诗记曰:“梓绵分野废桥存,草径萧萧掩旧痕。桥下水漫双月影,回头无数旅人魂。”

五.从罗汉桥经李家坡、土地垭豁到石牛铺

自罗汉桥沿碉堡梁左侧西北山麓行300余米又与绵梓路合,有G108-2064界桩。遇赶石牛场回黄连垭家的的李叶枝(75岁)老人。这里是清泉村6组,隔绵梓路,北边有花鼓月地名。

驿道与绵梓路并行百余米,又与老108线向右东北向而去。初有王家屋基地名,上长距离缓坡李家坡,右侧南面是任家湾,隔湾是碉包梁,左侧北面有魏家梁,隔梁为罗家湾。上缓坡,行于魏家梁右,梁脚似有残存蛮子洞2个。遇放牛的刘明元(73岁)大爷,刘大爷说,此坡叫李家坡,这条公路时1924年通的。

行缓坡1里余近坡顶,右为杨家包(山),左有石牛镇垃圾场,稍下为阎家湾。

行之垭口。右侧南面为大梁子,左侧北面为王家梁子,垭口名为土地垭豁。因为已到石牛梁平台,所以垭口几乎没有坡度。

过土地垭豁,路行于梁顶平地。遇魏征洪(60岁),他说这里是清泉村6组,右侧东南面是魏家沟。他说旧时的老路从黄连垭、罗汉桥而来,经罗家湾、任家湾上李家坡到土地垭豁。

过王家梁、魏家沟间的梁顶路,又继续前行。路行石牛梁顶,左侧北面马家湾,右侧南面塔子湾。遇阎显碧(56岁)、她说此地曾有大柏树,在其幼时已不在。多人言在南街口现公路右侧近许,旧有路上石板,现无存。

六.驿路过石牛镇

至石牛镇南场口,右走金牛路。在金牛路右侧有石牛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牛堡碑,旁有古石牛。(已记此略)过石牛,下坡,行于公房梁右侧。至金牛路53号位置,石牛河从街下穿过,此地有三圣宫,里有清代戏楼,有石牛堡兴场碑记和三圣宫因上元胜会设花生斗碑记。东北向上缓坡,继续行于金牛路上,路半右侧为小七曲山,山上有陕西会馆和蜀王亭。

石牛铺是古驿道的重要节点。是古蜀道石牛粪金的终点,县志、游记多有记载,在笔记19.20中有记,此不赘述。

(李戴于2014年6月17日记)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绵州驿道考25:自宣化铺到石牛铺(作者:李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