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致命失误,被曾国藩抓住软肋而大败,没有这一项满清必亡

太平天国运动兴盛十余年,遍布大半个中国,轰轰烈烈,影响深远。

但是,为什么勃兴一时的一场起义最后却惨淡收场,迅速归于失败呢?历史上如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这些颇有才干领导者为什么没能带领太平军取得胜利呢?

今天我们就聊聊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致命失误,被曾国藩抓住软肋而大败,没有这一项满清必亡

论及太平天国失败,首要原因就是其核心理念与中国当时国情不符。

太平天国最的理论核心是“拜上帝教”,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其实是脱胎于基督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除了沿海等个别地区,绝大多数地方对于基督教十分陌生,甚至十分抵触,这种情绪下以基督教为蓝本创立的拜上帝教根本无法吸引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

拜上帝会在广东广西落后地区有着一批忠实信徒,但是到了东南江浙以及安徽湖北这些相对比较开放发达的地区,则深信不疑信从者不多,太平天国后期叛变的将领军队大多是后来发展的信徒。

太平天国致命失误,被曾国藩抓住软肋而大败,没有这一项满清必亡

其次,太平天国采取极端的文化和宗教政策,对于儒释道三家都大肆打击,这无疑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敌人。要知道,当时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心目中,儒释道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尤其是儒家思想,那是比自己性命还要宝贵的东西。

洪秀全因为自己科举不中怀恨在心,因此掌权后将儒家思想列为毒害,将孔子牌位和庙宇砸烂,从而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而当时的读书人恰恰是民族精英,太平天国这种极端文化宗教政策等于将大多数精英人才排斥在了自己集团之外,并且成为了自己的敌人。

太平军刚刚兴起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读书人持观望态度,毕竟满清作为异族统治并不是完美的儒家模式,假如太平天国能像朱元璋那样笼络汉人精英以种族大义号召天下,则当时读书人或许大多会投入太平军怀抱。

然而,当他们看到太平天国对孔子对儒学的态度,失望并愤怒,于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儒家卫道士组建民团镇压太平军。曾国藩露布天下的檄文就强调说:虽然满清是异族但是却服膺儒家学说,太平军虽是汉族但却毁灭儒家思想,两者比较,还是满清对读书人更好,所以号召天下读书人对抗太平军。

太平天国致命失误,被曾国藩抓住软肋而大败,没有这一项满清必亡

最后,太平天国高层进入天京后迫不及待的享乐,大搞特权,玩物丧志,不思进取,还因为权力斗争内讧导致元气大伤,人心涣散。

太平天国高层的低能和堕落是导致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假如没有内耗,湘军即便崛起以后也打不过太平军,湖口之战就是证明。现在的很多人神话曾国藩,神话湘军,其实是典型的成王败寇思想作怪,与其说是湘军太强不如说是太平军自己玩死了自己。

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掘坟墓,自甘堕落,自己人杀自己人,终于葬送江山,一败涂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