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油“扎堆”泄库,近期我国植物油市场筑底蓄势中

今年8月份的首个交易日,我国临储植物油竞价拍卖会呈现新特征与新动向,也标志着三农领域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步伐本周三(本月1号)临储菜油和临储(进口)豆油先后在国粮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拍卖,这在过去是未见的。与此同时,本周“国拍”菜油增加了2011年入库的类比,涵盖2011-2013年的库存陈化菜油;本次参与竞拍的临储进口豆油全部为2011年入库的陈化油。不过,汇易网注意到,虽然“国拍”植物油的队伍继续扩大,并且本周开始投放时间更为密集、计划数量整体明显提高,但是成交情况每周愈下、数量萎缩明显,对我国主要植物油价格的利空影响较为有限,近期大盘仍趋筑底振荡市为主。

临储菜油“第三拍”后劲明显不足,G2贸易战新动向打压油脂市场看涨预期

不难看出,近日国外媒体报道称,中美两国政府层面开始寻求恢复磋商,旨在将双方8月6日已经宣布开打的“世纪贸易战”置于可控环境之下,受其提振影响美盘CBOT大豆期货本周二盘中连续向上突破890美分/蒲式耳、900美分/蒲式耳甚至910美分/蒲式耳,创下近三周来的新高。然而,基于上述政策题材的影响,投资者预期中国买家将重返美国大豆出口市场,这令国内多头兴趣索然进而宣布获利平仓,包括郑商所菜籽油、连盘豆粽在内的植物油市场振荡回调;而内外市场相关期货盘面“一冷一热”的表现,也反映出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战造成重大影响的敏感程度,亦令抛储植物油的成交情况大不如前。

来自JCI市场跟踪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17日我国政府重启临储菜籽油的公开竞价交易会,截至目前总共进行三批次,计划投放临储菜油总量达到近20万吨,实际成交数量仅为6万余吨,实际成交率在30.74%。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入库的临储菜油更受社会企业的青睐,不过自上周以来“国拍”成交总量严重萎缩,当周成交率从首拍的八成以上锐降至4%,本周实际成交2013年入储菜油4,150吨,成交率依然明显偏低。

我国临储进口豆油泄库“步履蹒跚”,后期我国植物油市场蓄势中或有突破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屡创历史同期纪录,主要因为国内进口厂商基于中美贸易战殃及美豆对华出口的现状,纷纷加大对南美尤其是巴西大豆船货的集中采购,加之本月6号中美两国贸易战正式开打,造成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地区的大豆船货集港现象普遍。换言之,由于高含油(升水2-3个百分点)进口南美大豆的陆续到港,包括替代品种例如进口油菜籽、进口葵花籽包括进口植物油的供应不存在缺口,造成目前国产豆油(包括进口棕榈油)的社会供应量相对充裕,且主要植物油价格已经跌至近两、三年来的底部区间。

显然,上述因素也造成近两批次的临储植物油拍卖遇冷,参见下表格清晰可知,自2018年6月22日我国临储进口豆油启动竞价交易会以来,总共进行了七个批次的投放,其中7月18日及本周出现零成交,而所有批次的临储进口豆油均为2011年入库,属于陈化油标准。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储备油拍卖的国家队不断壮大,但是基于供需面、成本面包括贸易战等因素的共振影响,国拍油暂时未对国产植物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反而受到美豆技术性反弹的带动,上述国内豆菜棕价格呈现筑底回升的跟盘特征。

JCI视角解读:经历过今年1-3月“小打小闹式”的贸易摩擦,直至4月份特朗普公开美国对华“301措施”的路线图,再到5月份中美两国政府层面的频繁磋商(其间甚至发布过“不打贸易战”的联合声明,现已作废)。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可能重新建立了沟通机制与初步试探,投资者风险情绪再次被调动的情况之下,我国进口粮油厂商应当控制好库存基数、逢大跌补库,以应对此轮农产品市场脉冲行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XXX;来源:中国汇易网;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