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印發《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內容如下:

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幸福產業和高端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原動力。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關於全域旅遊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現結合山東省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域旅遊是指將全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統一規劃佈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現集群發展,全民共建共享,以旅遊休閒業帶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特色為引領,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為抓手,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旅遊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基因,壯大精品旅遊產業,構建全域打造、全業融合、全景建設、全民參與、全要素提升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打造“文化聖境·健康福地”國際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擘畫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融合發展新願景,不斷提升山東省旅遊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基本原則

——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要求貫穿到全域旅遊工作各環節、各方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發現美麗、創造幸福、分享快樂,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旅遊休閒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高質量發展,優化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會展旅遊結構層級,提升精品旅遊的文化厚度、科技高度、服務溫度、體驗深度,營造安全有序、生態優美、設施完善、居民好客、賞心悅目的全域旅遊環境。

——堅持黨的領導,將發展全域旅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社會共建、全民共享的發展機制。

——堅持跨界融合,樹立旅遊空間消費觀,順應旅遊資源普遍化、城鄉面貌園林化、城鄉功能休閒化、三次產業旅遊化、“三生三美”景區化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旅遊+”“+旅遊”,構建開放融合的旅遊休閒產業體系。

——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全域旅遊發展方式,注重產品、設施與項目的特色,不搞一個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旅遊資源保護開發,遵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法律法規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3.發展目標。到2022年,旅遊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貢獻更加顯著,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引擎,旅遊業在更高層次上成為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新動能產業,“四新”促“四化”的主導產業,“三生三美”的示範產業,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優勢產業,文化傳承創新的引領產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產業。山東省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1億人次,旅遊休閒產業增加值達到8000億元,對就業和稅收的綜合貢獻率超過10%,省內居民年人均出遊次數達到6次,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工作走在前列。到2025年,旅遊發展方式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的新動能全面形成,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效益最大化全面得到完善,旅遊休閒強省地位更加鞏固,東方文化聖地、中華文化精神家園優勢得到全面彰顯,把山東全域建成生態大花園、美麗大公園、精神大家園。

二、堅持科學規劃龍頭引領

4.推進“多規合一”。各級政府將旅遊主管部門納入規劃委員會,將旅遊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各級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功能區規劃,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休閒項目、設施的空間佈局和建設用地用海需求,旅遊部門要參與相關旅遊影響評價。旅遊發展規劃由各級政府組織編制,應與城鄉規劃相銜接,跨行政區域的旅遊規劃由共同的上一級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地方政府協商統一編制。重大旅遊項目建設規劃,應當符合本地城鄉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經同級旅遊部門審核後,按照程序上報審批實施。

5.完善規劃體系。統籌文化和旅遊休閒發展,編制實施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城市旅遊專項規劃、旅遊功能區專項規劃、鄉村旅遊提升規劃和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旅遊產品指導目錄,制定旅遊公共服務、營銷推廣、市場治理、人力資源開發等專項規劃或行動方案,形成層次分明、相互銜接、規範有效的規劃體系。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旅遊休閒重要專項規劃及重點項目規劃應制定實施分工方案與細則。

6.優化發展佈局。按照“海陸統籌、城鄉一體、區域協同、覆蓋全域”原則,推進城鄉旅遊充分發展、東中西均衡發展,構建“十大文化品牌旅遊目的地+旅遊城市+旅遊連綿帶+旅遊度假區與旅遊景區+旅遊鎮村”旅遊目的地體系。重點推進一圈、兩帶、六區、八大風景廊道建設。一圈:省會城市群旅遊圈;兩帶:仙境海岸休閒度假連綿帶、大運河文化旅遊經濟帶;六區:濟南—泰安—曲阜—鄒城山水文化旅遊、青島海洋山嶽城市旅遊、煙臺威海山海島綜合旅遊、日照濱海旅遊、沂蒙紅色文化旅遊、黃河三角洲生態旅遊“六大特色旅遊功能區”;八大風景廊道:仙境海岸、山水聖人、親情沂蒙、齊長城、大運河、水滸、黃河、魯中山區風景廊道,形成點、線、面全面發展的全域旅遊空間格局。

