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蜂蜜里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陽光以最明亮最透徹的方式,與鮮豔的花兒交流。花的清香喚醒蜂巢中的生命,完成和花兒的約定。蜂蜜,無疑是花兒和蜜蜂愛情的結晶。面對著野生蜂蜜,村民們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大自然發出的信號。香甜,穿越唇齒,完成生命的輪迴。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這段“舌尖”體的文字,描述的依稀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場景,但是結局卻不相同。2014 年,《舌尖上的中國2》裡講述了野生蜂蜜的美味,但就在播出之後的那年6 月,福建泰寧縣朱口鎮渠高村村民採自家野生蜂蜜,與鄰里分享,結果19 人中毒,3 人死亡。中毒者年齡最大的83 歲,最小的僅1 歲。

這個蜂巢由野蜜蜂築巢在農家,已有5 年。這應該不是第一次吃,為什麼這次會中毒?經過檢驗發現,這讓人中毒的蜂蜜含有來自雷公藤和博落回的花粉,而且濃度很高。據吃過蜂蜜的村民說,這蜂蜜有明顯的苦澀味,有人也正是因為其苦澀的味道沒有多吃,才保住了性命。

距該村不到兩公里處,有大面積種植的雷公藤。在福建,雷公藤花期始於5 月底,盛於6 月中下旬,所以當時正好是雷公藤花開的時候。雷公藤屬於衛矛科,全株劇毒,主要有毒成分是雷公藤鹼,中毒症狀為嘔吐、腹瀉、急性腎功能損傷。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雷公藤鹼曾被研究用來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美國有一公司試圖開發作為治療性藥物,無奈毒性太大,雖然做到臨床試驗,但是很多病人都忍受不了其毒副作用,導致臨床試驗夭折,那家藥物研發公司也瀕臨破產。國內也做了一個臨床試驗,用的是雷公藤多苷(20 mg,每天3 次),發現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效果比常規的甲氨蝶呤效果還稍好。但是在服用雷公藤多苷的138 人中,有兩人因為轉氨酶升高而退出試驗,另外有12 人月經不規律。

博落回,是罌粟科博落回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毒,中醫裡只可外用,有麻醉作用,被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和蜂螫傷等。如果人吃博落回的花蜜,會有腹痛、心悸乃至死亡等後果。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舌尖上的中國2》是一個美食節目,當然不可能科普蜂蜜的各種潛在危險。蜂蜜最大的危險,尤其是野生的蜂蜜,就在於花粉來源的不可控性。

除了雷公藤和博落回,其他一些植物的花粉也有問題。杜鵑花(rhododendrons)及其他同科植物(山月桂、木藜蘆、馬醉木、杜香等)有一種毒素: 木毒素(grayanotoxins),是鈉離子通道的抑制劑,也能通過蜜蜂進入蜂蜜。含有該毒素的蜂蜜又稱“瘋蜜”(mad honey),主要出產在土耳其黑海一帶,因為那裡的杜鵑花成片成片地開,花開時節蜜蜂幾乎沒有機會採其他花的蜜,瘋蜜裡的毒素因此能夠瘋狂累積。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瘋蜜的正確食用方式是少量,比如滴幾滴入酒中稀釋,喝下去後食客會微微頭暈並進入有點幻覺的狀態。如果用兩個字描述,那就是:陶醉!所以這瘋蜜一直有很大市場,當然價錢也貴。但是如果遇到一土豪把這瘋蜜當一般的蜂蜜吃,也不用太多,只要一勺,就會有中毒症狀,比如流口水、出汗、嘔吐、頭暈、虛弱、四肢和嘴角周圍麻木等,嚴重時有心臟問題,但是一般不會翹辮子(死人)。

這瘋蜜的毒性,因為戰爭已經寫入史冊。在古希臘時代,羅馬軍隊入侵黑海地區,當地的人就是使用這瘋蜜引誘入侵的敵軍,士兵吃了以後果然中毒昏迷,失去戰鬥力的軍隊只能任人宰割。

在香港,也有蜂蜜中毒的報道,不過吃的是來自尼泊爾的蜂蜜。其他可以導致有毒蜂蜜的植物還有很多,包括新西蘭的馬桑和蜜茱萸屬的植物wharangi bush(Melicope ternate),墨西哥和匈牙利的曼陀羅、顛茄和天仙子,巴西的一種無患子植物(Serjania lethalis),美國西南部的常綠鉤吻,等等。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除了來自花粉的毒素,蜂蜜裡還可能混有蜜蜂從其他昆蟲的分泌物收集來的毒素,也會混入肉毒桿菌的孢子。這種肉毒桿菌的孢子對成人影響不大,但是如果被嬰兒吸入,就容易在腸道紮根生長,引起嬰兒肉毒桿菌中毒,造成肌肉鬆弛、呼吸困難。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的育兒指南一般都不建議給嬰幼兒食用蜂蜜,而且最好是遠離蜂蜜。

蜂蜜是一種甜蜜的誘惑,但這甜蜜之中掩蓋著風險。

野生蜂蜜裡的那些“毒”:蜂蜜雖好,可不要貪杯!

(摘自《如果舌尖能思考》,作者:一節生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