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斜滩商帮”传奇

东南网1月5日讯(福建日报 通讯员 韦希成)近日,由寿宁县斜滩镇与凤阳镇籍乡亲合伙投资1100万元兴建的上海市莲花茶都闪亮登场。在此之前,从西安、石家庄、泰兴等地相继传来消息,斜滩人创办的各种专业市场、工商企业接二连三开张。

据了解,近年来,在外创业的斜滩籍人士分布于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福州、厦门等地,合资或独资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商贸企业达600多家,从业人员不下5000人,涉及茶叶、食品、轻纺、服装、建材、电商、服务等行业,累计总投资额达10.8亿元,2016年创产值19亿元,是斜滩镇去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5倍以上,成为“闽东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打工仔到老板

斜滩镇人口2.4万,农业人口占89.5%。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代蜗居大山的斜滩人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走南闯北,弄潮商海,几经拼搏,创办市场,演绎了一场场精彩的变奏曲。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斜滩镇当年劳务输出就达3177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大半是农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他们南下北上,创业淘金,每人每年的收入是在家务农收入的2—3倍,是当时贫困山村农业家庭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十几年前,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就成为斜滩商人的投资热土,有上千名斜滩籍“打工仔”陆续开办茶庄、茶铺,选择资金量小、季节性强的轻纺、服装、床上用品作为经营的主要品种,大大小小共计800多间店铺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后来,这些斜滩籍小业者通过三五合股、整合资源联办实业公司,生意越滚越大。而今,他们创办的大小企业共400多家,其中上规模企业近百家。2016年,这些企业总产值11.6亿元,年税利近1500万元,为当地安排就业人员900余人。在斜滩旅外乡贤中,寿宁上海商会原会长、大宁国际茶城董事长叶石生,从一文不名的闽东茶农发展到身价过亿的上海茶王。

从跑市场到建市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斜滩人经受市场大潮的磨合、历练和提升,不少人士事业有成,涌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斜滩茶农叶石生、叶石林、杨建福、肖同春、潘香江、吴达武等300余人,他们分别在上海、北京、西安、泰兴等地经商创业,成为最为活跃的斜滩籍商人。

1995年10月,叶石生开始到上海跑市场经销茶叶,靠一斤一斤地卖,手抬肩扛,用自行车、三轮车送货,翌年春办起上海集茗轩茶庄,逐渐扩大了发展空间。1996年,他抓住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闸北区举办的契机,在闸北区通过融资大胆创立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后来该市场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专门从事茶叶批发的最大专业市场,全国共有1万多家茶叶经销商到这里批发茶叶。前些年,他带动上百名乡亲到上海创业并从事茶叶经营,规模越做越大,又合办恒大、隆生茶叶批发市场。2005年,叶石生又融资近2亿元建成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仅2016年销售额就达8.5亿元,交易量占上海的70%,是媒体发布茶叶市场行情的价格依据,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

现今,斜滩早年外出的创业者中许多成为实力卓著的企业家。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曾经多年在外跑市场的肖同春、杨建福、温春宝等后起之秀,率先带领一帮精明实干的斜滩籍年轻人奔赴西安,组建物业公司,合股买下了位处黄金地段的西安拖拉机厂旧厂址。投资1.3亿元,历经一年兴建,一座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店铺1600个的华东品牌服饰加盟广场在历史文化古都崛起。

此外,该镇渡船头自然村叶石林、叶德松兄弟等人创建的上海眼镜批发市场也是华东地区较大规模的眼镜集散中心;他们创办的叶榭城市绿化苗圃面积已有300余亩,为上海市园林建设作出贡献。

从外出经商到回乡创业

斜滩乡亲在外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没有忘记家乡的发展。本世纪初,在北京经销茶叶取得丰厚利润的陈昌道回乡在寿宁县南阳镇开发新区,投资600万元创建御茶园,推介寿宁高山茶产品;勇闯上海滩的叶石生多年来一直关心家乡建设,他个人共捐资330余万元为家乡建设造福工程,投身修建村道、桥梁、学校等公益事业。近日,他又怀揣开发八斗洋无公害生态茶果种植示范园的报告和资金,准备回家乡投资这一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