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研究:2030年,机器人或将取代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

麦肯锡研究:2030年,机器人或将取代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

关于机器人将抢走人类工作机会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但近日麦肯锡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周三发布的报告中称,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将为用户、企业和经济带来明显好处,提高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技术取代人工的程度将取决于技术发展、应用、经济增速和就业增长等因素。

这份研究范围涉及46个国家的报告对不同程度自动化进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分类预测,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到2030年,机器人将取代全球4亿个工作岗位。

报告指出,自动化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因职位种类和行业部门不同而异,其中最容易受到自动化影响的是那些涉及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类型。

例如机械操作,快餐准备,以及数据收集和处理,这将令取代大量劳动力,包括抵押贷款发放、律师助理事务、会计和后台事务处理等岗位。

而受自动化影响较小的岗位通常涉及管理、应用专业技术和社会互动,因为机器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还无法超越人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的一些相对低收入岗位,例如园艺工人、水管工、儿童和老人护理人员受自动化的程度也会较低,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技能很难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岗位工资较低,而自动化成本又相对较高,因此推动这类劳动岗位自动化的动力较小。

自动化不意味着失业 就业大变迁时代即将到来

麦肯锡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

麦肯锡预计,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3.75亿人口需要转换职业并学习新的技能;而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景下,约7500万人口需要改变职业。

刺激就业岗位增加的因素包括:

  • 收入和消费的增加。麦肯锡预计在2015年至2030年间,全球消费将增长2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阶层。仅消费行业收入的增加就预计将创造出2.5亿至2.8亿个工作岗位;

  •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们年龄增长,消费模式将发生变化,医疗和其它个人服务方面的支持将明显增加,这将为包括医生、护士和卫生技术人员在内的一系列职业创造新需求。麦肯锡预计,在全球范围内,到2030年,和老年人医疗保健相关岗位可能会增加5000万到8500万。

  • 技术发展和应用。在2015年至2030年间,科技相关支出预计会增加超过50%,因此技术开发相关工作需求预计也将增加,其中一半约为信息科技服务相关职位。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这一趋势将在全球创造2000万到5000万个就业机会。

此外,麦肯锡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投资以及部分工种在未来的市场化趋势也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需求。

1亿中国人面临职业转换

从人口数量角度,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

麦肯锡报告指出,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到2030年中国约有1亿的人口面临职业转换,约占到时就业人口的13%。

麦肯锡研究:2030年,机器人或将取代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

当然这一数字相对中国过去25年经历过的农业向非农劳动岗位的变迁来说,并不算多。麦肯锡认为,随着收入继续增长,中国就业人口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预计将会持续下去。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如果发展相对缓和,这一数值将下降到16%。

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十类职业

这项研究报告,由BBC研究人员联合剑桥大学两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安德鲁·博格曼和蒂亚戈·罗德里格斯发布。

据他们分析,未来最容易被取代的十种职业如下:

10.HR:89.7%

在未来,别说员工自身难保,连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HR也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很多HR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机器人都能完成。

今年3月,北美猎头公司SourceCon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竞赛中,一个名为“Brilent”的机器人只用3.2秒便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

而且,国内厂商也发明了一款“iHR人力机器人”,能够一站式自助办公,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开具各类证明文件,譬如离职证明、收入证明、公积金证明等。

9.客服:91.0%

Siri都诞生这么久了,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剩下的就只是普及。

8.前台:95.6%

医院、银行、电器店……这些地方都开始逐步出现“机器人前台”。

日本软银公司开发了一款名叫“Pepper”的机器人,已经在日本及欧美多国流行,不少医院、银行和电器店购买了这款机器人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7.接线员:96.5%

早在十几年前,微软便开发出了具有总机接线员功能的智能语音系统。

时至今日,人类接线员的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可以被自动语音回答系统完成。

6.政府职员:96.8%

这里说的政府职员,是政府底层职能机构的职员,类似办证大厅的各种人员。

估计大家都深有体会,办什么手续,被踢皮球、被摆臭脸是常有的事情,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却非要你跑来跑去。有了机器人,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5.银行职员:96.8%

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能进银行,工资高又稳定,即便当个柜员也好。

但银行的工作,不仅单调、重复,而且“低效率”,现代人能忍受排长队买东西,但绝对不能忍受在银行办业务时的漫长等待。

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银行职员被取代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4.保险业务员:97%

保险业逐步走向人工智能化,现在微信上面都可以买保险了!