三、推動全域旅遊集群發展

7.打造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促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挖掘弘揚齊魯文化精華,突出精品化導向,依託儒學文化旅遊資源,以文化朝聖、國學研修、歷史體驗為主要內容,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體驗、傳承創新基地,打造東方聖地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豐富的濱海旅遊、民俗文化、道教養生等資源,拓展藍色海洋空間,提升蓬萊閣、昆嵛山、嶗山、天台山、劉公島等文化內涵,打造仙境海岸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平安文化和“五嶽獨尊·天地泰和”大泰山旅遊資源,突出泰山文化名城、生態宜居樣板兩大特色,打造平安泰山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天下第一泉景區為核心,打造山泉河湖城一體化泉城濟南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齊文化、齊長城、周村古商城等文化旅遊資源,培育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打造齊國故都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運河沿線世界遺產和民俗風情旅遊資源,統籌推動遺產保護和遺產傳承,打造魯風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鄆城、梁山、東平、陽穀等水滸文學名著旅遊資源,打造水滸故里文化旅遊目的地;整合沿黃河城市和黃河口生態溼地旅遊資源,培育多姿多彩的黃河綠色生態長廊,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臨沂、棗莊、淄博、濰坊、萊蕪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實施“沂蒙精神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打造全國一流的親情沂蒙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依託恐龍化石、火山和藍寶石、風箏、年畫、紅高粱等旅遊資源,打造鳶都龍城文化旅遊目的地。與各市政府簽訂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聯合推進協議,完成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規劃。

8.發展鄉村全域旅遊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立足山東農業大省特色優勢,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打造鄉村旅遊齊魯樣板。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培育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漁夫垂釣、旅遊小鎮等鄉村旅遊精品。引導泰山、蒙山、微山湖、東平湖、海岸線、齊長城、黃河、運河、沂河沿線地區鄉村旅遊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大城市近郊鄉村旅遊圈,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集群片區、鄉村旅遊園區。借鑑歐洲城堡式鄉村酒店開發模式,打造一批莊園式精品鄉村酒店。到2020年,實現鄉村旅遊消費3800億元,2022年達到5000億元。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打造一批朱家林式的國家“雙創”旅遊基地,培育鄉村職業經理人、鄉賢名人、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支持一批懂農業、懂旅遊、愛農村、愛農民的旅遊企業領軍人才回鄉開展“雙創”活動,鼓勵離退休黨員幹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還鄉”到鄉村助力旅遊發展。組織引導旅遊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以“齊魯鄉愁·山東老家”為主題,推進鄉村記憶工程,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室、民俗旅遊特色村。整理傳承保護傳統美術、戲劇、曲藝、技藝和民間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他文化遺產持有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價值的傳統工藝產品,開發傳統節日文化用品和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創新策劃開展花會、燈會、廟會、山會、歌會等民俗活動,打造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旅遊品牌。提升沂源七夕情侶文化節、六月六伏羊節、濱州胡集書會等文化旅遊節會活動。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強化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等資源的保護,建立省級傳統村落名錄,探索傳統村落警示和退出機制。加強對古居、古井、古樹、古橋、匾額等歷史文化要素的保護。結合“空心村”改造,建設一批精品民宿村、旅遊度假村。促進鄉村組織振興,支持具備條件的村莊依託旅遊企業、鄉村旅遊合作社、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聯合體等,開展黨組織聯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鄉村旅遊扶貧和旅遊富民,健全完善“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的旅遊扶貧模式,通過民宿改造提升、房屋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安排就業、培訓指導以及建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區,增加貧困村集體收入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培育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鼓勵包裝開發面向自駕車遊客的原生態農副土特產品,培育推出系列化農村旅遊商品。因地制宜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縣發展鄉村旅遊。

