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高溫期水草腐爛、亞鹽高、勤換水如何更好地解決?

八月高溫期水草腐爛、亞鹽高、勤換水如何更好地解決?

Q:我池塘裡的氨氮、亞硝酸鹽為何一直很高、怎麼降都降不下來?

A:這種情況一般以老塘口居多,多年養殖很少清塘曬塘,不注重改底,導致水中含氮有機物大量積累,高溫季節底質敗壞,水中溶氧低,藻相菌相不平衡等均易導致有機物轉化不徹底,產生大量氨氮、亞硝酸鹽,而且是源源不斷地產生,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現象必須從源頭抓起。

老塘口建議每年清塘曬塘,促進塘底氧化,提高通透性,減少底部有機汙染物的積累。高溫季節氨氮、亞硝酸鹽會從塘底不斷產生,這時候要及時處理,防止河蟹慢性中毒。

硝克--降解 亞硝酸鹽 有特效降解,亞硝酸鹽的特效產品

注:水體中水草和藻類對氨氮、亞硝酸鹽有較好的吸收作用,能有效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吸收過多的氮,因此加強水草和水中有益藻類的生長繁殖,能減少水中過多營養物,維持水質清爽,是預防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最有效和持久的方法,建議每隔10-15天左右使用一次肥水產品,能有效促進水草和有益藻類的生長,防止水質老化。

Q:我塘裡的水草開始腐爛了,該怎麼辦?

A:7月份進入高溫季節,塘中水草特別是伊樂藻很容易枯萎腐爛,一定要注意平時管理和預防,因為一旦水草開始大面積腐爛,水質會急劇惡化,首先會發濃,呈濃綠色(藍藻等有害藻類過量繁殖)墨綠色,然後開始發暗,呈灰黑色、暗紅色、醬油色(主要是藻類死亡、有機質過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面積缺氧,河蟹上岸吊網,同時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是造成高溫期河蟹傷亡的重要原因。

八月高溫期水草腐爛、亞鹽高、勤換水如何更好地解決?

一旦發現水草開始腐爛,建議及時採取以下措施來緩解症狀:

1.立刻撈去池水錶面的腐爛、枯萎、衰敗的水草,防止在水中繼續腐爛壞水。

2.換水10-15公分,加註新水(不可用魚塘水等較肥水質)提高水位,然後潑灑解毒。

如果水草開始大面積腐爛,這時候要注意千萬不可輕易用藥,因為此時水體已經處於“三低三高”的狀態(即低溶氧、低光照、低緩衝,毒素高、肥度高、病菌高),一旦用藥不對路或者用量過大,就會增加水體負擔,產生大量發副用作(耗氧、中毒等),增加河蟹傷亡。

這時候建議以緩解症狀為主,因為一次性全部解決問題難度很高,以保住螃蟹為首要任務,具體措施如下:

1.換水20-30公分(少量多次地換,避免河蟹應激),水源必須較清,氨氮、亞硝酸鹽正常。

2.全池潑灑,降解毒素產品,提高水體通透性,緩解應激反應。

3.移栽部分水花生和青萍,暫時代替腐爛的水草,穩定水環境,面積在30%左右,不可過多。

4.停喂小魚,減少投餵量,以青粗飼料為主,防止水質更加惡化。

5.投放螺螄,淨化水質,防止水色過濃,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產生。

注:水草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河蟹養殖的成敗,因此從放苗到成蟹期間都不可大意馬虎,要加強日常管理,因為水草的衰敗對水環境的破壞很大,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後期調控起來難度較大,必須提前預防好,中後期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和改善底質是防止草爛的關鍵。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Q:為何越到後期越要注重換水?

A:換水是在短時間內改變水質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到了養殖中後期,池塘有機汙染物不斷蓄積,水體自淨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水質濃濁、水草腐爛、倒藻等不良現象的產生,同時伴隨著高溫、悶熱陰雨天氣,往往許多藥物使用後效果不明顯,特別是在“三高”池塘(高氨氮、亞鹽、pH),更是影響藥物的藥效發揮。

養殖中後期勤換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底質惡化嚴重,池塘易缺氧,經常換水能夠補充水中溶氧,緩解耗氧壓力。

2.水質惡化易倒藻,高溫季節大部分藻類老化速度加快,經常換水有助於池塘藻類更新,防止藻類大規模死亡。

3.減少水中有機汙染物,緩解水體自淨壓力,減少有害菌滋生。

4.短時間內最大程度降低毒素濃度,如氨氮、亞鹽、藥殘等,緩解中毒症狀,同時有助於藥物藥效的發揮。

5.促進水體對流,刺激打洞伏草螃蟹,防止懶蟹形成。

6.保持水體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藍藻滋生,同時又助於水草營養吸收,促進生長。

小貼士:

養殖中後期勤換水並不代表要天天換水,一般建議每隔3-5天左右換一次水,換水量不宜過大,少量多次地換,避免應激反應,蛻殼集中期不宜大量換水,換完水後適當添加些生物製劑能穩定水質,尤其是對高溫藍藻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文章來源:水產養殖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