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面对世界的残缺,保持内心的善意。这是刚刚凭借《小偷家族》拿下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直在坚持的事。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能在内地大荧幕上看到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种福分。他用世界共通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无比温暖,却是十分残酷的故事。《小偷家族》依然保持着是枝裕和的作者性,家庭和社会,人与人之间,亲情为何,爱情又是什么.....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不朽的永远是故事本身,人只不过是赋予了这个故事一个撬动共鸣的支点。讲故事的人,既在故事之外旁观,又在故事里浮沉......是枝裕和是能把电影拍成生活,让生活在电影中流动的导演。这个文学系毕业的导演,一开始拿起了摄影机,在电视行业里打拼了十几年。他信奉「通过采访引起拍摄者的波澜,并将其作品化」。他喜欢记录片的真实和镜头语言的艺术化融合。他认为,电视节目应保持其内容的自然本性,那是摄影机下的特定时刻,人们共同创造的真情流露。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记录方式,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只能是这个表现物的一个普通载体。在投身电影行业后,他将此对于生活化,自然化的信念延续了下来。无论是他的《步履不停》、《回家的路》、《如父如子》、《海街日记》、还是最近的《比海更深》,再到这部《小偷家族》,我们都能在他的画面中看到太多容易共情的场景,那是生活的悄然发力,是观众一次尽情的自我投射。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小偷家族》保持着是枝裕和柔软的一面,他没有批判这个世界的野心,在看到世界背后那些触目惊心的孔洞与缝隙后,他没有背过身去,而是直面,甚至凝视那些痛苦和往事,直到自己能够走出去,获得解脱。所以在是枝裕和大部分的电影中,都有一个潜在的主题:和解。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是导演自己,以及他片中角色与别人的和解,也是他们和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和解。他的电影聚焦的永远是“家庭”,不厌其烦的讲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 纠葛,他喜欢用冷漠的方式讲爱的匮乏,却又在那些琐碎的场景背后,灌入比海更深的爱意。

不过这一次,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还是带来了变量。首先,维系这个“家”的不是血缘,而是他所谓的爱。柴田治,柴田信代夫妻和奶奶带着几个孩子一起生活,最大的女孩亚纪,弟弟祥太。带来故事张力的是一个半路被他们捡回家的小女孩友里。一家人被贫穷困扰,平时靠奶奶的养老金啃老度日,危机时刻还要一家人协同作战,去超市里偷窃为生。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可贫穷并没有滋生太多的邪恶,反而让他们变得柔软,有着小人物特有的善意,他们原本只想给这个瘦弱可怜的小女孩一顿美食,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却在发现她又被虐待的痕迹之后,动了收留的心意,虽然外面闹的满城风雨,媒体大肆播报,可小女孩的家人却不愿报警,仿佛少了一个累赘,而柴田一家又对这个小女孩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将错就错,把她当女儿或者妹妹养了起来。随着友里的意外闯入,我们渐渐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全貌。

《小偷家族》的前两幕几乎没有主线故事,而是靠人物之间的关系推进故事,不断丰富每一个人物,铺垫感情,为第三幕的反转提供情感落差。是枝裕和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对日常和深情的拿捏,不仅是克制,不会是冗长,而是往内深挖,掏空每一个人心理都有的情感矿藏。这一次,是枝裕和有点残忍,他用前两幕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的美满。“父亲”治和“儿子”祥太的一线,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亚纪和奶奶的一线,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祥太和友里,“兄妹”的一线,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还有信代和友里,“母女”的一线,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每一条人物关系都有起有落,有始有终。没有淤泥与主线叙事,而是生活化的展开故事,一家人围着吃饭,讨论如何让友里夜里不尿床,还有纳凉,在逼疚的厨房讨论自己的爱人,躺在奶奶的怀里安然入睡。自然流露的细节是是枝裕和的情感炸弹。更可怕的是,是枝裕和从来不用闪回叙事,而是靠当下的发生填充观众对于人物过往的认知。