9.培育海洋旅遊聚集帶助力經略海洋戰略。深入落實經略海洋戰略,制定《海洋旅遊經濟振興工作方案》,圍繞建設國際一流港口,推進中國(青島)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建設,開展青島、煙臺郵輪無目的地公海遊試點。支持通過締結友好港或姐妹港協議、組建港口聯盟等形式,加強與東北亞、東南亞、歐美、澳洲等地區港口合作,將青島、煙臺國際郵輪母港建設成為“東北亞區域性國際郵輪母港”,威海、日照建成郵輪訪問港和遊艇帆船基地。引進國際濱海度假酒店品牌,加快建設一批文化主題飯店、精品酒店,培育濱海休閒度假酒店集群。進一步提升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層次,形成像夏威夷、芭提雅、海南亞龍灣、海棠灣層級的休閒度假勝地,打造海洋旅遊聚集區和國際著名溫帶海濱度假連綿帶。拓展濱海休閒業態空間,合理佈局生態公園、汽車驛站、房車露營地、沙灘休憩、海水浴場、濱海康療等休閒度假設施和業態,推出一批沙灘啤酒節、葡萄酒節、音樂會、旅遊演藝節目。積極支持發展帆船體育、潛水衝浪、低空飛行、水上飛行器、遊艇體驗等海上旅遊新業態。大力培育遊釣型遊艇產業,建設海洋牧場生態綜合體,做強“漁夫垂釣”等休閒漁業旅遊品牌。打破冬春淡季旅遊瓶頸,培育海水熱療、海水溫泉、觀天鵝、冰雪旅遊等項目。推進“齊魯美麗海島”建設,開發遊釣型遊艇、海上觀鳥、海島度假、婚慶旅遊等新型旅遊體驗產品,利用無人島優質沙灘、鳥類棲息地等特色資源,支持發展度假酒店、遊艇俱樂部、休閒垂釣基地。濱海腹地重點提升山嶽、湖泊、溼地生態旅遊品質,挖掘養生文化,推出一批海洋食品、保健品、化妝品、海洋生物醫藥和生物製品等海洋旅遊購物品牌,打造“仙境海岸·養生福地”養老健康旅遊服務經濟帶。以煙臺葡萄酒文化為主題,整合葡萄種植、葡萄酒莊、葡萄酒小鎮等資源,培育世界著名“葡萄酒海岸”。

10.構建山水人文畫廊拓展精品旅遊空間。以泰安、濟寧為核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描繪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美麗畫卷。加快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打造享譽國內外、彰顯儒家文化永恆魅力的研學旅行聖地、教育培訓基地和文化創意高地。深度整合大泰山旅遊資源,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徂徠山紅色文化等,開發養生、休閒、度假等精品旅遊。打造“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態帶,培育中華祈福文化、國際化山嶽休閒養生度假旅遊目的地,再現“啟蹕迴鑾圖”歷史長卷。以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依託齊國故都、魯商源頭、聊齋故里、陶琉名城、足球起源地等文化旅遊資源,規劃建設齊長城生態旅遊帶,構建齊文化遺產旅遊廊道。發揮魯風運河獨特優勢,拓展運河航道,實現升級擴容,加強各類遺址遺蹟保護區、主題公園、博物館、紀念館、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鎮名村等建設,打造“一條河瞭解中國文化精華”的“美麗長河”“魅力長河”“經濟長河”“共享長河”,構築彰顯魯風運河風采的人文生態畫廊。

11.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旅遊勝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挖掘山東省豐富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深化沂蒙精神內涵研究,突出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紅色精神,唱好“新時代沂蒙頌”。推動革命文化教育普及,深化黨史、國史學習教育,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加強革命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做好紅色文化遺存和革命遺址掛牌立碑工作。突出沂蒙老區、膠東、渤海、冀魯豫等紅色文化資源富集區建設,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區研學旅遊目的地體系,推出“新時代山水聖人”紅色旅遊線路。建好用好山東省黨史館、沂蒙革命紀念館、沂蒙革命歷史展覽館、沂蒙紅色文化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推動紅色旅遊與民俗旅遊、生態旅遊、研學旅遊等相結合,不斷創新紅色旅遊發展模式。推進紅色旅遊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使紅色旅遊成為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實現紅色旅遊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到2020年,重點培育10個紅色旅遊經典。

