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写童话已40周年的郑渊洁,从1986年开始,其著作权就开始经历各种形式的侵权,盗版书、抄袭、出版社隐瞒印数、不法商家假冒他创造的文学人物名称生产商品,以及恶意抢注商标、网络侵权等。2006年,郑渊洁曾报警维权,警方收缴盗版书320万本,盗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也因多年坚持维权,郑渊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反盗版形象大使"称号。

这一次,郑渊洁盯上了拼多多。

继创维电视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假行为之后,7月29日,童话大王郑渊洁通过微博维权,表示拼多多平台上有卖家销售盗版皮皮鲁图书,涉嫌侵犯其著作权,"经律师证据保全向拼多多取证购买,收到的图书确为盗版书,封底的防伪标识竟然是印上去的。"在拼多多上销售郑渊洁盗版书的店铺后被关闭。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可在上市之后的一周内,外界对拼多多质疑、讨伐、谩骂的各种负面声音不断,假货、山寨的标签被不断放大。

陷入争议漩涡中的拼多多,于7月31日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称:

过去一年拼多多累计下架1070万件问题商品,

主动删除商品量是权利人投诉的125倍。

并表示:

拼多多已联合400余品牌取证打假,

设立1.5亿元消费者保障基金用于先行垫付,

奉行电商行业最严格赔付标准。

拼多多上市至今,纷扰的各方观点中,大家到底都在争论什么?作为一家表示要"坚持本分,从消费者切身利益开始持续改"的上市公司,拼多多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他又是如何回应目前各种质疑的?

争议一:假货、山寨,是拼多多的问题还是电商平台的普遍问题?

拼多多到底是不是一个卖假货的电商平台?

这几天,对拼多多涉嫌销售假冒商品的炮轰层出: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店铺卖盗版书,市场售价超过300元的贝因美奶粉被曝在拼多多上仅售7.5元,小米新品、创维先锋、vivi等山寨品牌不断冲击大众对这个平台的基本信任。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拿"山寨重灾区"家电类目为例。

有媒体统计了近30个交易日(截至7月27日)拼多多销售额排名前100的家电品牌,这100个家电产品30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合计7923万元,销售量13.71万台。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个,该39个品牌销售额合计占比57.82%,销售量占比63.37%。销售额排前三的三款产品樱花CHEBLO空调挂机、康佳KOIVIKDA高清电视4K、容声ROSHELLE,都是山寨品牌。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山寨的方式包括:

1.采用和知名品牌一致的中文名称,但英文logo不同,如:康佳KOIVIKDA,容声ROSHELLE、荣事达Ronbsitr,樱花CHEBLO,欧派OPPEDQ、三星SANXIN等;

2.在知名品牌前后增加小字,如:创维智能、创维智尚、中山小鸭、新飞科技、康佳视界等;

3.借用其他品类的知名品牌名称,如:HYUNDAI现代,XX好太太(美美好太太、俏厨好太太、欢呼好太太、雷帝好太太)等。

拼多多有没有假货?有。但更多的是山寨产品,这也是被大众诟病的一个主要的点:一个卖大量山寨品的平台,居然上市了?

对于拼多多上售卖山寨、假货的争议,美团点评CEO王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一堆人质疑拼多多却不质疑淘宝是如何起家的,这已经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健忘"。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也曾经表示,淘宝走过的路,拼多多都要走一遍。

有人力挺拼多多,认为假货不只是拼多多的问题,是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人直斥拼多多"让中国打假倒退20年",认为社会在进步,中国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了,"再任由山寨、假货泛滥,然后慢慢治理,把老路重走一遍,显然不合时宜"。

黄峥是这么回应的:大家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而舆论进一步把所有的商家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而在媒体采访中,黄峥更愿意把拼多多卖出的便宜电视机等产品称为"白牌机"而非"山寨"。

黄峥称这种"蹭大牌"的山寨品牌为"打擦边球的",也表态"平台确实应该有价值观,不应该鼓励山寨"。但他也强调,"山寨品是因为拼多多才存在的"这种言论是给拼多多乱扣帽子,生产的厂家在那,它不从拼多多卖出去,也会从其他地方卖出去。

而拼多多创始合伙人达达的回应则是:假货是人性问题,是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来承担是不公平的。他还表示,上述对拼多多"近30日销售额排名前100的家电品牌"的大数据分析是错误的,但具体错在哪里,他也没说出所以然,只表示"数据如果这么容易就被扒了,拼多多这么多技术人员就白干了"。

达达还说,"我们之前学习淘宝18年的历史和经验,希望拼多多经过这次风波,我们希望能够与行业各大平台解决和规范白牌机的问题。"这一言论被指有"拖淘宝下水"之嫌。

据媒体报道,在发布会上,拼多多表示了对假货的"零容忍",且强调假货在电商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了,接下来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打假效率。

截至目前,黄峥表示将从白牌电视机和奶粉两方面入手,解决遭受诟病的"山寨"、"低价奶粉"等争议问题。而"强化监管力度"将成为拼多多摘掉标签的关键。

争议二:拼多多的迅猛崛起,是顺应时代的创新还是资本时代的泡沫?借助微信流量、拼团模式、低价,拼多多一路狂奔,三年内上市。有人说拼多多抓住了三四线以下的人口红利,也有人说充斥着假货的拼多多是典型的"婴儿肥"。

