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編劇爲何屢遭質疑?

看電視

脫離原著、套路化、抄襲,內地編劇的能力屢遭觀眾質疑。而國內編劇創作的生態環境也亟待改善,大多數編劇前期薪酬低、缺少話語權、行業制度不成熟,內地不止缺優秀的編劇 ,更缺公平的行業制度。

文 | 安川

來源 | 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前幾日,《鎮魂》《一千零一夜》編劇皆因被罵登上微博熱搜排行榜。一部是由於改編劇情與原著存在較大偏差,一部則是因為劇情無腦。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在電視劇的世界裡,導演負責建立該劇的視覺風格,而編劇多半決定了人物設定、劇情走向、臺詞內容和劇本邏輯等。當下的國產劇中,劇情無腦、臺詞尷尬等問題時有發生,也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批判。

就最近在暑期上線的幾部電視劇來看,編劇數量上的眾多並沒有彌補質量上的不足。

通過豆瓣評分調查,大多數電視劇的編劇數量至少在三個,且探究他們之前的作品評分,除了解嬿嬿的《我為歌狂》,其餘編劇的作品評分多在4-6分徘徊。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編劇水平,正在成為觀眾心中對電視劇製作好壞的重要判斷標準。

脫離原著、套路化、抄襲,內地編劇的能力屢遭質疑

進入暑期以後,除了交相輝映的電影大作,電視劇在各影視平臺也沒有閒著。

從6月開始,《扶搖》《一千零一夜》《芸汐傳》等電視劇接連開播。其中,在世界盃霸屏中仍舊脫穎而出的《鎮魂》,就是由網絡小說改編後拍攝製作的。

究其原因,也多是因為劇中人物的CP感強烈,受到“鎮魂女孩”強勢安利。但論起劇情,編劇的改編並不被粉絲買賬,微博常出現對原著還原度不高等評論。

近年來,網絡小說在電視劇中已經成為常見的素材。從《盜墓筆記》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鎮魂》,大IP改編使電視劇在開播前就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與粉絲數量,但最初的粉絲中常包括大量的原著粉。

原著粉在看劇的時候,內心已經形成關於這個IP的深刻印象,會不由自主地對比,一旦劇情及呈現效果與預期不符,很容易產生不滿。

豆瓣評分中對於同一作品的文字版與影視版差距較大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2015年的《雲中歌》小說評分高達8.1,電視劇評分卻低至3.2分,今年暑期的《扶搖》小說評分7.4,電視劇評分5.0。

這些劇曾在網上被聲討的原因之一,就是“毀原著”。而操刀改編的編劇,則必然成為批評的主要對象。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內地編劇在網絡中被嘲,常常逃不開以下幾個原因。

1、改編劇與原著不符,基本劇情和框架被更改。其實,通過視覺將原本用文字描述的小說呈現出來是具有很大難度的,一些形容在文字中可以“意會”,卻無法將其具象化做到完美的表現。

這就對編劇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而粗製濫造的產物並不被觀眾所接受,此前備受好評的《琅琊榜》,即使被評價為高度還原小說,仍有原著粉不滿。

2、電視劇像樣板戲,缺乏細緻的描寫。像編劇行業中常用的套路,如用職業代替人物,用對話代替情節,用旁白代替心理等,使用起來簡單易操作。大多數編劇就選擇不去突破,尋找更好的影視化呈現的方法。

之前大熱的《歡樂頌》就經常被人評論旁白出戏,對劇中人物感情常使用“她內心十分痛苦”“她感到一陣揪心”等旁白來表現。

3、故事發展誇張,個人觀念色彩濃厚。

一些影視劇中包含的“拜金主義”,或是有導向性偏差的三觀,也會引起觀眾的吐槽。著名編劇瓊瑤這幾年也常被指出其作品《情深深雨濛濛》《一簾幽夢》中的臺詞“三觀不正”。

4、借鑑國外熱播的電視劇,抄襲臺詞或其中劇情片段。《愛情公寓》自播出以來,就被網友質疑劇情抄襲《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等美劇。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這些問題都體現了內地編劇缺乏想象力,劇情編輯中照本宣科等現象。

面對質量不高的國產劇,有不少人提出“內地為什麼沒有偉大的編劇”的疑惑。但除了編劇自身的能力問題,還有許多客觀因素。

原著本身體量大,有的網文ip都幾百萬字,本身具有宏大的世界觀架構,故事線也鋪陳得更多,電視劇受時長限制,無法一一贅述,並且從文字到畫面的轉變也有技術侷限。

不僅如此,部分業內人士稱,行業混雜的內部情況可能導致優秀的編劇已經流失。

國內編劇薪酬僅為韓國1/116,在業內不受尊重,缺少話語權

薪酬問題,是編劇行業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雖然在成名後雖然擁有較高的稿費,但成名前的薪酬卻十分低廉。

大多數編劇在入行之初通常先做“槍手”,所謂“槍手”是指幫助“大腕”編劇豐富劇本架構,添加細枝末節,稿酬為一集5000元左右,或一部戲共得到1-2萬元

。“槍手”在成名之後可以作為獨立編劇或成立工作室。

成名編劇的薪酬最高可以達到20-30萬元一集,是“槍手”們薪酬的60倍。然而,許多資深編劇都稱,行業內不熬上五到十年難以成名。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偏低的薪酬以及長期青黃不接的困境使得大部分“槍手”中途改行,僅有少部分人最終熬成獨立編劇或成立私人工作室。

