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走完,8月養殖戶必看的最常見的疾病!

8月份,全國進入炎炎夏日,平均溫度20℃~30℃,平均降水總量140mm。這一時期,養殖池塘水溫較高,各種養殖水生動植物進入生長旺季,同時各種水生動植物病害也快速滋生蔓延

。受頻繁雷雨天氣的影響,水質環境變化較大,養殖生產管理的難度較大。這一時期飼養管理的好壞,將對全年養殖生產和效益產生重要影響。8月份,重點關注以下疾病。

一、8月份病情預測

1、病毒性疾病

(1)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臨床以紅鰭、紅鰓蓋、紅腸子和紅肌肉等其中一種或多種症狀為特徵,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該病流行地區廣、流行季節長,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各草魚、青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7月走完,8月養殖戶必看的最常見的疾病!

(2)腮腺炎病:發生對象為中華鱉,發病水溫25℃~30℃,浙江、安徽、江西等中華鱉主養區需重點防控。鱉的其他病害如腐皮病、紅底板病、白底板病等也須加防範。

2、細菌性疾病

(1)鮰類腸敗血症:主要發病對象為斑點叉尾鮰,因鮰魚規格和個體免疫力等差異,該病的臨床症狀表現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腸炎;慢性型主要表現為“頭穿孔”。該病從苗種到成魚均可發生,流行時間長,發病水溫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鮰魚主產區需重點防控,鯰魚主養區也需關注。

(2)鏈球菌病:主要危害對象是羅非魚,多在長期水溫過高、水體缺氧等情況下發生,流行水溫為25℃~37℃,在水溫高於30℃時易暴發,該病傳染性強,病魚的死亡率達80%以上,主要危害羅非魚親魚及體重100g以上的幼魚和成魚。廣東、廣西、海南等羅非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7月走完,8月養殖戶必看的最常見的疾病!

(3)急性肝胰腺壞死病:俗稱“偷死病”,主要危害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等,具有傳播廣、致病性強、死亡率高等特點,症狀表現為昏睡、厭食、生長緩慢、軟殼等,全國各對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7月走完,8月養殖戶必看的最常見的疾病!

3、寄生蟲病

(1)刺激隱核蟲病:主要發生對象為大黃魚、石斑魚、卵形鯧鰺等,刺激隱核蟲的最適發病水溫在25℃左右,夏、秋兩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特別是颱風過後,海區環境變化大,魚體抵抗力差時更易爆發。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海水網箱集中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2)指環蟲病:主要危害草魚、鰱、鱅、鯉、鰻鱺等魚類,尤以魚種最易感染。多數種類的指環蟲在水溫20℃~25℃繁殖迅速,易造成該病暴發。各淡水魚主養區均需做好防控。

另外,魚類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細菌性腸炎病、赤皮病、車輪蟲病、錨頭鰠病等,蝦類白斑綜合徵、桃拉綜合徵、固著類纖毛蟲病等也是易發病害,應同時注意防控其產生。

二、防控措施

1、適當加高池塘水位

在池塘水溫高於35℃時,不利於多數魚類的生長。另外,養殖水體由於上下層的溫差,會出現水溫分層現象,下層水一般溫度較低、含氧量較低。高溫季節適當加高池塘水位,一方面可獲得適宜的水溫,另一方面可保持水質相對穩定。根據不同養殖品種,池塘水位保持1.5m~2.0m較為適宜。

2、確保池塘供氧

高溫季節養殖動物攝食量大、生長快,產生的排洩物等也相應增加,特別是集約化等高密度養殖,如管理不善,極有可能出現養殖池塘魚類的大面積浮頭,甚至泛池。為保持適宜的水體溶氧量,應科學合理地使用增氧機。使用湧浪式增氧機,可以同時解決水的分層現象。在天氣異常時,要加強巡塘並及時開啟增氧機。

3、科學合理投餵

高溫季節養殖動物的攝食量增加,要根據天氣、水質、養殖對象的活動情況、載魚量、吃食時間和殘食量等進行調節,以投餵低蛋白全價膨化飼料為主,少投或不投硬顆粒飼料,減少飼料浪費、減輕水體汙染。天氣一旦異常或魚類吃食不正常、水質變化、有浮頭徵兆等現象,要減少或停止投餵,待查明情況後再投餵。

4、加強水質調控

將池塘水透明度控制在20cm~30cm左右,並根據養殖品種及放養量勤換新水,水源充足的養殖場每7天~10天加註新水1次;水源不足的可定期或間歇性加註新水;乾旱缺水的可利用連片的池塘交叉互灌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濃度。同時定期進行池塘改底和改水,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

弧克 第五代消毒劑 滅弧菌有特效

含有50%過硫酸氫鉀 第五代綠色消毒劑 對弧菌有特效 殺菌消毒改底調水全能王

5、定期消毒

通常每15天~20天採用50%過硫酸氫鉀複合鹽、聚維酮碘等藥物消毒1次,防止病害的發生。同時,定期使用抗應激、體質增強劑(黃芪免疫多糖)等拌餌投餵,增強養殖水產動物的抗應激能力和抗病力。

6、關注天氣預報

做好防颱風、防洪澇、防雷電等相關安全防範工作。

(來源: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