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布局與激勵!

導讀:

馬雲、馬化騰兩位馳騁互聯網界的大佬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們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交流的話題,也收穫了巨大的財富,他們個人財富已經超過400億美元。但他們並不是公司的最大股東,也就是說,大老闆並不是他們。

一、馬雲只持有阿里7%股權,大股東是馬雲的4倍。

馬雲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份,是阿里巴巴的第三大股東,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日本軟銀,佔股29.2%,美國雅虎,佔股15%。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大老闆是日本軟銀,二老闆是美國雅虎。

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佈局與激勵!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雖然股東結構複雜,但實際控制權都在馬雲極其團隊之下,軟銀和雅虎並沒有"干預權",股東們只要享受回報即可,這也給馬雲和團隊極大的施展空間。

二、馬化騰持股10.22%,不及大股東的三分之一。

騰訊是目前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與阿里巴巴並肩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雙寡頭。但騰訊CEO馬化騰只持股10.22%。大股東是誰呢?南非MIH集團。南非MIH集團在騰訊創業期間,從騰訊創始人團隊收購了騰訊部分股權,這部分股權在2004年騰訊上市之時為33.93%,也就是說,MIH的股份是馬化騰的三倍多。與阿里巴巴相同的是,大股東MIH集團並沒有"干預權",並放棄了投票權,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馬化騰極其團隊負責。

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佈局與激勵!

阿里和騰訊能夠做大,就是因為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經營權和所有權完全分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把蛋糕做大!

現在很多老闆很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公司的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和操作者,所謂的四者合一,也就是什麼都要管,勞心勞力,可是一個人精力有限,也許折騰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把企業做大,所以很多老闆在謀求改變,也希望能夠通過股權佈局來解決公司發展的瓶頸問題!但是很多老闆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導致在股權佈局上吃了很多虧!吃虧主要體現如下方面:

1、分股後,沒有效果或效果不好,因為股權分配,激勵性很弱!

2、分股時容易,退出難!

3、激勵與考核粘合度小,貢獻弱!

4、只有少數人擁有,激勵範圍小!

5、坐享其成,後期動力不足!

6、數據需公開,洩露商業機密!

做股權用對模式很重要,你首先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公司要員工出錢還是出力?

2、公司願意給員工所有權還是分紅權?

3、公司要留人還是激勵人?

4、公司重在短期、中期還是長期激勵?

5、公司想針對何種人群做股權激勵?

6、公司的利潤數據可以公開嗎、能公開到什麼程度?

7、公司擔心員工拿到股權後不作為怎麼辦?

8、公司業務增長空間有多大?

股權的三策:

1下策:送

有一老闆,做了企業幾年、幾十年之後,感覺到當初一起打拼的員工,都已經不在狀態了。心,也是若隱若現!和其他老闆交流之後,發現原來股權能夠讓員工找回當初的熱情。於是,大腦一熱,沒有經過詳細的戰略規劃,就傻乎乎的把”股“送出去了。但是老闆很快發現員工還是沒有和自己一條心,有些甚至以股權為資本,跟自己討價還價。

結果可想而知,覆水難收!

2中策:借

第二位老闆看到第一個老闆的經歷之後,就慎重起來了,他也知道股權能夠產生巨大的魅力,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不能說送就送的。於是,採取了折中的方法:借。

員工想得到股,但沒有資金、沒有技術,老闆又想留住他們,於是就雙方共識,就這樣借出去了。

你們懂什麼叫”劉備借荊州“嗎?

3上策:買

有了前兩個老闆的借鑑之後,第三個老闆學聰明瞭!他也知道想從員工這裡得到什麼?想得到員工的心:責任之心、奉獻之心、共同經營之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員工想得到我的股,就必須掏錢、掏技術、資源來買。只有前期的付出,才能用心的去經營。從中,我也能篩選出一批真正想合作共贏的優秀夥伴。

這就是所謂的:得人心者,得天下!

股權激勵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在沒有設計好,並做足充分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開展。

在此,小編建議先可以引入合夥人模式。

什麼是合夥人?合夥人,是一群通過貢獻價值來發展事業的人。當前,很多企業的發展不是需要股東,而是合夥人!讓核心人才成為企業經營者,攜手老闆共贏,一起做強做大企業!股東,是一個通過投入資金獲得事業分享的人,只是出錢的人,與合夥人有很大的區別。

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佈局與激勵!

得合夥人者得天下

1、如果企業有80%是股東,企業必亂,80%是合夥人,企業必強。

2、如果企業80%以上的員工分蛋糕,企業必虧,80%的員工做蛋糕,企業必賺。

3、如果企業80%的員工是打工心態,企業必難,80%以上的員工參與經營,企業必盈。

讓員工成為合夥人,企業贏得了什麼

1、員工出錢了,心也留在企業。

2、員工出力了,把價值貢獻給了企業。

3、員工關注盈利了,把成本、費用管控到位了。

4、員工齊心了,個人收入與團隊利益緊密關聯。

5、員工看遠了,不再計較當下得失。

6、員工格局高了,站在企業發展高度做好經營、服務。

7、員工收入多了,員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回報。

8、企業盈利增強了,因為員工成為經營者,激勵來自增量,無成本壓力。

9、老闆輕鬆多了,核心人才不流失,成本費用受控,利潤倍增,員工開始為企業經營著想。。。

總結:

1)利益影響思維;

2)利益驅動行為;

3)利益改變格局。

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佈局與激勵!

合夥人模式為何強大

1、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

2、合夥人出錢卻不佔有公司股權。

3、合夥人分享的是超價值,向市場要利益分配。

4、合夥人並不分走股東的既得利益,而是不斷做大股東利益。

5、合夥人的收益不僅與出資相關,更與團隊超價值、個人貢獻價值關聯。

6、合夥人踐行的是現代企業體制,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7、合夥人將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

8、合夥人使管理團隊實現高度利益趨同。

9、合夥人既留人、吸引人,更強調激勵人。

10、合夥人將傳統的虛擬股份、增值獎勵股、在職股高度融合!

合夥人是一個很好的過度轉換模式,讓員工從操作者轉向管理者、經營者,等到條件成熟了,再推動股權設計。

馬雲馬化騰竟都不是各自公司大老闆,原來股權可這樣佈局與激勵!

小結: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選擇不同的模式,可以選擇合夥人、股權激勵和股權設計。股權激勵重員工獲得股權前或股權後的動能激勵;股權設計重公司治理、股權分配、權力平衡、投資者與經營者的利益分配。如果盲目去推行股權設計,有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本文提到的合夥人模式來自《持股合夥經營兵法》,如果大家對股權佈局有興趣,推薦大家學習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