12.塑造著名城市旅遊品牌壯大集群板塊。堅持“世界眼光、中國典範、山東風韻”,融入城景一體文化旅遊理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支持各市突出核心吸引物打造、旅遊業態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文明環境提升四大要素,創建國際國內著名旅遊城市。突出三核帶動:濟南打造國際泉文化休閒名城,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培育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打造明水古城全球首席泉水生態文化區,打亮“一湖一環”和“明湖秀”,彰顯百年商埠、齊煙九點、鵲華煙雨古城風韻,再現“鵲華秋色圖”。青島打造國際海洋休閒名城,堅持“傳統文化·時尚表達”“中國文化·世界表達”,將八大關、啤酒博物館、濱海木棧道、棧橋等培育成城市靚麗名片。提高青島啤酒節、國際電影節、國際馬拉松、帆船拉力賽等節會賽事的國際化水平,彰顯“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地位,培育成音樂之島、影視之都、啤酒之城。煙臺打造國際海岸養生名城,統籌養馬島、芝罘島等開發利用,培育煙臺山·芝罘灣都市休閒區蓬萊閣·登州古城仙境休閒區兩大城市地標。舉辦世界老年旅遊大會,提升中國煙臺國際葡萄酒節等節事活動影響力。各市重點依託城市中央商務區、特色建築、歷史遺存等,打造知名城市地標,建設一批集金融、購物、休閒、餐飲、娛樂於一體的國際知名的高端新區、街區。加大歷史文化街區、特色風情街區、重大文化片區、重要開埠區、古街巷、百年老字號等特色資源的保護利用,積極培育會展、商務、休閒、文化體驗、康體養生等旅遊業態。發展夜景、夜購、夜娛、夜休閒等旅遊項目。提升完善城市機場、車站、碼頭零換乘交通體系,合理佈局遊客諮詢服務網點。推動各市向遊客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科技館、美術館、紀念館、體育館,城市公園實行遊客與市民同等待遇。探索建立全省公共資源型景區“5·19”中國旅遊日等免費開放日和免費開放周制度。

13.提升大項目大企業構築旅遊產業高地。全面推進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經典項目建設,每個品牌重點策劃培育1-2個文化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國際級地標性尖端放電項目。提升5A級景區,融入現代科技、文化創意,鼓勵“老樹發新枝”。推進泉城夜宴、東方影都、尼山聖境、張裕國際葡萄酒城等一批重大旅遊項目竣工。加快策劃落地濟南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泗水泉林泉群、臨沂古城、中華國醫壇世界養生城等一批國字號重量級的地標性旅遊項目。鼓勵支持各類旅遊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支持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整合旅遊資源,實施連鎖經營,跨界運營,組建山東文化旅遊集團,積極推動銀座旅遊、濟南文旅、青島旅遊等躋身全國百強旅遊集團行列;支持山東龍岡、臺兒莊古城文旅集團等旅遊企業上市;重點引進中國旅遊、華僑城、中青旅等大型文化旅遊集團落戶山東;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創新旅遊投融資模式,積極發展旅遊休閒產業;支持旅行社網絡化經營,鼓勵旅行社通過合資、品牌連鎖、特許經營、代理、批發等模式,到省外、境外主要客源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子公司。

四、推進全域旅遊跨界融合

14.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挖掘始祖文化、儒家文化、齊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泰山文化、黃河文化、海洋文化、齊魯運河文化、齊魯名人文化等優秀齊魯文化的獨特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動把孔子仁愛和合精神、墨子文化創新精神、魯班工匠精神、孫子兵法謀略智慧和哲學思想等轉化為優秀文化旅遊產品。培育儒學文化、兵學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非遺、地質科普文化等精品文化旅遊項目。全面統籌文物資源、文化藝術事業、文化藝術產業、非遺和傳統民間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提高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等文物資源的旅遊利用水平,完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文化場所的旅遊功能。推出一批代表山東文化特色的呂劇、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經典劇目,豐富文化旅遊演藝市場,加快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加快發展動漫、網遊、網絡視聽、虛擬現實等新興體驗式文化旅遊產品。在山東主要景區和度假區設立齊魯文化講堂。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展演、山東絕活等進景區、進旅遊度假區、進鄉村旅遊集聚區,推廣“景區+遊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文化活動模式。到2022年,主要旅遊城市、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至少打造1個常年演出的文化旅遊演藝項目。

15.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跨界融合。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催化、整合與協同、輻射作用,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五大新興產業融合互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好客山東網、好客山東APP的旅遊宣傳諮詢、網絡預定、招商引資等功能,重點涉旅場所實現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開發建設旅遊諮詢、導覽、導遊、導購、導航、分享評價、定製旅遊等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實現一機在手,暢遊山東。實現導遊證核發、市場監管等旅遊政務服務網上一站式辦理。主要旅遊區實現實時客流監測。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短視頻等新平臺,實施旅遊精準營銷。推動人工智能、智能可穿戴、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旅遊領域的滲透應用。打造一批知名旅遊電商品牌。開展智慧旅遊示範企業創建工作。推進高端裝備產業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壯大遊輪、遊艇、房車、新能源汽車、釣具、帆船及戶外休閒等旅遊裝備製造業規模,加快郵輪、通用飛機、海洋牧場平臺等高端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探索智能導遊等旅遊服務機器人制造。發揮青啤博物館、海爾集團、東阿阿膠景區、煙臺張裕等工業旅遊示範引領作用,利用工業遺存、老舊廠房、廢棄礦山礦井等,開發建設文化展示、創意體驗、科技博覽、旅遊購物等項目,培育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工業遺產旅遊基地。推進醫養健康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培育國際國內一流康養企業,建設一批集休閒度假、特色醫療、保健養生於一體的康養小鎮。挖掘泰山、沂蒙山、嶗山、蓬萊閣等道教養生文化,發展海洋康養、溫泉康養、海水熱療、中醫藥康養等旅遊業態。推進現代金融服務與旅遊互動發展。設立精品旅遊產業母(子)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市設立旅遊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掛牌。

