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之四|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成功駕馭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圍繞經濟發展怎麼看、怎麼幹,進行深入思考,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特別是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歷史判斷,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抓好科學發展第一要務、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要求。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河南盧森堡中心效果圖

總書記怎麼說,河南怎麼做

“四張牌”

總書記要求我們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著力打好“四張牌”,這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舉措,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把打好“四張牌”貫穿於高質量發展各個方面,務求不斷取得實效。

“三個轉變”

總書記要求我們推動“三個轉變”,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堅持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並重,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壯大現代服務業並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並行,推動河南製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

“三個起來”

總書記要求我們縣域經濟發展“三個起來”,我省縣域人口占比超過70%,生產總值佔比接近2/3,治理好縣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帶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要認真貫徹總書記要求,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帶動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大攻堅戰

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跨越非常規的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特別是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這三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的重點,必須全力打好。

如何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基本遵循看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以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內外聯動問題,以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從戰略目標看 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等七個方面,每個方面都很重要。

■從基本路徑看 高質量發展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發展

質量變革,微觀層面是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宏觀層面是提高經濟整體素質,使企業有更多的利潤、員工有更多的收入、政府有更多的稅收;效率變革,就是全面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動力變革,就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從根本目的看 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既包括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保障和提升,還包括對安全和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判斷是否是高質量發展,應當以是否有利於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為根本標準,也就是說是否有利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準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優化產業結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堅持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並重,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壯大現代服務業並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並行,推動河南製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把握趨勢、搶抓機遇,用好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戰略平臺,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增強發展新動能。

■優化城鄉結構

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落實國家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構建“一核一副、四軸四區”的發展格局;遵循城市發展規律,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強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打造生態宜居、充滿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發展好,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現代農業,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把鄉村建設好,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全面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給農民提供一個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諧穩定的美好家園。

提升縣域治理水平。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帶動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優化區域結構

傳統農區要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實現跨越發展;發展基礎好的地區,要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實現提質發展,增強輻射帶動力和區域競爭力;資源型城市要加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打造新的發展優勢,實現轉型發展;和兄弟省相鄰的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城市中心轉移規律,重新審視周邊和自己,揚長避短,再創優勢。

新思考 新認識

■穩定經濟增長,必須下定決心走好調結構這個“華山一條道”,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來穩增長、提效益、保態勢,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我省是農業大省,發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讓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產業結構調整並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實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多做打基礎、謀長遠的工作。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兩個導向”一起樹,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兩條途徑”一起抓,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加快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政策鏈高效融合,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著力打造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

■“一頂帽子大家戴”,放大政策輻射效應,帶動全省創新能力提升。

■“放管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牛鼻子”,也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關鍵舉措。

■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河南因開放而崛起振興,也必須以擴大開放贏得更大主動。

■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引導各地區各部門主動對標看齊,對得上的加緊推,對不上的及時改,把目標找準,使精力聚焦,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懈努力。

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抓好創新載體

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強化科技體制改革、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金融結合、創新環境優化,大力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人才、平臺、機構,集聚高端創新要素。

■壯大創新主體

引導創新資源更多地向企業聚集,讓科技創新更多地由企業來實施,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推進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鼓勵建立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組成的創新聯盟,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導者。

■完善創新機制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創新決策、成果轉化、利益分配、金融支持、科技管理、協同融合等機制,統籌用好各類創新資源,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彙集強大創新合力;完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運用軍地兩種資源和力量來解決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培育新的增長優勢。

■建設人才強省

把人才強省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程,把握人才工作規律,圍繞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優化人才結構,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級管理人才;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做大做強高技能人才隊伍;靠搭建平臺、創造環境來大力引進人才,完善柔性引進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引才和引智相結合,更加註重引進人才團隊,以團隊帶項目、興產業;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政策措施,構建良好的人才生態,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用好人才。

深化改革開放,走好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深化改革

■紮實推進我省機構改革

抓好改革組織實施工作,準確把握各項政策標準,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要求,確保省市縣改革工作壓茬推進、相互銜接、有序開展,按照中央確定的時間節點穩步推進。

■深化“放管服”改革

大力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構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

■推進國企改革攻堅

持續推進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聚焦企業反映較多的問題,在政策制定上精準發力,在政策落實上持續給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更好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擴大開放

■提升開放通道優勢

以更大力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提升“空中絲綢之路”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在樞紐功能提升、航線網絡拓展、特色產業培育等領域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連接東亞和歐洲的空中經濟廊道;加密“陸上絲綢之路”,不斷提升中歐班列(鄭州)運營水平;拓展“網上絲綢之路”,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大踏步邁進;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海鐵聯運,推進內河水運與沿海港口無縫銜接。

■提升開放平臺優勢

高質量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高水平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標準建設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申建自由貿易港,加快形成制度創新優勢和發展優勢。

■優化營商環境

認真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推動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全面提升,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河南新標識。

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補齊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

■從政治高度來認識三大攻堅戰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讓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要求;環境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

■把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作為重大機遇

用好政策措施,就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引導更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就能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帶動發展水平整體提升;就能以生態約束倒逼發展轉型,催生新的增長點,拓展發展空間。

■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問題

◎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堅持科學統籌、標本兼治,完善信息蒐集研判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社會矛盾常態化排查化解機制,確保不發生影響全局的事件。

◎在脫貧攻堅方面,把轉作風、抓落實的導向更加旗幟鮮明地樹起來,對出臺的政策措施一件一件去落實,對貧困人口一戶一戶去幫扶,紮紮實實答好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級答卷。

◎在汙染防治方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化標本兼治,在堅持汙染治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同時,研究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的有效舉措,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從投資、生產、消費、生活方式等方面推進全方位綠色轉型,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快建設美麗河南。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