业内预测,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替代销售人员,成为个人保险智能管家。

3.会计:97.6%

会计这个行业,看起来要求不低,职业前景也被社会看好,被取代概率居然有97.6%?

但仔细想想,会计的本质其实是信息收集和整理,内部存在严格的逻辑要求,要求100%准确。比逻辑和准确,谁比得过机器人?

事实上,就在今年,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让业内人士一片震惊。

2.打字员、速记员:98.5%

以前电脑尚未普及,打字员一度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类似80年代大学毕业也要抢着去开出租车那样。

如今,想靠“打字”吃饭,也只有速记员了,但等到语音识别技术普及,速记员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电话推销员:99.0%

即便没有机器人出现,这样一个单调、重复、恼人的工作,早晚也要消失。

很难被机器人取代的十类职业

10.保姆:8.0%

保姆这份职业,需要真正的情感投入,而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模仿的特质。所以,机器人能够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却很难完全取代。

9.健身教练:7.5%

机器人作为健身顾问,能够提供精准的算法,为你提供更好的减肥计划,帮助人类有效减肥。但真想减肥,需要教练现场指导、热情鼓励和严格要求,有什么激励比得上现场看到练出了八块胸肌的教练?

8.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3.8%、4.5%、6.2%

技术再怎么进步,人工智能再怎么牛,对人类而言,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无法模仿、替代的。

7.律师、法官:3.5%

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之间做出判断和平衡,这恐怕是机器人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法庭上的人性博弈、唇枪舌剑,稍微低智商、低情商的人都无法胜任,更何况只会计算、生成代码的机器人?

今年7月,一款免费给普通人做法律指导的聊天机器人在美国50个州上线,开发者称其为“世界上首个机器人律师”,然而它唯一能做的是帮不懂法律的普通人写出符合格式要求的申诉状而已。

6.牙医、理疗师:2.1%

牙科这个领域技术要求极高,医生要很有经验且技术精湛,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切下患者半颗牙齿。

现在很多手术操作,都引进了机器人,但它们只是作为医生的工具,有经验的医生才是手术的主导。

5.建筑师:1.8%

建筑师真正赖以生存的是什么?是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这些抽象的概念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机器人能干什么?估计能做的只有画画图纸,能画得又快又好,但只会画图纸可成不了建筑师啊!

4.公关:1.4%

别说一堆电子零件组成的机器人,就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也很难学会那些“交际花”的情商和应酬能力。

好笑的是,今年国内一家公关公司宣称用上了公关机器人”,但它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帮客户撰写公关稿。

3.心理医生:0.7%

人类的情感是这个世界最不可捉摸、最难明白的东西,机器人根本不可能理解。

机器人唯一能做的,只是用某种办法去处理检测出来的情绪问题,但过于理性,反而不利于心理问题的治疗,这就需要具有情绪感知能力的心理医生了。

2.教师:0.4%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做榜样,这个职业几乎包含了一切人类独有的能力,机器人怎么能取代?

就像撒贝宁在《开学第一课》中所说:“‘阿尔法狗’赢了,人输了围棋,可能我们会因为遗憾而流下眼泪,但是‘阿尔法狗’就算赢了棋也不会笑。”

1.酒店管理者:0.4%

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左右逢源……这样的词语都能用到酒店管理者身上。

想想《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你就知道为什么一家酒店的经营者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