16.拓展旅遊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充分挖掘各行各業中經濟、社會、文化、自然、歷史、現代的優勢資源,與旅遊廣泛融合,打造優質旅遊產品,釋放“倍增效應”“疊加效應”。提升城旅融合水平。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旅遊小鎮、風情縣城,完善城市綠道、慢行系統,支持旅遊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遊憩區等建設。依託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傳統村落,探索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四名一體”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推進科技教育與旅遊融合層級。充分利用國學、海洋、氣象、地質、高科技、工農業等豐富多彩的自然社會資源,建設一批知識科普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自然觀賞型、文化康樂型研學旅行基地,指導各中小學校結合實際,開展好集體研學旅行活動。發揮中國研學旅遊推廣聯盟秘書處作用,推出成人禮、開筆禮等研學遊活動。開發建設生態旅遊區、天然氧吧、地質公園、礦山公園、氣象公園以及山地旅遊等產品,推動建設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擴大體育與旅遊融合覆蓋面。大力發展房車露營、低空旅遊、帆船旅遊、山地戶外運動、冰雪運動等體育旅遊業態。培育國家級旅遊示範基地和精品賽事,辦好泰山國際登山節、黃河口國際馬拉松、威海國際鐵人三項賽、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濰坊國際風箏會等品牌賽事活動。策劃舉辦有地域文化特色及面向不同群體的路跑、騎行、垂釣、武術等主題賽事活動。

17.挖掘會展旅遊經濟巨大潛能。在大力發展觀光、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的基礎上,大力培育發展會議展覽旅遊。研究制定會獎旅遊扶持政策,構建有效支持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市制定相關辦法。藉助大事件、大機遇,聯動國字號協會、學會和機構及在魯高校、行業企業,挖掘會獎旅遊潛在的項目資源、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推進城市會獎品牌營銷,深化“會獎大使”項目,構建精準營銷推廣體系。合理規劃會獎旅遊功能佈局,完善“1+N”配套,1個重點場館,N個酒店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濟南、青島等板塊集群發展,充分釋放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會址的後續效應。支持臨沂發揮國際商貿城、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優勢,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商谷”。引進會議組織品牌機構和領軍人才,提升全省會議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構建優質產品服務體系。深化與世界旅遊組織的合作,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論壇和旅遊會展,積極爭取將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儒學大會作為永久性會址。提升好客山東賀年會等“山東好時節”旅遊節事品牌。

五、持續提升品牌化國際化水平

18.突出品牌高端化。以“好客山東”為統領,以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為支撐,制定“好客山東”品牌提升計劃,構建多層次、全產業鏈的旅遊品牌體系。提升旅遊城市、景區、度假區、酒店、旅遊購物、旅遊服務品牌層級,打造中國旅遊品牌強省。按照國家級特色景觀名鎮標準或5A級景區標準,打造一批品牌航空旅遊小鎮、帆船旅遊小鎮、葡萄酒旅遊小鎮。培育壯大泰山封禪大典、濟南明湖秀、菩提東行、神遊傳奇等知名旅遊演藝品牌。擦亮青島啤酒、張裕葡萄酒、東阿阿膠等工業旅遊購物品牌,打造煙臺蘋果、膠東刺參、嶗山綠茶、日照綠茶等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推動濟南、青島、煙臺搭建全省旅遊商品集散平臺,優化平臺銷售、展示、交流、休閒、旅遊商品生活化等功能,聚合旅遊商品創新理念,推動優質產品旅遊化發展。拓展線上線下兩大市場,支持優質特色旅遊商品進景區、特色商品街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遊客聚集區,鼓勵與京東、天貓等電商合作運營“山東好禮旗艦店”。提升“好客山東·山東有禮”“好客山東人·好品山東造”品牌美譽度。加大“好客山東”品牌海外營銷力度,策劃包裝“孔子家鄉·好客山東”國際旅遊目的地品牌形象,統籌舉辦海外商務會展、旅遊交易、文化交流等展覽推介,讓“好客山東”品牌持續秀在內、響在外,打亮國際知名品牌。

