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拼多多: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01

熊孩子惹禍之後,有家長習慣道歉,承認錯誤,回家收拾;有家長喜歡辯解:我家娃小,已經在努力,你們多包涵。

黃崢似乎屬於後者。

從體量看來,三歲的拼多多已經算是“巨大兒”:3億用戶、170萬商家入駐、在售商品上億件……這些數據匯成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也變成了黃錚上市感言裡的那句話:

“在商業文明裡,拼多多隻是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

原本是帶著傲嬌和自勉意味的感悟,不料卻一語成讖——當它再次被搬出來時,這家年輕的公司正身陷售假風波,股價應聲跌落。於是前天下午,拼多多不得不緊急召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

拼多多顯然覺得很委屈,畢竟自己只有3歲,小小年紀卻要因為假貨這個“社會問題”而承受指責,這不公平。

更多信息從溝通會上流出。

如同一位急於為孩子開脫的父親,黃崢心切地回應了質疑,比如強調拼多多從創業第一天就在認真打假、山寨和假貨不是一回事……至於效果,請自行回憶並參照幾個月前的《趣店羅敏回應一切》。

可能也是最近狂飆猛進、繼而在高光時刻搞砸名聲的創業者太多,圈內知名創業導師牛文文忍不住了,昨天在朋友圈發了篇創始人危機公關指南,其中提到一句“悄悄話”:創始人內心決不能有委屈感和憤怒,裝裝樣子可以,但適可而止。

拼多多: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牛文文朋友圈截圖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拼多多,看似沒有太多委屈的資本:前有豪華陣容的天使投資人,後有騰訊微信流量加持。可以說,它3歲上市的光環背後,擠滿了有錢又熱心的七大姑八大姨。

不過,這也的確為它招來了更多罵名。有錢人家的熊孩子,誰不想罵上幾句?還記得當年海淀法院門口的李天一嗎?

02

當然,家裡條件好不是拼多多的錯,它被抨擊的根源還在於售假之嫌。

馬雲在4年前曾經吐槽假貨:“二十五塊錢就想買一個勞力士手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你自己太貪了。”說完這話的第二年,阿里因為售假問題在美股市場吃了不少苦頭,也是從那一年起,阿里開始真正投入精力去打假。

如今,拼多多對假貨也有自己的想法:

山寨貨非假貨,輿論把兩者搞混淆了,比如創維先鋒、創維雲視聽、創維e家這些品牌,都不算假冒,只是行業產能過剩導致的白牌機,淘寶上也在售,拼多多隻是照搬了老大哥的做法;

拼多多對打假相當認真,山寨問題確實沒處理好,但這兩天集中出現那麼多段子,那是有人要害寶寶;

……

總之,拼多多的學霸家長傳遞的核心信息就是——拼多多才不是賣假貨的幫兇。再加上“年僅3歲”的潛臺詞,你很容易得到結論:拼多多值得被寬容以待。

不過,黃錚所謂的“山寨貨”真的無關痛癢嗎?

拼多多: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拼多多上的山寨電視機

這位精英範的創始人4個月前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曾經分享觀點:“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我沒在安徽安慶生活過,不瞭解安慶人在當地能買到什麼牌子的廚房紙、什麼產地的好水果,但我因為工作需要跑過很多鄉鎮和農村,那些簡易貨架上的“大日兔”奶糖、“康帥傅”飲料、家電城裡的山寨彩電冰箱才不是當地人心中的消費升級——稍微年輕點的人都會知道:要去城裡買東西,可選種類多,還可能價格更便宜,質量更好。

畢竟,很多山寨產品抓住的市場機遇,就是從鄉鎮到縣城的這段物理距離,它需要人們付出時間和路費成本去抵消。

拼多多的精明之處在於,它把村頭貨架、農貿大集變成了互聯網的一部分,通過低價刺激和鼓勵分享,賣火了山寨貨,也換來了用戶和利潤。

你說它沒錯?創維、藍月亮、超能大概是要不服氣的。

就事論事,拼多多操作的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確實比淘寶、京東跑到村頭刷牆玩得高明。考慮到黃崢是段永平的門徒,這也不難理解——後者深諳此道。OV的藍綠門店幾乎是每個中國小鎮的標配,紮根鄉土讓這兩個手機品牌獲得了令人驚訝的生命力,如今,它們已經在一線城市甚至海外市場收穫了更多用戶。

於是,有樂觀者因此判斷:拼多多將來也會完成這樣的自我迭代。換而言之:它現在還小,別太苛責。

03

不過,3歲的小孩犯錯可以免責,3歲的公司不是。

正因為如此,《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社會必需品,卻沒人敢提議出臺一部《未成年公司保護法》。

拼多多正在為它的野蠻生長付出代價。

繼創維等品牌提出抗議後,昨天,上海工商部門已經宣佈介入調查,美國資本市場也給出了“跌破發行價”的反應。正常的商業世界裡,投資人只看風險和潛力,才不關心你是兩歲還是三歲。

可以預見的是,售假原罪加上以三歲孩子為由的辯解。或許會成為拼多多留在恥辱柱上的汙點。即使它將來成為一家能賺錢的“好公司”,但壞名聲沒那麼容易消散。

對熱門話題只擁有7天討論熱情的中國網民確實不夠專注,但他們也是善於記住標籤的一群人——時至今日,淘寶也沒能徹底擺脫售假的名聲,而它確實下了狠心、花了力氣在做這件事。

卸任阿里集團CEO 之前,馬雲曾經表態:

“假冒偽劣未來會成為這家公司的癌症、腫瘤。如果現在不解決好假冒偽劣和知識產權侵犯問題,未來我肯定會後悔。未來三十年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後果將不可設想。”

而現在看來,年輕的黃崢和拼多多似乎連這份決心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