有业内人士分析,资本方看好拼多多创新的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腾讯垄断了中国社交,阿里垄断了电商,但他们彼此隔离,没有任何互动性,而拼多多就巧妙地融合了腾讯和阿里的长处,将电商植入微信,让购物更加方便有趣。

据了解,拼多多赴美IPO,受到了海外资本市场相当的追捧,IPO认购超募20倍,富达基金、Capital、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等主流机构均参与认购。

一方面,此前国内曾有多家电商平台登陆美股,海外投资者从起初的不理解、到逐渐接受电商模式、并意识到中国电商经济的巨大潜力,这对拼多多上市助力不少。另一方面,淘宝和京东等传统平台,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类似于电商版的Google,是人在找货;而拼多多希望做的是"让货找人",要做"电商版的Facebook",业内人士称美国投资者会更容易理解这种电商与Facebook嫁接的模式。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拼多多除了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优势,还有低价策略。拼多多的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三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并充分消化了这一部分"人口红利",不到3年积累超3亿用户。

有大数据统计,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五线城市,这一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客户,拼多多的低价策略牢牢抓住了这些人的核心需求。在其他电商"消费升级"时,它利用低价实现了差异化,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通过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率不高的三四线以下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

但也有人认为,解决不了产品、服务、供应链等核心问题,拼多多模式的争议永远不会结束。而且,当下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资金趋于紧张,在未来的一年甚至半年内,互联网公司估值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为抢占窗口期,拼多多才急于上市。目前的风光,只是资本时代的"泡沫",上市之后要在消费者身上"割韭菜"。

黄峥否认了上述观点。他表示没有感受到资本环境的变化,急着上市,是因为可以提高企业公信力。也不为"割韭菜",证据是拼多多所有员工的期权将锁定三年,全员期权3年内不能套现。

争议三:拼多多的火热,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

"阿里、京东做五环内的生意,拼多多的人群在五环外。"黄峥的"五环理论"成为舆论争议的又一焦点。

拼多多,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有数据表明,80%的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每人每年2300元)。

有人认为,对于一部分低收入水平的人来说,拼多多是他们的"消费升级"。拼多多让他们以能承受的价格用上以前没用过的商品,比如一两百块钱的智能手机,比如四五百块钱的能玩大型游戏的电脑,比如电动滑板车、遥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科技玩物"。

黄峥也曾说,"有的人之前没用过厨房纸,开始使用后,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升级。"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它们并没有做价格和产品比较,追求高性价比一词没有任何道理。表面上看,它们获得了不符合价位的产品,是升级。

拼多多的买家秀似乎也在透露一种他们对"消费升级"的购物结果的满足。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黄峥把拼多多称作"拉平消费",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把拼多多称作"消费普惠",这些都是"消费降级"的华丽包装。

这部分人表示,在成熟电商平台争相"消费升级"的当下,拼多多却采取"消费降级",一味拼低价,降低商品与服务质量,甚至给不良商家"放水",这其实最终牺牲了用户利益。

他们认为,拼多多的成功并不值得欢呼,因为其背后隐藏的是消费紧缩以及消费市场不成熟的痛。

"我们从来不缺乏把产品做便宜的能力。"这句话蕴含了拼多多"消费降级"的背后,忽视创新与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现状,这种低价会引发行业的不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卖假货,创始人称:假货是人性问题!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现实的原因,如飞速增长后居高不下的房价,和逐年增长的医疗、保险、教育费用等,大大挤压了他们的消费力,使得他们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开启拼多多式的"消费降级"。

拿住房刚需举例。拼多多飞速发展的过去几年,刚好也是中国"房市"大热的几年。2015年底,中国的房价开始暴涨,房地产行业"吸"走了大量流动资金,很多人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大部分直接被各种贷款拿走。看似资产变多,其实很多人已经"被高房价掏空"。

一组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0%。但细看八项消费构成,人均居住支出同比增长了22.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18.2%;而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持同比下降4.6%,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同比下降11.5%。

在居住支出上22.1%的同比增长,和在医疗保健上18.2%的同比增长,远比整体消费支出7.0%的同比增长幅度大得多,这意味着,在除了居住和医疗保健的其他一些生活支出上,消费支出是下降的。

如何削减支出?买便宜的东西。

我刚好认识一位生活在四五线县城的小王(化名),他经受着较高的房贷压力:他月收入2000-3000元,不稳定。为了结婚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每月房贷1700。婚后妻子、孩子和他,三人就靠他一个人的收入,在扣除房贷后远不够生活基本所需。

小王的妻子就是拼多多的用户之一。在拼多多买两条牛仔裤的价格,比实体店一条裤子的价格还便宜。至于裤子"洗一次就褪一次色"这个问题,小王一家并不介意,"能穿就行"。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消费降级"。

小饭只想说:这场发布会,感觉拼多多真的就如一个3岁的"宝宝",委屈巴巴地说着"别人也有问题,为什么就怼我一个",更多的是在抱怨和"甩锅"啊。

另外,今日(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已经明确表示了: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调查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