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初创公司并购第一案!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

7月18日早上,“美国自适应和智能计算公司赛灵思宣布,收购北京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公司深鉴科技。”这一新闻立刻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各科技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和转发。

众人吃惊的原因是深鉴科技并不是一般的AI创业公司,它还有AI独角兽企业、具有清华背景的创业公司、90创始人团队等光环,在AI领域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公司。这样一家明星公司被行业巨头赛灵思收购,不得不让人倒吸一口寒气,那么众多非独角兽AI创业公司的生存现状如何呢?

至于深鉴科技为什么同意被收购,是为了进一步深挖技术,还是经营遇到困境,还是在行业竞争太过激烈,现在还不得而知,OFweek人工智能网已经第一时间联系深鉴科技约访,还未得到回复。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收购事件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人工智能行业并非像宣传的那样繁荣,暗潮已经在涌动。

AI初创公司并购第一案!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

资本市场趋于冷静

2017年是人工智能创投圈最疯狂的一年,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70%,融资笔数达31%。

不过,资本市场都是盯着“钱景”的,经过一年的观察,2018年资本已经趋于冷静。

AI创业公司盈利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就也统计过,截至2017年6月份,中美倒闭AI企业总数已超过50家。此外,近期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90%以上的AI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人工智能项目的本质还是变现。创业公司要生存下来必须找到适合的商业化场景,仅有技术实力、而没有商业落地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会被市场淘汰。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学术界,在技术和场景应用还不算太成熟之时,人工智能的普及性应用落地还是比较困难。

就拿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比较成功的安防行业来说,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中最成熟的分支应用——人脸识别,人脸识别要求在各种复杂的场景下,比如交通路口、火车站、商场、医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景下,能够尽量完整准确地识别人脸信息,并与重点人员库实时比对,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全城布控的效果。尽管该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由于对人与摄像机位的要求较高,其应用场景依然受限。由于人与摄像机的位置很难控制,再加上不确定的天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人脸识别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场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处于应用前期,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上还处于较高的价位,这也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进行大量的销售,因此AI创业公司盈利困难。

此次被收购的深鉴科技可谓是过去几年国内AI产业大潮中崛起的佼佼者,因此,这桩中国第一起中国 AI 芯片明星公司收购案也深具意义。

观察近些年多数新兴产业发展的轨迹,大部分都经历过百家争鸣、遍地开花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当第一波并购潮出现,产业价值链环节将开始加快整合,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第一波爆发性成长时机。

即使初创产业被收购其实司空见惯,深鉴被收购的原因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深鉴确实成为了首家被收购的中国 AI 独角兽,或许,这也代表未来 AI 产业将快速走进垂直整合的阶段。

AI初创公司并购第一案!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