19.加快旅遊國際化。重點拓展入境旅遊市場,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友城旅遊交流,加大與國際知名旅行商的戰略合作,推動將山東納入其在海外的銷售網絡和營銷平臺,逐步加強好客山東旅遊形象在港臺、日韓、歐美等主要客源市場的推廣,構建好客山東旅遊休閒的全球營銷網絡。優化航線結構,支持青島、濟南增開加密洲際航線,煙臺、威海、臨沂、日照增開加密洲內航線。支持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國際機場增強面向日韓的門戶功能,積極培育歐美、澳洲、俄羅斯等國際航線,適度加密東南亞航班,在航線營銷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推進郵輪旅遊通關便利化,爭取取消郵輪旅遊團體旅客大名單的報送,實現郵輪旅客邊檢通關“零等待”。提升郵輪港口基礎設施,完善機場、碼頭、車站的國際化公共服務標識系統。逐步在市一級旅遊集散中心及旅遊信息諮詢服務中心開設國際服務窗口。提升公共交通、出租車行業和窗口單位服務人員外語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國際品牌酒店,支持本土旅遊企業到出境遊目的地佈局酒店、航空等旅遊項目。進一步加大入境遊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宣傳力度,促進和擴大境外遊客旅遊消費。改善非現金支付受理環境。積極鼓勵探索旅遊包機、包船、高鐵專列獎勵政策。

20.促進營銷精準化。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有效運用公眾營銷、網絡營銷、事件營銷、節慶營銷、反季營銷等多種方式,強化全域旅遊整體營銷。加強節會推廣,積極參與、舉辦國際化、特色化、系列化的節會活動。加強公眾推廣,推進旅遊宣傳推廣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商場。突出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營銷傳播主題,瞄準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東北三省、中原城市群等,推出十大品牌旅遊精品線路,形成“一個品牌,多種體驗”的差異化產品格局。全方位建立海外市場旅遊營銷渠道體系。到2020年,海外市場旅遊合作渠道商達到100家,將外事、商貿、文化、協會團體等領域的交流渠道逐漸納入體系。各市、各景區深度參與海外渠道商合作體系建設,積極出臺相關營銷政策。借勢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

六、營造高品質旅遊環境

21.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山東省旅遊交通規劃,加快構建快捷通達、無縫連接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高鐵旅遊經濟圈發展,加快跨區域、重點旅遊經濟帶內鐵路建設力度,根據實際需求優化配置旅遊目的地列車班次,全面提升鐵路旅遊客運能力。積極實施旅遊公路建設和“高速公路連接線進景區”工程,推進旅遊公路發展,創建最美公路服務區,公路沿線宜樹則樹、宜灌則灌、宜花則花。鼓勵在國省幹線公路和通景區公路沿線合理佈設服務區、停車港灣、觀景臺、驛站、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旅遊服務設施。加快仙境海岸、山水聖人、親情沂蒙、齊長城、大運河、水滸、黃河、魯中山區風景廊道規劃,堅持依山、就勢、臨海,打造仙境海岸線“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的風情廊道,展現最美海灣、岸線、沙灘、海島、海洋生物等生態自然景觀。到2022年,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實現一級公路全覆蓋,4A級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特色小鎮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全覆蓋,3A級景區、鄉村旅遊點實現等級以上公路全覆蓋。加快構建綠道網,規劃連接休閒街區、騎行公園、中央遊憩區、城市遊憩帶慢行交通系統。探索“藤接瓜”模式,用綠道催生旅遊驛站、鄉村民宿、特色餐飲等旅遊休閒業態。

22.完善旅遊公共服務。實施旅遊“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改造建設5000座高標準的旅遊廁所。4A級及以上景區、重點交通服務區、城市繁華街區的衛生間設置第三衛生間。鼓勵臨街臨景單位、對外服務場所的廁所免費開放。濟南、青島等中心城市、旅遊發達城市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省級智慧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到2022年,全省4A級及以上景區、旅遊度假區實現智慧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全覆蓋。全域建立佈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遊引導標識體系,重點涉旅場所規範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升級改造。對符合國家標準與要求的旅居掛車依法辦理登記業務,並允許小型載客汽車牽引的旅居掛車通行全省高速公路。結合道路交通狀況,制定旅居掛車分時段通行管理辦法。鼓勵汽車租賃公司優化經營網點佈局,為遊客提供一城租多城還租賃服務,支持共享汽車在旅遊業開展試點運營。

