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现象凸显 网约车司机何去何从?

“以前罚1.1万滴滴会报销,但是现在罚3-5万他们会给报销吗?”、“一二十万买的车8年就得强制报销,跑网约车的成本也太高了……”七月以来,打车难、单多车少的现象逐渐凸显,随着各地整治非法网约车行动的实施,司机流失也成为滴滴等C2C平台正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打车难”现象凸显 网约车司机何去何从?

根据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2万元为界,违法所得未超过该数额的网约车司机将被罚处1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超过的处以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被处罚2次的将被暂扣驾驶证3个月,被处罚超过2次的暂扣驾驶证6个月。这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网约车新政。

而摆在网约车司机面前的还有一大难题:司机个人车辆必须改成营运车辆,即要取得“营运证”。所谓的“营运证”正是网约车新政所要求的“三证”之一,网约车平台要取得经营许可证,车辆要取得网约车营运证,人员要取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获取营运证之后,私家车则随之改变性质为运营车,而运营车8年强制报废,同时,营运车辆无法改回私家车。这也成为滴滴、易道等C2C平台司机纷纷开始寻找退路的重要原因。

多位用户像记者反映,打车耗时越来越长。“以前我每次基本上只需花费几分钟就可以叫到车,现在基本上需要等待2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晚上十点后基本上就很难叫到车了,需要加价调度四、五公里以外的车来接单。”、“连续几次发现叫到的车牌与平台显示车牌不一致。”

一位滴滴司机表示,以往在平台中信用评分较低不会被派单,但是现在一个60多分的司机一天也能接到10多单。“现在跑滴滴不赚钱了,愿意跑的司机越来越少,车辆少了平台派单距离就会很远,不仅增加司机的空驶率也浪费乘客的时间,经常导致乘客产生不满情绪。”来自杭州的王师傅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大部分网约车司机收入在6000元以下。而在早前网约车行业“烧钱”阶段,最早入驻平台的司机收入可高达2万。虽然滴滴采取了很多措施留住司机,但平台20%-27%的高抽成,让很多司机“去意已决”。

有司机坦言,“对于司机而言,对平台并没有什么感情,哪家抽成少、补贴多、挣得多我们就愿意去哪家,在哪个平台跑都是一样跑。”据悉,部分司机已组建司机群,准备转移到抽成仅为8%的美团。

“打车难”现象凸显 网约车司机何去何从?

而有的司机则更看重平台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刚加入曹操专车的李师傅表示,“曹操专车给每一位入职司机交社保,每当节假日还会发放福利,让人产生一种归属感。而且是平台提供车辆,维修保养车辆费用也是平台承担,公家车也不用担心违规运营。” 在网约车新政监管趋严的当下,加入公车公营的B2C平台,成为“正规军”似乎是司机们最为理性的选择。

未来服务与哪个平台?这似乎是每个网约车司机都在面临的选择,而随着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合法合规与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成为决定司机去留的关键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