然而在電視劇產業發達的韓國,知名編劇的地位與薪酬甚至超過明星

,頂級編劇一集能拿到1億韓幣(約58萬人民幣)的酬勞,普通的署名編劇身價也有2000萬韓幣(約11萬元人民幣),基本與一線韓星的片酬持平。

相比之下,國內“槍手”的薪酬僅為韓國知名編劇的1/116,與普通編劇的薪酬也相差22倍。

如果說薪酬問題是從物質上阻礙編劇行業發展的因素,那麼編劇在製片中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則是在精神層面上的阻礙。

通過調查得知,90年代前,內地編劇群體普遍處於自由創作狀態,而在90年代以後這種流程不復存在,通常是由投資方根據市場選擇一個熱門主題,然後找到編劇撰寫劇本。這種流程從根本上弱化了編劇在製片中對作品的話語權。

而韓國電視劇中,編劇們被尊稱為“作家”,是韓劇製作的核心,著名編劇號召力比任何演員都大。

《來自星星的你》的導演張太侑和製作人樸旻燁稱,從角色選擇到劇情走向,韓國編劇們在韓劇製作流程中佔有70%左右的決定權。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2011年就有新聞批判導演改劇本成風,部分拙劣的改編使編劇崩潰;《吐槽大會》中,宋萬金也吐槽國內演員愛改劇本,甚至在2014年就曾寫過5000字的長文抨擊國內影視劇演員“改劇本”亂象。

“絕大多數大陸導演,和很多不合格編劇的毛病一樣,連講個好故事的能力都沒有,拍出來的東西可以達到你完全搞定不懂他想幹嘛的水準。”

——製片人汗青

如果是將劇本修改得更加合理,稍作修改也無可厚非。但若是將原本的劇情拆分的更加七零八落,語言更加缺乏邏輯,對編劇而言幾年的心血遭受拙劣的改動,就可謂是切膚之痛了。

“編劇在保障自身權益問題上的被動與無助,嚴重干擾了編劇創作活動和最終成果;編劇的創作成果被肆意損毀,直接導致了劇本的質量下降;“去編劇化”的蔓延態勢,致使編劇乃至整部影片成為最終的犧牲品。”

——編劇導演魏楓

由此可見,編劇創作的生態環境亟待改善。行業內的人戲稱編劇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況:沒有培育、沒有照看,甚至沒有關愛。

內地不止缺優秀的編劇 ,更缺公平的行業制度

此前,“中國的編劇要比90%電影國家的編劇都差”的觀點引發了各種討論,且遠非電影編劇,電視劇編劇更是飽受詬病。

與國外相比,內地編劇的制度確實不甚成熟。

以美國為例,美國有專門的編劇行業協會,一方面限制了編劇行業的准入門檻,具備基本素質、成為協會會員才能成為職業編劇;另一方面,通過籤合約、備案等措施,積極維護編劇權益。

另一方面,對比內地常有的影視劇侵權案件,美韓日各國關於編劇的版權問題,相關法律法規也更加完善。

中央戲劇學院的吳閎教授介紹,美國在影視劇製作方面的相關配套法律除了《版權法》,《商法》《民法》也有相關規定。美國現行《版權法》明確界定“適當引用”與抄襲,一定程度上為劇本不被抄襲提供了法律保護。

其中第107條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考慮:有關使用的性質與目的(包括、但不限於看有關使用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非營利的教育目的);被引用作品的性質;有關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被使用的篇幅及實質性內容;有關作品被使用後在市場上將產生的效益或影響。

日本《版權法》第32條也作了類似規定。而且,在日本的著作權相關法律中,劇本被作為文學作品對待,著作權保護較為充分。

反觀內地,近年來編劇維權案時有發生。張雅文關於《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侵權訴訟;麥家關於《暗算》署名權的訴訟;電視劇《牟氏莊園》女編劇王伊因向劇組討薪而遭製片方人身安全威脅的事件;

樂視影業與光線影業、小說《何以笙簫默》作者顧漫的電影改編權版權糾紛等,內地編劇權益岌岌可危。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在版權難受保護的情況下,行業內極有可能出現同款。

一旦某部電視劇的劇情引發熱度,接下來的時間裡將會產生大量類似劇情的電視劇,這不但增加了觀眾對於同類型電視劇的疲勞度,也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編劇的創作熱情。

再者,國內政策的高壓性使許多原本在文學中就處於敏感的話題更難以用影視劇的形式表達出來。

例如《鎮魂》中的耽美劇情改為兄弟情、《盜墓筆記》中的盜墓行為改為護寶行動,還有許多劇情只能刪減。這在觀眾眼裡,都成為了違背原著的一項證明,但對編劇同樣是一道難題。

編劇既要顧及審核壓力又要討好觀眾,極大地增加了工作的困難度。

工作前期薪酬低、在劇組中不受重視、版權等權益難以被維護,又常因劇情被觀眾批評,大部分的編劇都選擇了轉行從事其他職業。畢竟,誰願意“餓著肚子”還給我們講故事。

国内编剧为何屡遭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