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栏目播放了一期《第一代核潜艇试航员,40年后能否再相聚》节目,其中有一位老兵是地地道道的慈溪人。

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这位老人名叫张友清,今年72岁,家住浒西社区,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的潜艇兵。

艰苦岁月中,入选潜艇部队

张友清家中,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年轻时,张友清已是家中的得力帮手,干农活做民兵连长,赚来的钱补贴家用。1968年年初,张友清22岁时,村里正在征兵,而他恰巧通过了体检,后来又从2000多人的入选新兵中,过关斩将通过复检入选了海军潜艇部队。

张友清清晰地记得当时慈溪有5名新兵分到潜艇部队,他是年纪最大的一个,在大榭岛服役。

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1968年5月中旬,张友清和战友们一起前往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参观学习正在维修中的潜艇,在苏联二战期间发挥过作用,张友清被震撼住了。艇长足足有六七十米,张友清将潜艇的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生怕漏掉某个部位。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张友清除了给潜艇涂漆防锈,专门学习潜艇构造。之后,在老兵的带领下,张友清就乘坐着潜艇从上海回到了部队,海上航行七八个小时。回到大榭岛后,张友清一直在潜艇鱼雷部门训练,学习专业技能。

在初代核潜艇上,一干就是17年

在常规潜艇待了一年后,张友清和战友共7人被抽调去了新组建的核潜艇部队。当时,在核潜艇船厂里,张友清最先看到的是1:1比例用木头做的核潜艇模型。这段时间,张友清和战友们就跟着工人学习了解核潜艇内部构造。让张友清印象最深的是,核潜艇里管道多得数也数不清,且每种管道必须熟悉了解。

1970年年底,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安装完毕下水。张友清回忆说,和常规潜艇相比,核潜艇不仅吨位大好几倍,很雄伟很霸气,而且速度也更加快,不像常规潜艇那样动不动就要浮上水面,它可以长时间待在水下航行。

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核潜艇里,部门很多,大家各司其职,张友清还是在鱼雷部门工作。核潜艇下水后,一直停靠在码头边上,进行一系列的项目试验。张友清说,当时是边试验边学习,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经验,必须牢听专家、科研人员指导,然后自己慢慢消化掌握。

说起部队生活时,张友清表示,那时候当潜艇兵比较艰苦,不管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而里面空间小、设备多,活动空间基本没有,空气也不是很好,加上风浪大的时候,还时常会晕船呕吐,长时间待在里面也是对人的一种考验。

张友清说,当潜艇兵除了枯燥乏味外,危险也一直伴随着他们,比如管道泄漏、设备故障等,会使整个艇下沉,好在每次出现危险情况,都能及时转危为安。记得有一次在海中模拟设备故障怎么操作,结果真的出了故障,液压系统失灵,差点触底,还好反应快,马上排水,紧急浮了上来,消除了危险。

就这样,张友清在首艘核潜艇一干就是17年,很少探亲,直到1986年转业。张友清从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到了步入中年的男子,将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潜艇部队。

回首曾经的岁月,无怨无悔

1986年,40岁的张友清转业回到了慈溪,先后在建材公司、自来水厂上班,主要负责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张友清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只知道他在潜艇里工作过,具体做什么的不清楚。而张友清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也从不和家人朋友谈论,默默地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目前,张友清虽已是满头白发,但身体还是很硬朗,精神也很抖擞,中气十足。

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张友清说,直到2012年,国家将核潜艇的相关资料解密公开了,而且还上了报纸电视,他这时才愿意向他人分享他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一些经历。2015年,张友清以及昔日的战友通过媒体找到了彼此,并在青岛进行了第一次老战友聚会。逢年过节,张友清也会时不时地给老战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叙说近况,还想计划在2020年再聚会一次。

退休在家的张友清会每天都看军事新闻,为我国海军日益强大感觉欣慰。张友清说,他们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而他当了18年的潜艇兵,一直觉得无怨无悔,且能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而深感骄傲。

记者:戎志虎

为张老点赞!为所有保家卫国的军人点赞!

咦!这个上央视的老人就在慈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兵!

大家好,这里是“潜艇兵之家”,请关注我们支持一下可敬的潜艇兵们,这里每日为您推送有关他们的文学、摄影作品、战友聚会报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评论、转发吧,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人民海军的风采!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