奶奶对着亚纪说,“你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儿,因为你伸进被窝的腿比以前凉一些”;信代对着友里说:“你看我们都有同样的伤疤”,爱你的人不会那样”,然后紧紧的抱着友里,若有所思,心理一阵地动山摇。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一家人在闷热的无后,坐在屋檐下一同听烟花的声音;一家人牵着手在海边嬉戏,丝毫看不出生活的压迫,只有在奶奶轻声的说出“谢谢你们”之后,才有了一些悲伤的情绪流动。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这些时刻,日常烟火的帷幕被缓缓拉开,里面是那些生怕被触碰的血肉模糊。真正的感情就是这样,它是如此伤筋动骨,以至于不忍说,不敢说。它是暗黑暗流,是看似沉睡的火山,但当它无法自控泄露出来时,你会被它的炙热灼伤。这就是是枝裕和,他的缓慢的故事里总藏着暗火,稍不注意,一不小心就会将你吞噬其中,无法自拔。前两幕做足了人物,第三幕,故事取代了人物,以命运的身份降临而下,开始控制角色和观众。前两幕的温情开始褪色,“家”一点一点被拆毁。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奶奶意外去世,祥太因为偷盗被捕,受伤入院,警察开始关注这个家庭,友里的事情暴露,接着,祥太,亚纪的身份也被渐渐披露。就连看似懦弱的柴田夫妻其实也用了假名,曾经还因为三角恋犯下了过失杀人的罪名。通过前面的铺垫,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些人为什么会如家人一般生活在一起,观众心里全有了答案。

但警察对于信代的质问却也振聋发聩,“这些孩子平时会叫你妈妈或者母亲吗”?信代自问自答,怎么也擦不完眼中流下的泪水。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在情感上,她也许是孩子们的母亲,但在社会伦理和血缘关系上,他们永远无法成为母子和母女。和《小偷家族》一样,是枝裕和的电影总体上都遵循着一个人物逻辑,主人公心结难解,在突然遭受命运捶打后,变得松动。但人物弧光不是戏剧性的乖张和激烈,而是一声轻叹,然后生活如常。经过这番巨变,信代第一个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光靠他们无法给这些孩子带来未来。

社会渐渐露出了獠牙,亚纪推开曾经热闹非凡的家门,里面却已空空荡荡,一片狼藉,她甚至对奶奶收留她的原因产生了怀疑;祥太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在临走时,他告诉柴田治,“我是故事被抓,我想终结偷盗的生活”,然后绝情的上了车,车窗外是飞奔着追车,无比愧疚和不忍分离的柴田治,祥太取下了帽子,学着奶奶的口吻,小声的喊了一声“父亲”。

最后一个画面留给了最小的友里,她独自的走廊玩耍,家人的陪伴已经烟消云散,但家人的习惯她已熟念在心,她充满希望,又茫然无措的看下楼下,在等待着什么,在期待着什么,影片随即戛然而止。

是枝裕和不会用激素勾兑魔幻,而是让观众重新被自己的生活所触动,为这看似麻木不仁背后的丰盈所感动,甚至恐慌,以至于想逃避。在他的电影里,没有谁比谁更完美,也没有什么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灵药,于是他的电影就有了一种宽厚与不忍。即使再不喜欢这个世界,我们最终还是得接纳它。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小偷家族》不能算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但却是大部分观众最容易进入是枝裕和电影内里的一部,家的讨论,亲情的本质,还有一些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贫穷的代价,都是容易引发共鸣的大众母题。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难得的是,我们能在内地大荧幕上看到以温暖去讲述苦难的方式,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影片的主题:意识到他者,接纳这个世界,正是目前中国最急于意识到的症结所在。

最后狂赞片中饰演信代的日本女演员安藤樱,她用走火入魔的演技,硬生生把我在影院里逼出了两次内伤。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她希望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又最终放下了这一夙愿,前一次,她因为尤里手臂上的伤痕触景生情;

什么才是家,谁才叫家人?这位日本导演拍出了最好的“家长里短”

后一次,她在牢房内告诉了祥太其真正家人的所在。她轻盈地离开,伪装起伤痛,眼里却有藏不住的失落。她最终与自己和解,与她的母亲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于是,她获得自由与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