23.提升住宿餐飲服務水平。加快建設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旅遊星級飯店、綠色旅遊飯店,培育特色鮮明,體驗性、參與性強的主題飯店、精品民宿、溫泉酒店、連鎖酒店、鄉村客棧、休閒農莊、汽車旅館,促進旅遊住宿向品牌化、連鎖化、規範化、便利化轉型升級。到2020年,實現每個市有高星級飯店。對1000間客房以上並具有接待大型會議能力的新建飯店項目,在用地審批、信貸融資、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勵發展各類精品、特色酒店,支持和規範推進民宿等新型住宿業發展。支持住宿企業根據其用電特性,選擇性執行兩部制電價政策。執行兩部制電價的可選擇按變壓器容量或合同最大需量繳納電費,也可選擇按實際最大需量繳納。其它兩部制電價政策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弘揚“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魯菜文化精髓,挖掘特色魯菜、地方名小吃等特色餐飲,開展“好客山東名小吃”評選活動,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美食街區、魯菜特色餐飲企業和名小吃品牌店,完善魯菜標準體系。培育一批膠東漁家、運河人家、水滸人家、泰山人家等精品酒店,打造“山東味道”“美食山東”品牌。

24.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劃,鼓勵旅遊企業開展個性化、親情化、細微化服務,在全省服務行業倡導“微笑迎賓、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好客準則,強化居民主人翁意識,發展壯大各類旅遊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好客大使”等文明旅遊選樹活動,提升全省居民“好客度”。把旅遊宣傳納入社會公益宣傳體系。實施山東旅遊知識讀本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工程,普及旅遊知識。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培育壯大“好客山東”金牌導遊隊伍,設計特色服飾,規範導遊解說詞,讓導遊成為傳播齊魯優秀文化和美麗山東形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積極實施十百千工程,培育創建“十家優質旅遊服務企業”“百個優質旅遊服務班組”“千名優質旅遊服務明星”。健全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聯合執法3個機制,嚴守衛生、安全、誠信3條底線,對旅遊市場秩序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實施365天全天候、高頻率、多形式的明查暗訪。定期集中組織旅遊綜合執法大檢查。建立旅遊服務質量信息發佈和曝光平臺,擴大旅遊“紅黑榜”應用。完善消防等安全設施,加強景點景區最大承載量警示、重點時段遊客量調控和應急監管工作,落實涉旅場所安全主體責任、主管單位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監管責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打造“山東優質旅遊服務”品牌。

25.構建精品旅遊標準化體系。將精品旅遊標準化建設納入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重點,加快構建以國際標準為引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補充,全面覆蓋旅遊產品、旅遊業態、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新型標準體系,以標準引領發展、規範發展、推進發展。加大旅遊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積極培育國家級標準化試點,支持山東省各級旅遊部門和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研究制定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度假區、旅遊小鎮建設運營標準。探索制定生態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中醫藥養生旅遊等專項旅遊服務標準。加快制定實施旅遊公共服務與旅遊安全、旅遊市場秩序與旅遊質量評價、旅遊業節能減排和旅遊環境保護領域標準。完善智慧旅遊景區建設與服務指引、旅遊大數據平臺建設基本要求等旅遊信息與數據技術標準。健全精品旅遊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以遊客滿意度為核心,以環境質量、旅遊設施質量、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為主要指標的旅遊質量評價體系,支持各類旅遊企業創建國家、省級服務品牌。

26.強化全域旅遊人才支撐。

加強高等院校旅遊學科體系建設,依託普通高校開設“旅遊精英人才班”,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知識紮實、職業素養高的應用型旅遊精英人才隊伍。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強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旅遊專業人才。開展旅遊行業全員學習培訓,加強知名旅遊企業家人才培養,繼續組織開展鄉村旅遊帶頭人境外精準交流和旅遊管理人才境外培訓活動。堅持旅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通過重點旅遊項目吸引現代旅遊經營管理人才落戶山東,旅遊高端人才納入綠色通道服務範圍。落實導遊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導遊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發揮全域旅遊行業社會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七、深化旅遊體制機制改革

