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創業很好,過程很精彩,只要經歷過,這一路走下來的激情與辛酸,正常上班的話一輩子也體會不到。小編曾參與過兩次創業,公司從無到有,從有到獲得A輪融資,這一路下來,積累了不少經驗,願與大家分享。創業初期,公司自己的IT項目,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採取外包的形式,包給個人或團隊來做,而不會自己招聘程序員,自己去組建開發團隊,這是為什麼呢?小編給大家盤點下這其中的原因: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工資成本高,維護成本高

這個因素是大多數創業公司所擔心的問題,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端app的高速發展,市場上互聯網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多,同時薪水也水漲船高,以北京為例,前端的薪水普遍在10K以上,後端開發基本在15K以上(有很多公司前後端分離,前端的薪水是普遍高於後端的),我們按低配置算,一個最起碼的開發團隊,一個UI,一個前端,3個後端,一個ios,一個安卓,測試和運維咱們都不算,技術總監咱們假設是技術入股,開很低薪水,單單隻這七個人,公司為開發團隊總體支出的成本保底在10萬+,這還不算產品部門,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全棧工程師,一個人頂幾個人用,但相對也貴。從需求到產品成型,我們按三個月來算,三個月上線,開發成本30萬,但,這之後的開發團隊的工資,你還是需要支付的,你又不可能把整個開發團隊給開了,並且系統上線後的維護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提供一個數據以做參考,比較規整的開發團隊,在一線城市,做一款app的費用一般是100萬打底

具體的開銷因團隊成員而異。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關鍵性技術人才難找

有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事實,創業公司,技術性人才很難找,小編就是個程序員,但小編不是太喜歡去創業公司。從程序員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可能更清楚一些,首先,創業公司給不了豐厚的待遇,在大公司裡你卻可能拿到十倍之差的薪水,比如之前小編待過一家創業公司,在北京5k的薪水,一個人幹了一個團隊的活,從產品需求,到ui界面,到前端、後端、測試、運維、客服、培訓,半年的時間邊學開發語言邊寫的一套系統,產品上線後,大概四五個月的時間才融到的第一筆資金,團隊裡才進了一個有經驗的前端幫助開發,前後大概一年的時間。這裡有一個問題,程序員到了30歲以上,不得不面臨一個東西叫“中年危機”,相信這個年齡段的小夥伴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這個年齡段,身體不如剛畢業的小年輕,加班不如他們,激情早已退去,薪水也比他們高,對於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無疑是一種負擔。這也是為什麼說程序員都是吃青春飯,在還能編程的年齡,去大公司做開發,薪水高,平臺大,待遇好,這個選擇一定是首選。這也是程序員不太願意選擇創業公司的原因。而創業公司,要想找到價值觀一致、技術好、有經驗、還能帶團隊,並且要的薪水少的程序員,可想而知其中的困難程度。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團隊溝通成本高

大家在一起,組建一個團隊,一定是要相互磨合的,能在一個創業公司聚集起來的團隊成員,一定是價值觀相同,但公司每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遇到新的問題來考驗大家的凝聚力,比如缺錢發不下工資的時候,比如戰略融資夥伴的選擇上,比如對待產品及競品的態度上,大家往往會有不同的態度和意見,這些便會產生矛盾和摩擦,最終可能會因理念不同而導致分崩離析。

一個公司的銷售團隊以及技術團隊的拆分,絕對會給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關鍵崗位上的人的離開這是其中的一種溝通成本第二種溝通成本,是在具體工作中產生的,開發任務,一般都會以團隊的形式存在,然而,現實中你是很難招齊所有崗位的人的,剛招進來的人,熟悉業務、磨合需要一段時間,還不一定能留下,開發團隊中不同部門溝通矛盾經常出現,現在公司常見的是,產品部門需求頻繁修改與開發部門之間的矛盾,這些是團隊的隱形成本。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時間成本不等人

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經歷過創業可能想不通,創業公司要的系統的初衷是,“一個可以用的產品”。但程序員理解的“可以用的產品”是能預見到的bug和漏洞全都解決的、已經優化了的、對未來業務有擴展的系統。其實創業公司真正想要的產品是什麼呢?讓我們換個程序員的視角去理解,是產品上線,主業務能走通就可以了,什麼數據參數驗證、什麼代碼重構,其它的都無所謂,融資之後再迭代解決,但你首先“要把他做出來”,我們要先有錢,能養活自己再談其它的,沒錢,公司掛掉了,一點用都沒有。這是來自於資本的時間壓力第二種是來自於市場的時間壓力,互聯網產品更新速度快,死得快,新生的也快,一片藍海市場,誰都想分一杯羹,最先佔領市場的可能不是最終成功的,但一定是佔據先機的,誰能在第一時機把用戶聚攏起來,流量上去了,資本會追著你投資。市場的時間壓力,不僅僅是創業公司面臨,大公司一樣存在,馬化騰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微信團隊在開發的時候有三個團隊同時開發,都叫wechat,時間不等人,不管那麼多了,誰最先做出來,用誰的。最後廣州團隊勝出,而成都團隊只差一個月。可見時間成本對一個項目來講有多重要。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項目外包的那些坑

外包真有那麼好,能讓我們省那多錢?肯定不是的。好的外包團隊自然也貴,各方面都做得比較好,但貴的話,創業公司肯定不會優先選擇的,畢竟資金是影響創業公司做決策最大的一個因素。企業裡外包的項目,往往是交給老闆認識的一個人,或者朋友介紹的,好的情況,這個人親自設計底層親自寫代碼,或找認識的人、團隊去做,這都是不錯的情況。不好的呢,這個人接了項目後,找大學或大專的老師,再轉手外包給他們,所以搞不好最終的產品是學生做的課程設計。差別在哪呢?代碼爛是其次,速度優化也是其次,是關鍵的是架構上,他們的底層架構只會根據公司提的需求做1.0的最初版設計,至於後期要添加的功能,在設計底層架構時,不會預留出相應的擴展,只要能上線就可以。之後如果在這基礎上添加功能做產品迭代,很可能由於底層架構不支持新功能,導致整個產品崩潰。而小編剛好遇到過這麼一起,一開始也是這鐘形式外包的,甲方也有點原因,不斷改需求催時間,半年後,那邊的人告訴我,他們的項目底層架構已經再放不上任何功能了,除了重寫,別無選擇。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什麼樣的公司一定要組建自己的開發團隊

我們可以把公司類型簡單的分為技術線和業務線,走技術線的公司,自家的產品就是IT技術。而業務線的公司,銷售才是主力軍,技術是打輔佐。小編之前所在的一家公司,沒轉型之前公司的主營是提供教育培訓行業的教材,而系統只是附帶的,這是典型的走業務線的公司。公司的主要資產是相關的教材和培訓體系,網站系統完全是作為一個工具的形式存在,你不用也可以。走業務線的公司可以考慮創業期間系統外包出去,畢竟錢少,資金支持不住自建團隊高昂的開發成本,外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我們公司的系統最早的兩個版本,都是以外包形式存在的,網站和app全找的外包,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業務上。而以技術為主的公司,最好自己組建開發團隊,這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前期外包項目所留下的技術債,並且架構上不會留下太多的問題,寧可慢一點,也不要到頭來重新翻系統。

為什麼創業公司寧願選擇項目外包,也不願自己組建開發團隊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認為項目外包和自己組建團隊,應該怎麼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