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中國歷史上總有一些了不起的人因各種意外而英年早逝,這些年輕有為之人總是教人佩服不已,可惜天妒英才未能長壽,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令人惋惜的英才?

一、甘羅,在封建體制下,誕生了一位少年丞相上卿,令千古為之傳唱,至今不絕於耳。說甘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神童兼最年輕的丞相,不存在一點爭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後生往往是可畏的。甘羅被拜為上卿不久就死了。據小說家言,與呂不韋陰謀有關。關於他的英年早逝,據說他本人做了個夢。夢見紫衣吏持天符悄然而至。對他說:“奉上帝命,召君歸天上。”夢醒未幾,便無疾而卒。沒有人懷疑甘羅的死因,因為天嫉英才。故後人曰:甘羅才高不壽,紫衣吏持天符,召歸天上。

二、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時年三十歲。

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三、霍去病,天欲其亡,必先讓其狂。公元前123年,17歲的霍去病追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單于的祖父和季父,漢武帝受封冠軍侯。兩年之後,19歲的霍去病在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前119年春,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先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今天的貝加爾湖,直到“北斗朝南”而回。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然而,令人無比惋惜的是,正值壯年的霍去病卻在元狩六年溘然而逝,年僅23歲。對於霍去病的死,後人顯得格外感興趣。有人說,霍去病殺戮太重,遭了天譴;也有人說,霍去病在漠北中了劇毒;更有人說,霍去病就像西方的巴頓一樣,為戰爭而生,無仗可打的時候,便是殞命歸天的時刻!其實,不論那種說法屬實,都不能不承認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是大漢帝國的一大損失。

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四、賈誼,賈誼英年早逝,留給後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在司馬遷的筆下,賈誼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從小“頗通諸子百家之書”,22歲時因《過秦論》而被漢文帝拜為博士。當然,賈誼也確實表現出一個青年政論家應有的才幹,在糾正商鞅、李斯“左傾”經濟路線的同時,重新確立了管仲的“綜合治理” 國家戰略。賈誼曾為楚大夫鳴不平,感嘆屈子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可他自己的命運同樣好不到哪裡去。屈原自沉汩羅江,多少帶點悲壯的色彩!可是他的死,人們卻只覺得可嘆,前所未有的嘆息著他的英年早逝,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借題發揮的典範之作。就連大詩人李白也難免為他惋惜一番:“賈生骨已朽,悽惻近長沙。”

五、孫策,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哥哥,17歲就被當地人稱作小霸王,頗有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範兒。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孫策依仗著從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馬,勢如破竹,橫掃江東六郡八十州。就連軍閥袁術也經常感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梟雄曹操也曾經說過“獅兒難與爭鋒”的喪膽之語。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僵持不下,孫策很有遠見的點選精銳兵馬準備包抄曹操的後方,可惜渡江前慘遭許家莊客的暗算,這也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運。當然,這也是孫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堂堂大將軍竟然喪命於無名宵小之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要不是他們的英年早逝,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25歲的孫策、36歲的周瑜都走了,江東才俊英年早逝,可惜了。

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六、曹衝,東漢末年神童,曹操幼子,為小妾環夫人所生。曹操所羨慕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有草船借箭之能,自己的兒子有借船稱象之智,還能智救庫吏,為曹操所稱讚,有讓其繼承大業之意。208年,曹衝重病,不久夭折,年僅十三歲。此外有說法曹衝是曹丕為保全自己的繼承地位而下毒致死,不管怎麼,總是天妒英才。

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七、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封他為鼓手,想要羞辱禰衡,卻反而被禰衡裸身擊鼓而羞辱。後來禰衡罵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八、羅士信,(約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羅士信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因不恥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槍刺王玄應,智取千金堡,隨李世民平定洛陽,進封絳州總管、剡國公。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被劉黑闥殺害,諡號勇,葬於北邙山。

九、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十、李小龍,對於李小龍來說,天妒英才的感慨是最適合的。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學詠春拳,悟性極高的他很快自創了截拳道。在18歲那一年,剛到美國留學的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把華人少女從4個持刀歹徒手中救回。幾乎在一夜之間,李小龍的名號傳遍了全世界,佛羅里達州等電視臺也請他表演腿法,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日益興旺,甚至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1971年夏季,李小龍聯合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拍攝了《唐山大兄》。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後來的《精武門》更加精彩,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更是令人讚不絕口。這是李小龍大紅大紫的一年,先是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之後又被香港媒體評為十大明星之一。自此之後,李小龍成為當之無愧的功夫代名詞,西方世界也因此改變了對東方黃種人的歧視,“kung fu”一詞當仁不讓地進入了美國人的詞典,併為他們所津津樂道。遺憾的是,李小龍依舊無法擺脫“天妒英才”這個魔咒。這位天縱英才在1973年7月20日悄然離世,年僅32歲。

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英才,誰最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