27.綜合協調機制。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由本地黨委集中統一領導,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機制,研究部署旅遊工作,審議確定旅遊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充分發揮各級旅遊部門及涉旅部門單位作用,務實高效推進本地全域旅遊發展。重點旅遊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可在現有機構編制總量內,通過內部挖潛等措施,配齊配強一線工作力量,確保事有人幹、責有人負。各涉旅部門是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責任單位,要明確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工作任務,細化方案,確定時間表、線路圖,倒排工期,形成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整體合力。堅持重心下移,突出縣域,培育一批全域旅遊示範典型。宣傳、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農工辦、扶貧辦等部門積極投身全域旅遊。進一步完善省政府旅遊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旅遊部門綜合協調職能,發揮全域旅遊工作牽頭抓總作用,及時向黨委、政府彙報旅遊發展重大情況。各市、縣(市、區)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每年選擇一個市、確定一個主題,舉辦全省全域旅遊發展大會。

28.政策集成機制。用足用好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各項政策,按程序先行先試臨時性的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研究探索旅遊服務貿易發展的稅收政策,探索建立全域旅遊發展的創新政策體系。支持旅遊規劃編制和重大旅遊項目建設。統籌整合涉農資金以及旅遊發展、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資金,加大對全域旅遊的支持力度,對旅遊“廁所革命”、五星級飯店、品牌連鎖飯店、文化主題酒店、精品民宿、精品旅遊小鎮、鄉村旅遊集群片區、旅遊新業態等按規定給予獎勵補助,制定《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獎勵辦法》,對2020年前率先達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的市、縣(市、區)給予表揚獎勵。全域旅遊重點項目優先納入各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旅遊宣傳營銷推廣出國(境)嚴格根據工作需要安排。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作為文明單位評選、考核的重要條件。出臺扶持郵輪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符合條件的農家樂、民宿等旅遊經營單位,納入會議、職工療休養服務基地的項目站點。統籌旅遊發展用地,建立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用地用海會商機制,市、縣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適當增加旅遊發展用地。對依託山林自然風景資源開發休閒度假、露營運動等生態休閒旅遊觀光建設的項目,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合理界定門票定價成本構成,逐步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在保留單票的基礎上,逐步推行景點聯票制度。

29.資源整合機制。支持涉旅部門強化旅遊融合發展職能。突破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旅遊規劃、資源開發模式侷限,構建一體規劃、協調開發、統籌管理的資源整合機制,加強部門會商,推進區域協作。建立社會資源旅遊訪問點制度。創新培育以城鄉旅居、避暑消夏、養生養老、藝術文創等產品業態為主題的新型旅遊社區,營造主客共享空間,增強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參與感、獲得感,形成常態化資源整合機制,讓各類資源充分釋放旅遊功能。

30.聯合營銷機制。整合宣傳、商務、文化、外事、旅遊、體育等部門營銷宣傳資源,完善聯合推介,建立省、市、縣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出資參與的立體化營銷機制。將重點入境客源市場旅遊推廣納入省級高層出訪和接待來訪活動,在山東省重大外事、文化、體育、經貿交流活動中,統一宣傳“好客山東”和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統籌各方資源,建立各級目的地一體化營銷機制,統籌各級各部門涉及城市形象宣傳、目的地營銷等方面的資金和相關資源,形成營銷合力,達到最佳營銷效果。

31.聯合執法機制。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重點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所在地推行“1+3+N”旅遊綜合監管與執法模式。進一步強化公安、交通、衛生計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物價等相關主管部門對旅遊市場秩序的監管責任,建立聯合執法機制。聯合執法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旅遊質監執法工作力度,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監管、聯合執法檢查、投訴統一受理、案件分辦轉辦和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建立線上線下聯動、高效便捷暢通的旅遊投訴舉報受理、處理、反饋機制,在重點旅遊城市探索建立遊客消費糾紛先行賠付制度。

32.目標考核機制。結合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完善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競爭激勵、投入保障、督導推進、成效評估、責任考核等工作制度。健全發展全域旅遊指標體系和統計體系,加強省市縣三級全域旅遊統計隊伍和旅遊休閒數據平臺建設。制定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實施細則,突出縣域,省政府每年向國家推薦一批達到國家標準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將方案落實情況納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工作安排,壓實責任,鞏固成果,在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工作中走在前列,把全域旅遊發展不斷引向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